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文化閒談
朋友曾經跟我聊過,為何韓國人到台灣總愛買過甜的奶茶包或是掃蕩牛軋餅,約莫就是這符合韓國人的重口味--比起日本料理的單一味道,韓國人的味覺與台灣相近,喜歡甜鹹交雜。我對食物向來沒有特別喜好,更別稱得上研究,但覺得這樣的說法很有趣,不知如何驗證。總覺得要談食物與文化的比較時,有個基準會比較好。
雖然我不能吃辣,但因為近幾年來,常進出吃辣的國家/地區,便覺得「辣」這個味道標準,是最適合拿來比較討論--畢竟很少聽到人說不吃鹹或甜,也沒有多少人熱愛吃苦吧?
第一次萌生這個想法,是因為去年在美國新墨西哥駐村時,認識了個泰裔美籍藝術家,讓我對「辣」有了新印象。這個藝術家有華人血統,是第四代移民,但小時候因泰國政局不穩,隨父母移民到美國。比起華人身份,他的泰國認同更是明確,在美國生活的每一天,都得準備泰式醬料與餐點,否則覺得這天沒有享受到一餐,就連大夥兒要去賭場吃海鮮自助餐,他也要自備醬料。剛到美國,與他比鄰而居,我非常高興,畢竟,在台灣,我可是非常喜歡泰國料理的,如果能跟他搭伙,我在美國的生活應該很愉悅。但沒多久,我便打消念頭,因為,他的「泰式醬料」與料理,別於我在台灣甚至泰國吃到的那種,是有很紮實的青辣椒、魚露調味,吃一口我就求饒。
眾所皆知,墨西哥料理以辣著稱,即使在新墨西哥州,都可以看到家戶外曬著成串紅辣椒。但這位泰裔朋友卻很覺得墨西哥的辣很一般,因此,當他準備回到快二十年不見的泰國,得準備伴手禮時,非常猶豫:「我怕在這裡(新墨西哥)買到的辣椒,泰國家人覺得不夠辣,會瞧不起啊。」
大概就在這位泰裔朋友要回泰國前,他下廚準備泰式料理(無非就是冬蔭湯和咖哩飯)請大家吃,也替一位墨西哥裔影片工作者踐行。在場十多人,當場分成能吃辣的美國人(多半都是墨西哥裔)與不能吃辣的美國人,壁壘分明。這個墨西哥裔影片工作者在中午大快朵頤後,下午又忍不住溜進廚房「續碗」,他愛死這種辣了。
看我盯著他瞧,他問:「你吃辣嗎?」
我搖頭。
「唉,我跟你說,墨西哥就是辣文化,來到這裡就是要學習吃辣。」他說,墨西哥嬰兒出生第一件事情哭,第二件事學爬,然後開始學吃辣椒。這讓他們自豪。
不只泰國與新墨西哥人「逐辣」,韓國也是有名的辣民族。
同樣在美國北方,一個韓國朋友見我吃台灣辣泡麵,頻頻吐舌喝水,忍不住喝了一口湯:「這辣嗎?」
「辣啊。」
她搖搖頭:「難怪你們台灣人都這樣...。」她以甩甩手暗示我們很「柔」。
我還有個韓國朋友很愛台灣,甚至到台灣學中文,她熱愛台灣牛肉麵,覺得台灣的麻辣鍋比四川好太多了。
「沒有那麼純正吧。」我說,四川的麻辣鍋雖然也是放花椒,但味道比台灣麻辣鍋重非常多,其實我不怎麼能吃。
韓國朋友不以為然:「四川麻辣鍋,不叫辣,叫油!太油了,連我們韓國人都吃不了,我跟家人去四川吃鍋,還要拼命撈油。」
韓國人顯然不愛四川的辣。
那四川人呢?
今年去泰國,背包客棧室友就是四川人,當我吃了泰式小吃,回房間對她喊辣,她一臉訝異:「泰國菜,哪裡是辣?」
她非但覺得不夠辣,還想加辣椒。「我去台灣旅行也很不習慣,點了辣滷味,卻一點都不辣,叫老闆多放辣椒,還是不夠,後悔沒帶辣椒油。後來我搞清楚了,你們台灣食物太甜,辣也就不辣了。」
我對這討論生起興趣:「那韓國菜呢?你去過韓國吧?」
「韓國菜哪叫辣?!他們的辣非常單一,不像我們四川的辣又辣又有層次。」
我忍不住回:「可是我韓國朋友說,四川的辣,是油啊!」
「是啊,就是那個油,而且我們吃麻辣鍋,還得加一碟白油沾著吃。才過癮。你們台灣麻辣鍋都不放油,怎麼吃呢?」
就在這一晚,我興起了一個念頭,應該把泰國人、墨西哥人、韓國人與四川人聚集起來,比賽並評鑑彼此的食物,應該是個很有趣的事。
(一樣為了$$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