2021 年後回顧 :建造與清理
好像沒人拖了這麼久才來寫年度回顧,但日子本就相連,很難隨著倒數煙火或歡呼聲一起切成新的。所以我的年有一個長尾巴,拖著拖著到今天才終於收尾。
去年我做了兩件事,衍生很有趣的結果。
一、列出 50 個夢想清單
仿效講師、簡報技巧教練王永福自己列出 50 項夢想清單,我的清單放在 google keep 上,在列待辦的時候,沒想太多這個夢想何時能夠完成,只要想到就打開 app 寫下來,聽起來簡單,但收集目標的過程最後足足花了我一個月。出乎意料漫長。
一開始很快,第一週我就列完了 20 來個想做的事,內容五花八門,例如:想去北海岸滑 SUP、自然醒、辦同學會、去伊朗或冰島旅遊,但進入 30 以後,大概每兩三天才能想到一個,這時候我突然覺得:「啊,原來我這麼不了解自己嗎?」
終於湊齊清單以後,我把他們重新分類,發現他們可以被分為:「鍛鍊身體、培養習慣、追求知識、追求體驗」幾種面向,裡面還藏了一些向性,比如有好幾個要出國才能完成的,與技能培養的常常與職業關聯,這個練習的第一階段幫我凝聚了自己當下的想望,想望對出型態模糊的自我,跟應該要走的路。第二階段是實現的魔力,寫下來的字是有魔力的,我自己在列完清單後一週,就完成了一項多年宿願,當時想的是名單上要做的事這麼多,趕緊挑個能做的來做,不然做不完。
想來莞爾,一張自己寫、也沒看的名單,卻給了我動力或新的起點去看待事情,不去想完成此事的難與路上的危險。
雖然我最後只達成了 8/50 件,但有些項目僅僅是嘗試,就幫生活帶來了新的變化,更何況被寫下來的字真的有魔力,腦裡想的目標變成定義與期限以後,吸引著人的注意力與時間朝那裡走去。
新的一年,我仍舊在繼續挑戰,只不過調整了下願望數,目前進度 3/30。
---
二、調整自己與的知識的關係。
我是愛讀書的人,單是去年就讀了不下40本書,讀書是一種習慣,對新的知識與觀點保持開放,每發現一個新的知識或觀念可以跟現況連結,或改變了自己看是的角度,那種新奇不亞於前面任一篇遊記裡,新事物在眼前展開的喜悅。
但有時買書或儲存書,是把自己的想望儲存在裡面,我想學會理財,所以看投資書;想學寫作,所以買編輯書,書凍結了我們的努力,讓人擁有自己付出努力的幻覺。
這一年,因為接觸了斷捨離,以及財務的流動資產的概念,我重新調整了我看待書本的方式,因為近年我已經少看文學類書,書對我最大的價值在於知識或作者的思維,這些讀書時的收穫如果沒有加入我、改變我,下場很可能就是被遺忘,這樣就算讀了幾十百、幾百本書,也不如讀一本真正改變了自己的書。
我是這樣想的,尤其藏書是需要成本的,金錢成本與空間成本都是,他們就像靜置的固定型資產,卡在書櫃上。可是如果買書是為了充實自己,那應該保持知識的水流暢通,把買來的書儘快地讀通,在一定期限裡賣掉,不囤積,拿重複的成本去產生更大的價值,這樣算是簡單又聰明的投資吧。
在這個循環裡面,當然還是會有我清理不掉的書,比如我覺得沒讀懂的;或是很受用,每次看都有不同體會的,這樣的書,我還是讓他們繼續住在書架上,但心裡明白留下他們是為了提醒自己的缺乏,不是為了滿足於自己的努力。
這些書是我的老師,也是挑戰,希望早日攻克他們。
--
嘮嘮叨叨寫了兩件有趣的事,一是建造,二屬清理。
像在對人說話,但其實也是睽違半年,終於能靜下來跟自己說話,這兩件事是我 2021 年的標記,但也是人生可長可久的兩個課題,至於新的一年的展望嘛。
是「無所畏懼」,要做可以調派戰場的戰士。
來自 KKday 營銷長黃昭瑛的新書《正面迎擊人生大魔王》,我很少看人物傳記類書,但剛剛從思緒清晰且溫暖的 Yuki 筆下補充了一點「正面迎擊困難」的能量,一定要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明年大家再一起來回顧這年過得如何吧,
祝平安、築夢踏實。(好老派)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