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社佛閣 台灣神社物語3--新化神社
清明,趁著雨紛紛的假期我來到了台南新化的虎頭埤。本以為一睹煙雨矇矇的湖光山色,沒想到雨沒有下,湖邊的自然風光也早已人工化、水泥化,不禁有點失望。
湖的中央有座小島,以吊橋與陸地連接。從照片來看,吊橋從日本時代起就存在了。通過吊橋往島上走,可以環視整個虎頭埤的景色。但就如前面說的,經過多年的破壞,當年八景十二勝的風光早已不存,讓人感慨萬千。
不過在園區內,仍有讓人期待的景點,那就是新化神社的遺址。新化神社建於1929年,於1943年改建二代社。雖然主建築如台灣多數神社一樣早已消失,但周邊仍保存了不少的文物。例如齋館、石燈籠、神橋、鳥居等。
而當中最有特色的當屬神社的地下神殿了。所謂的地下宮殿就是戰爭期間,為了避免神社遭受戰火波及,提供給御神體、神職人員與神器避難用的場所。目前只剩新化神社與台灣神社保有這樣的設施,相當的珍貴。
現在的地下神殿隱身在園區的小角落中,上頭早已被大樹覆蓋,鮮有旅客問津。而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地下宮殿中還有一個階梯與上方的建物連通,方便人員可以快速的疏散到地下宮殿中,可說是相當具有巧思。
而在本殿遺址的右側,有條通往山上的小徑,這條便是原本一代社的參道。沿著綠意盎然的參道走,沿路有不少石燈籠的遺跡坐臥在草叢中。而小徑的盡頭是一座水泥石階,石階的上方走已空無一物,木造的神社建築早已隨著時代的變遷化為塵土,只留階梯基座見證曾經的風華。
從一代社往東側望去,剛好可以群覽虎頭埤的山光水色,只能說日本人的選址能力真是一絕,總能在最好的位置創造出最好的景觀,讓神社不僅止於祭祀空間,也是放鬆心情、出外郊遊的好地方。
片刻,我便起身,驅車轉往新化市區而去…(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