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

馮子緣
·
·
IPFS
·

殯儀館,一個為死者舉行喪禮的地方,一般給人一種陰深恐怖的感覺。大多數人對這個地方都存有恐懼,而我,在十五歲那年,便在九龍紅磡留下畢生難忘的經歷。

記得在參加太嫲喪禮的前一天,家裡的氣氛像平時般沒有兩樣。晚上我還與嫲嫲玩樸克,玩得興高采烈,完全沒有半點憂傷的氣氛。我想可能是因為太嫲已經八十歲了,而且一向有病纏身,她的喪禮應該是笑喪了。而我又為什麼沒有傷心呢?那是因為當時年紀小,思想未成熟,而且從來都沒有真真正正感受和了解過死亡是甚麼一回事。再者,我只是在幼年時見過太嫲,對她的印象已模糊,所以根本不懂得傷心。

到了正式舉行喪禮那天,靈堂裡鴉雀無聲,縱使數十位親友在場,也只是靜靜地坐著,神情肅穆。這種死寂的氣氛,與前天在家裡完全相反,令我有方枘圓鑿之感,教我不寒而慄,油然生出畏懼之心,是前所未有的感受。老長輩見我們到達,便引領我們到靈堂裡的一間小房,瞻仰太嫲的遺容。當我見到太嫲的屍體時,我的腦海裡依稀有著她的影子,是幼時殘留著的模糊片段。跟著,我的涕淚便如瀑布般湧下,是不由自主的,一點也作不得假,就連我自己也始料不及。我在那間房子裡只逗留了很短的時間,因為我實在沒法再多留一會兒。原本姐姐是不准許我獨自出去的,但她見到我涕淚滿面的情形,知道我是無法再在那房子多留一秒,於是我才可離去。

過了好一段時間,我漸漸感到寒冷,可能是因為靈堂裡的冷氣,也可能是我真的害怕到極點。我告訴媽媽我很冷,但媽媽並沒有帶備外套,只好摟著我。坐近我們的一位老長輩,忽然遞了一件外套給我,和顏悅色地給我穿上,我心裡感到有點意外,但也連聲稱謝。我感到意外的原因是因為那位老長輩平日很凶惡或許是因為我和姐姐並沒有去守靈的緣故。現在,她這樣隨和的對待我,我實在感到意外。現在回想起來,可能是因為我見到太嫲時哭不成聲,所以那位老長輩便認為我還有點兒孝心。其後,我回想起這件事,內心生出了一個疑問:是否不流淚便表示不孝心?哭得厲害的人便是孝義之人?其實我心裡已有答案,因為問問我自己為什麼而哭便知道了。

儀式開始,堂倌示意眾人起立,然後開始一切的程序。最記得其中一個程序是年歲屬單數的人不可以面向棺木,一定要別過臉去,否則死者的亡魂便不會離開。剛好我的年歲是單數,於是我便照堂倌的說話去做,一眼也不敢望向棺木,因為那時候我真的相信他的話,沒半點懷疑,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膽小懼怕。

儀式完畢後,我們被安排乘旅遊車到鑽石山火葬場。之後,我們便到酒家喝解慰酒,完成整個喪禮的程序。

回家後,我的心情還不能平伏,心裡總是像有塊百斤大石壓著似的,對於太嫲去世這件事,還未能夠釋懷。到了晚上,我不能入睡,一方面是因為我對喪禮的情形仍然猶有餘悸;另一方面,是因為我知道多年前,太嫲曾在我的房間居住。所以,當我合上眼睛,便會胡思亂想,以致不能入睡。

那次的經歷,到現在為止,是教我最難忘的。它令我上了人生最真實的一課,了解到死亡是甚麼一回事。死亡對於死者在沒有任何宗教立場上,是人生的結束正所謂「人死如燈滅」,一切的得失榮辱都拋諸於九霄雲外,但死亡對於在生者卻帶來無限的憂傷和哀痛,再嚴重些,甚至會對摯愛造成陰影和折磨。再者,有些人會認為人最終也都逃不過死,便決定甚麼也不幹,抱消極的態度面對生活。

另外,這次經歷也令我看到人很多時只看到事情的表面,並不著重事情的真相,正如並沒有人去想想我流淚的真正原因,就認定我是一片孝心,我真的覺得很諷刺,同時,我又看到人性醜惡的一面,因為我知道有些親戚,為了怕麻煩便砌詞推搪,說沒有空又或是身體不大好,不可以乘車到靈堂去。

生離死別,是人所不欲的,但卻又不能避免。既然如此,當我們面對不如意的事情時,還是不要太傷感,勇敢的面對人生的每一個必經的階段吧!


posts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馮子緣一個寫作的人。 文字與藝術,無法抽離。 文字創作、旅遊、攝影、繪畫與美食,構成屬於我的故事情節。 憑《生命的交替》獲得第三十屆全港青年學藝故事創作比賽公開組亞軍 憑《藏於心底的說話·合照》獲得「文字創作室」主辦的徵文比賽第三名
  • Author
  • More

《三個女人的瑣事》之單元四十七 煲水

《三個女人的瑣事》之單元四十六 發燒

《三個女人的瑣事》單元四十五  我沒有叫過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