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林晓康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中国疫情治理拥有定力与基础但社会治理模式陷入矛盾且并未消除危机

林晓康
·
·
利用政治隔阂性来解释差异化群体的个性化做法,这是当下中美两国在舆论战中做的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尽管在众多冷战宣传机器的强烈输出下,还是将疫情的虚假信息与真实的信息作为混淆视听,民众被迫在艰难而又缺乏证实来源下,通过第一直觉来选择有用的信息。

China's epidemic governance has the strength and foundation, but the social governance model is in contradiction and the crisis has not been eliminated

linxiaokang(林晓康)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大厅里躺在病床上的新冠病毒疾病患者,摄于12月。


2022年即将过去,暂缓“清零“政策最近变得越发沉默,似乎民众的焦点从清零转向常态化后的生活措施。

昨日,中国政府出入境管理部门宣布从明年(2023年)一月份放开出入境限制措施,这让疫情三年处于焦灼状态的中国民众看到了一丝新的曙光,根据中国多家互联网在线订票平台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国际机票预定量出现大幅度的上升,中国国内多家航空公司也开始纷纷上调国际机票预定价格,在中国互联网上民众开始自发的放出三年前因为新冠疫情无法兑现出的旅行承诺,同时也开始向一个更好生活状态所转变。

中国政府三年来的疫情政策给世界和民众带来一个全新的冷思考。世界不信任这样的开放政策、民众不愿意为之继续捆绑与病毒的斗争。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负责人;这与在海外中文推文上对于出自政府宣传部门的话变得越来越偏执和不满。两种语境下催生出一种不同的话语权,这样的状态可以定义为是一种很模糊的语言,政府需要时刻保卫民众的任何权利同时民众又有可以提反对意见的权力。

更多的是在中国民众身上原本对自己健康负责是很正常且又不发生任何争执的措施,为何需要别人来领导自己的健康?很多中国民众都有自己的喜欢的养生方式,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这三年间个性化治疗远比群体性治疗效果更好一点。利用政治隔阂性来解释差异化群体的个性化做法,这是当下中美两国在舆论战中做的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尽管在众多冷战宣传机器的强烈输出下,还是将疫情的虚假信息与真实的信息作为混淆视听,民众被迫在艰难而又缺乏证实来源下,通过第一直觉来选择有用的信息。

中国式疫情治理成为很多地方难以平衡的输出模式,因为不论是何种社会状态下,互相防控导致了信息对等与混乱。在中国宣布开放边境口岸之后不到2个小时内,因为政府公信力在被认为清零下,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成为后续难以支撑政策的绊脚石,同样社会治理似乎被外界看来变得如此糟糕,导致中国民众在年关将至给政府的分数降到最低点。

现在,中国政府应该试图建立起一种混淆视听的概念将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增强时代感和潮流感,而不是一味的将传统与现实结合的过于紧密,造成目前民众不信任心理增强。

社会危机化解成为目前能够完全体现出民众信心的突破口。在将行程码下线之际,民众从当初认为政府可以随意掌握个人敏感数据,到后来取消行程码之后将这种心理变得更低。这样的社会治理矛盾实际上是对于个人信息数据的不信任以及相关配套法律的不完善所造成。

自中国政府放弃“清零”政策以来,中国各地无处不在的检测点基本上空了。


在当前,公信力的提升在疫情三年如同过山车般的趋势变化,这也侧面反映出中国民众的一种求稳的心理。中国社会中并不像西方社会可以有过多的带有情绪化的公共话语权,每个人变得理性与深刻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一定的社会心理压力,近而将社会预期缩短至最大值,我们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及长久以往的社会广度。

对此中国人就一定要默默接受痛苦?这种痛苦源于自身对于社会和生活的认知的不同,尽管三年疫情政策造成了诸多不变,包括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多地发生的群众抗议事件,这本身恰恰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自己需要好好想一下为何会出现新冠疫情,这是世界抛向人类社会一个最理性的思考。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