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Elementary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王志伟:阐释宏观经济理论发展是否要联系政策?

Elementary
·
·
一是凯恩斯用于解决经济大萧条时的严重失业问题的经济政策,被美国凯恩斯主义者延伸到一般情况下使用。他们认为,只要经济中没有达到充分就业,就可以使用凯恩斯主张的扩张性经济政策。二是修改了凯恩斯扩张性经济政策的方向,将主要的宏观政策工具从财政政策变为货币政策。这就推动了通货膨胀。三是利用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扩大发行量,助力推动通货膨胀。四是对外援助、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大量战争开支也都推动了货币增发。

本文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志伟教授遗稿。

王志伟,曾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秘书长、《经济科学》杂志编委等。王志伟教授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外国经济学说史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著有《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经济思想研究》《经济思想史》等著作和教材,在外国经济思想史领域贡献卓著。

不幸的是,王志伟教授因病于2022年3月30日23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王志伟教授在生病及住院治疗期间,一直保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的精神,与病魔抗争。因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住院期间家属不能陪护,但王志伟教授心胸豁达,每日写诗分享给家人,这是对家人的安慰,也是对自己的鼓励。直到去世前一周,才告知家人暂停写作,此时他已无力拿起手机。随附王志伟教授住院期间诗作一首:

自勉苍松舞风雪,翠柏耐严寒。人生有坎坷,远行需志坚。灾病不罕见,偶遇应心宽。祸兮福所依,余生向百年。

——写于2021年12月31日


近百年来,西方经济学,主要是宏观经济学的迅速发展,已经迅速扩展到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而自上世纪20-30年代向前回溯一个半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发展状况,已有各种版本的经济学史著作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理解和阐述。但20世纪30年代中期之后至今的经济学进展,尤其是宏观经济学的变化,却罕有相应的理论史著述。值得庆幸的是,2016年,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米歇尔·德弗洛埃(Michel De Vroey)积二十余年教学经验,推出了《宏观经济学史:从凯恩斯到卢卡斯及其后》这一首部宏观经济学史著作,为较好理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众所周知,经济学界公认的宏观经济学起始于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货币、利息和就业通论》(1936)。自那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通论》基础上形成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大多数西方国家成为了占主流地位的经济理论。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遇到了现实问题(如经济滞胀)的挑战,同时也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不同观点和理论的批评与挑战。20世纪80年代之后,受现代货币主义批评凯恩斯主义以菲利普斯曲线作为调整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之启发,以理性预期为突破点,在否定宏观经济政策必要性和有效性基点上,彻底否定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重建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以追求理论之严谨和完美的趋势,一发而不可收。时至今日,这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业已经过几轮转化,演变为动态一般均衡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米歇尔·德弗洛埃教授的这本《宏观经济学史:从凯恩斯到卢卡斯及其后》,就是阐述这一发展变化过程的经济理论史著作。

应该说,德弗洛埃教授努力的成果,是受到经济学界普遍欢迎的,也是成功的。该书最大的、也是最鲜明的特点是,既侧重从方法论角度和理论严谨性的发展变化来阐述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也展现了作者广阔深邃的眼界。

对于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多年来,各国政府更多关注的是其政策主张及实际效果。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大萧条迫使人们(包括政府)不得不关注严酷的现实问题。所以,经济学界更多关注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效果同样顺理成章。在那种情况下,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出现后,既是社会的普遍期望,也是一场必须进行的“革命”。但是,传统的经济学家们并不满足于政策有效,他们还要求理论依据。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说服传统的经济学家们,凯恩斯专门写作了《通论》,构建了新的理论体系。

二战后,美国不仅取代了英国早先的经济霸主地位,而且使美元成为了世界通货。经济学理论的重镇也随之转移到美国。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先是出现通货膨胀,到70年代则进一步发展和深陷于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发的境地。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多种原因促成的,最主要的是:一是凯恩斯用于解决经济大萧条时的严重失业问题的经济政策,被美国凯恩斯主义者延伸到一般情况下使用。他们认为,只要经济中没有达到充分就业,就可以使用凯恩斯主张的扩张性经济政策。理论和政策的滥用造成了经济滞胀局面。二是修改了凯恩斯扩张性经济政策的方向,将主要的宏观政策工具从财政政策变为货币政策。这就推动了通货膨胀。三是利用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扩大发行量,助力推动通货膨胀。四是对外援助、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大量战争开支也都推动了货币增发。

但是,当美国经济出现上述问题时,原本不同于凯恩斯主义基本宏观政策主张的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卢卡斯、供给学派)便纷纷将问题的源头一股脑儿推给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便是宏观经济学发生转向的转折点。此后,在美国这个二战后的经济学理论重镇,宏观经济学便由干预主义基调向经济自由主义基调发展和演变。这便是宏观经济学发展和演变的粗略图景。

德弗洛埃教授的这本《宏观经济学史:从凯恩斯到卢卡斯及其后》就是对宏观经济理论图景的清晰描述。本书侧重于纯理论和方法论视角。他并不侧重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间争论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意义。他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首先置于马歇尔主义方法论与瓦尔拉斯主义方法论的区别之下,以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的区别,来说明宏观经济理论的“方法论大分流”及其具体进展。

德弗洛埃教授将理论和方法“大分流”的两大开端分置于凯恩斯和卢卡斯,然后阐述两边各自的发展,以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方面对另一方重要概念和个别分析方法的借鉴。一方面,他依次说明由凯恩斯经济学向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展变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他依次说明卢卡斯包含理性预期和弹性价格的动态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模型的形成,以及之后的发展变化。其间也穿插了两代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形成与发展。该书最后部分归纳了方法论“大分流”视角下的宏观经济学史,对围绕动态一般均衡宏观经济学的争论进行概括,并以2008年经济衰退作为挑战宏观经济学的契机。

总体看来,这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力作。它显示了作者厚重的知识积淀和理论素养。全书结构清晰,观点鲜明,行文简洁,言之有据。

不过,正如戴维·科兰德所说,“宏观经济学是一个复杂的思想演进体系”,但该书所谈,对于实际经济形态和问题的变化,并未从宏观经济思想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给予必要的说明,而只是描述了在经济自由主义理想设定之下的纯粹理想逻辑演绎。也许这并不是德弗洛埃教授的本意,但这反映了西方宏观经济学主流理论已走上了偏狭之路。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理论的目的是说明世界、改造世界。历史反复证明,经济理论终归要面对现实,反映现实,解决现实问题,才有生命力。神化市场自动调节机制的作用,无异于将头埋入沙堆的鸵鸟。不顾现实问题,专心致力于数理建模,无益于社会。

显然,凯恩斯理论表明,其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是要说明现实,解决现实问题的。尽管其理论未免粗糙,但它体现了宏观经济学最根本的立意。可惜,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对这个根本目的却日益偏离了。

德弗洛埃教授这本书清晰展示了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如何在争论中进展,但美中不足是对于当今的主流宏观经济理论如何面对现实,如何与经济政策相联系,介绍有限。在注重理论逻辑和概念演进的同时,对与之相关的政策说明不够。这是读后感到遗憾之处。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