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花清瘟胶囊的成分(一花两命:金银花与山银花之争的背后)
这次疫情有几种中药露脸的频率非常高,比如:
双黄连(金银花、黄芩、连翘),
金花清感颗粒(金银花、石膏、蜜麻黄、炒苦杏仁、黄芩、连翘、浙贝母、知母、牛蒡子、青蒿、薄荷、甘草),
连花清瘟胶囊(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等。
在大家似乎带着某种悲壮的情绪去转发《不要吃连花清瘟预防新冠》时,我竟不禁觉得悲从中来,真的是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呢?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兵荒马乱」,希望每一个能写文章的人,每一个能写转发留言评论的人,都要对得起自己的道义和良知。
(以上截图自丁香园用药助手)
大家可能会注意到,这三种药物里面都有金银花这个成分,可这金银花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屡屡出风头?
我还记得,金银花上次引起不大不小的关注还是在八年前……
2014年8月12日,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在微博上披露,某无良企业斥巨资公关,修改国家药典「将金银花变山银花」,并造谣山银花可致「上火」,使南方上千万花农损失惨重,因其新浪微博@御史在途 有20多万粉丝,又兼在职官员公开呼吁更高级别的官员引咎辞职实属罕见,故这一微博迅速引起较大关注。
我在当时写过一篇劝架的文章,替几个利益相关方做了一番分析,今天再把这篇劝架文章重新整理发布,分享给各位网友,也让大家给他们评评理。
微博上最早出现某凉茶以山银花代替金银花可导致所谓「上火」的消息之后,不少网友惊呼「怪不得我喝了某某凉茶就上火了呢,原来他们用的不是金银花而是山银花!」。
因为我一直将「上火」一说视为科学黑话,写文章提及「上火」时,也多是批判该词汇语义不清指代不明,因此当有网友发出惊呼时,我也不过是在心里暗讽,为何无人指出该凉茶的问题时,不见你们说喝这玩意儿会导致「上火」?
事后证明,此事却系某民营传媒公司收钱之后的杰作,只不过当湖南卫视新闻联播将此事的来龙去脉揭示清楚之后,多数网友早已忘了自己当时的「惊呼」。
但其实即使没有湖南卫视的偷拍揭示,仅从中医理论出发,也可以轻易发现这一谣言的「硬伤」,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中国药典(2010年版)是怎么说的:
金银花:【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臃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温病发热[1]。
山银花:【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臃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温病发热[2]。
咦?怎么一样哎!
金银花,还挺好看
也就是说,无论该凉茶的原料来自金银花还是山银花在理论上都不会导致所谓「上火」,那么为什么当有消息指出该凉茶会让人「上火」,就真的有大量网友觉得自己「上火」了呢?
可见所谓「上火」「清火」一说有多么荒唐,不过是有些症状的自然发展或心理暗示罢了。
倘若该凉茶饮用之后「清火」的效果确切,这个谣言怎么能轻易流传起来,并给南方种植山银花的农民以致命打击呢?
讽刺的是,本来凉茶这种饮料的受众多数都在情感上认同中医体系,但由于他们大多数人并不真的了解中医理论,所以也只能听风就是雨,跟着感觉走了。
反而是原本就不是该凉茶用户的人们则能轻而易举地就能发现该谣言的荒谬所在,我注意到当时这群理性的小伙伴们对这一消息多半是冷嘲热讽。
当然,我们拒绝该凉茶主要的原因并非是其成分中的金银花或山银花,而是有肝毒性的夏枯草。
2005年及2007年分别有人以该凉茶含有夏枯草中药成分、擅自添加《食品卫生法》所明令禁止的药品为由起诉其销售商和厂商,但均被法院驳回。为避免节外生枝,夏枯草一事在此且按下不表,我们还是接着说金银花与山银花。
其实自2005年中国药典修改金银花有关词条以来,无论学术界还是民间,有关金银花与山银花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民间早在陆群微博炮轰此事之前,不少媒体就有过相关报道,比如2014年7月7日,黔西南日报就以《一样开花,两种命运,金银花变「伤心花」》为题,报道了本地金银花产业因药典词条变化导致的兴衰沉浮。
学术方面经检索文献后发现,不少中医界的学者认为「山银花在销售价格上明显更低,因此,在制备含金银花的药剂时,部分不法商贩为谋取利益,常用山银花替代金银花,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3]」,但究竟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何种不利影响,则语焉不详。
倘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则两者虽在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方面一模一样,但在化学成分上却并不相同(可见对中药也是可以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的,并非有些人以为的那样中医体系不能以西方科学来评估):
金银花干燥品含绿原酸(C16H18O9)不得少于1.5%,
含木犀草苷(C21H20O11)不得少于0.050%;
山银花干燥品含绿原酸(C16H18O9)不得少于2.0%,
含灰毡毛忍冬皂苷乙(C65H106O32)和川续断皂苷乙(C53H86O22)的总量不得少于5.0%。
但这种化学成分上的差异究竟能否导致治疗效果的差异,目前尚未可知,有限的药理学方面的研究也仅能提示在体外实验中,金银花与山银花底物在「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炎和保肝利胆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作用[4]」。
可世界范围内类似在人体外实验中可取得上述效果的所谓「药物」数以千万计,但绝大多数均在严谨的临床试验中败下阵来。
然而在中国,由于特殊的国情与历史,这一类中药早已在中国人中广泛应用,虽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李连达认为「金银花和山银花是常用清热解毒中药材,是治疗传染病、感染性疾患及各种新出现病毒性疾病的重要中药材,是很有效、又安全的中药材,是临床不可缺少的中药材」。
但实际上中医在历史上对战传染病的战绩实在是乏善可陈[5],倘非与现代医学的诊疗措施相结合,传统中医药在对战大部分疾病时,几乎是毫无用武之地。
应该说这一次公众关注金银花的原因无关医学,大概是希望看到纪委干部陆群的实名举报高级别官员能取得反腐成果。但我则更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是否有诚意向公众厘清观念上的混乱,金银花与山银花到底应不应该区分?除了上述化学成分方面的不同而外,在治疗方面到底是否可以互相替代?
以2005年为分界点,倘若此后中医界及药商已能够严格区分金银花与山银花,究竟会给民众带来何种好处?这些问题药监局回答得了么?
我在此不揣冒昧,欲提出一个粗略的方案,也许能终结金银花与山银花之争。
既然金银花与山银花在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方面一模一样,那么中医界仍要对两者进行区分,逻辑上成立的理由就只有一个——二者疗效有差异。
如何评价这种差异呢?
我们不妨精心设计一个临床试验方案:将一定数量的病人分为几个小组并同时开始接受治疗,每一组的病人应该患有同样的疾病,并经中医辨证,病情的严重程度、发展阶段和身体状况也基本相似,为消除人为的试验误差,除资料分析人员而外,医生和受试的病人均不知道服用的某药到底是含有金银花还是山银花还是不含任何中药及其他药物成分的安慰剂(此即双盲)。
试验结束后,将结果向公众公布。
出现的结果可能会有三种:
第一种,含有金银花的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含有山银花的药物,这两者均优于安慰剂;
第二种,含有山银花的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含有金银花的药物,这两者均优于安慰剂;
第三种,两者没区别,但均优于安慰剂。
如果出现前两种情况,则将金银花与山银花严格区分就有实际意义,我相信主导这次药典词条更新的国家药典委员会的学者,在心里更倾向于相信第一种情况,否则也不至于导致南方大量种植山银花的农民经济利益严重受损;
而包括陆群在内的民间人士及主张不必要区分两者的学者,则会希望出现第三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属于山银花之逆袭,似乎各方并无此主张,即使南方种植山银花的农户也无非希望山银花与金银花平起平坐而已)。
但最终究竟会出现哪种结果,只能通过这个试验来判定,与其各方面数年来争吵个不休,为何不在一次严格的临床试验中一较高下呢?
毕竟真金不怕火炼,如果你们均对自己所持的观点有信心,那么促成这样一个临床试验恐非难事,何以吵了近十年还没结果呢?
我所能想到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担心上述试验最终出现的是第四种情况:
二者在治疗方面均未优于安慰剂
——这等于是同时宣告了这两种「花」的共同死刑判决。
无论如何,这个两败俱伤的结局是哪一方都不希望出现的,因此,他们的争论也只能游离于科学之外,利用各方所掌握的政治经济势力为了真金白银而殊死搏杀,而我等最关心的科学问题仍将是一地鸡毛。(完)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1部)[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05,206
2.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1部) [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8,29
3.林悦君,林旭文,倪少义,等. 鉴别金银花与山银花要点探讨[J],中医中药,2014,4( 6 ):125
4.王芳,高松.金银花、山银花药理学研究现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239
5.王玉兴.中国古代疫情年表(一)(公元前674 年至公元1911 年)[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2(3):84-88
骂我的人成千上万,我们这些人所承受的种种不堪,远比很多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我的很多文章,有些人连转发朋友圈都不敢,那你想想我要承受多少?
微博七十万关注者,公号七万,再算上不计其数蹲守随时准备送鸡巴毛信举报的,我需要把每一个骂我的全看在眼里么?我看得过来么?
不要有意无意地给坏人和蠢货做帮凶。愚蠢不只是学识方面的不足,也是严重的道德缺陷,因为蠢货必然会作恶。
愚蠢跟无知不一样,无知者因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反而能保留最起码的仁义和善良,但愚蠢几乎全是教育的结果。
要摆脱这个低级的邪恶的阶段,需要有意识的自我学习,这个挣扎的过程对有些人来说非常痛苦,所以绝大多数人终身都停留在愚蠢的阶段。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明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现象,向原始野性倒退的事情注定要发生,今天的种种魔幻事件表明,也许我们已经处在这个临界点上了…索伦的灵体已成为魔多之眼。
托尔金说:人类之所以存活多今天,是因为那些微不足道的人在不屈不挠地与看起来不可战胜的事物作斗争,丛林,火山喷发,野兽…他们在近乎全然的黑暗中摸索前行,但一直坚持着。
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如果那些邪恶的人聚集在一起能够成为一种力量的话,善良正义光明的人,也应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