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China1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解析愛沙尼亞電影《1944》:從愛、德、俄語的角度才能更好的理解

China1
·
·

這是一部講述二戰末期在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的愛沙尼亞發生的戰爭故事,愛沙尼亞士兵們有的加入德軍,有的加入蘇軍,有的游走在兩邊……與常規描述邪惡納粹德國的二戰電影不同,電影從獨特的視角,描述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由此揭示了夾心小國人民的苦難,引發觀衆的思考。而電影裡三種語言(愛沙尼亞語、德語、俄語)交替出現,恰好德語和俄語我都學過一點,於是看到了一些字幕無法體現的關鍵細節。因此,一看完電影,我就決定寫這一篇。

電影的IMDB和豆瓣鏈接在此(可以看到,豆瓣的評分要高很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閲讀故事簡介:

https://www.imdb.com/title/tt3213684/reference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356488/

更重要的,這裏有優酷上的完整電影(中文字幕):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k4MjQ0OTMxMg==.html?spm=a2h0c.8166622.PhoneSokuProgram_1.4

1944的電影海報

首先,這段歷史建議大家看維基百科(豆瓣的幾篇熱門評論其實是照抄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爱沙尼亚

波羅的海三國的歷史差不多,簡單總結,就是:

1、位於波羅的海戰略要地,是西方的德國和東方的俄羅斯兩大勢力的爭奪之地。所以,這三國都是本地語,加上德、俄語。

2、一戰前被俄羅斯佔領。打通波羅的海是彼得大帝的重要功勛。

3、一戰後獲得短暫的獨立。

4、二戰時先被德國佔領(有些人視之為解放,所以加入德軍;有些人視之為侵略,所以加入蘇軍),之後又被重新納入蘇聯,成爲加盟共和國。

5、開啟了蘇聯的40多年統治,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2019年香港反修例運動中,部分示威者沿街組成人鏈,即源自這裏當年的抗爭形式。

6、重新獨立,然後積極申請加入了歐盟、北越,以提防俄羅斯再度入侵。

7、當地仍有不少俄羅斯族群,所以民族、語言、歷史、文化等仍然有很多故事,絕不是“從邪惡的蘇聯下解放而獲得新生”這麽簡單!

我去年去過拉脫維亞(可惜沒去成愛沙尼亞的塔林,即劇中之地),那裡有一個戰爭博物館,還有一個“被占時期博物館”,其三大任務:講解1940-1991年間被蘇聯和納粹極權統治的“事件、罪行、受害者”。每當有外國元首到訪,一般都會來此參觀。由此可見一斑!

拉脫維亞被占時期博物館的說明

更詳細介紹,可以參考我在窮遊上寫的長篇遊記:

https://bbs.qyer.com/thread-3346241-1.html

回到電影。當然大部分時間說的都是愛沙尼亞語(因為我聽不懂,我猜是)。我記錄了一下幾段與語言轉換有關的情節(按時間順序)。

1、13分鐘左右,在黎明等待戰鬥時的聊天

從愛沙尼亞德軍抹黑找到了另外一隻德軍隊伍,他們說的就是德語了。因為對方是丹麥德軍,自然不會愛沙尼亞語。當時德國從被佔領的各國都徵召了士兵作戰。當然核心還是德國人。

與丹麥德軍的德語對話

2、53分鐘左右,再次出現農民夫婦招待士兵吃喝,但這此換了加入蘇軍的愛沙尼亞人

這裡他們之間的對話都是愛沙尼亞語,因此農夫夫婦還以為他們仍是抵抗蘇聯的德軍一方(他們視之為解放軍)。這支愛沙尼亞蘇軍,大部分是本地人,只有Prohhor其實是俄羅斯人,其奶奶是愛沙尼亞人,因此也會愛沙尼亞語。

身為俄羅斯人的Prohhor

接著,軍人們決定留下一些肉罐頭作為回禮。這些罐頭是美國當時支援蘇聯的,但是農夫不認識英文,還以為是德軍給的德國貨。因為愛沙尼亞文也是採用拉丁字母。如果給的是蘇聯產的,西里爾文字,一下就認出來他們是蘇軍了。

蘇軍回贈的寫著英文的美國罐頭

但是最後還是露餡了,因為上車後他們穿上了蘇聯軍裝,並且Prohhor說了這句俄文Поехали(字面的意思是“我們坐車走”。順帶提一下,我最近正在學俄語的動作,Go一詞就有無數種説法,頭大中)。農民夫婦一下傻眼了,但是車已經開走了。

Prohhor說了一句俄文

3、55分鐘左右,離開農民夫婦,軍人們在卡車上的對話

之前這支軍人們說的都是愛沙尼亞語,但這一段開始全部都是俄語。Prohhor對農民夫婦的評論,以及說他們將會被送去“古拉格“集中營(即富農都要被送去勞改)。揭示著愛沙尼亞的另一場災難正在來臨。

Prohhor用俄語評判農民夫婦

此人一直在說俄語,懷念自己的親人,隨後落淚。我想他應該是當地的俄羅斯人,在德國人來了之後受到了迫害(Karl則是蘇聯人來了之後家人收到了迫害,所以加入德軍)。

一直在用俄語念叨家人

所以在他後來的戰鬥中殺掉了已經投降的三名愛沙尼亞德軍俘虜。眼見同胞如此被虐殺,震驚了當時其他的士兵們。

槍殺了已經投降的愛沙尼亞德軍

4、82分鐘左右,Juri與Prohhor的對話

這裡他們一直說的是俄語。可見他們之間的感情,也與其他人不太一樣。

Juri與Prohhor的俄語對話

所以,最後Prohhor殺死了上校(雖然他是俄羅斯人!只有一點愛沙尼亞血統),為Juri報仇。當然,應該也有覺得不應該殺害孩子。

Prohhor為Juri報仇

5、影片最後,Prohhor替Juri送信給Aino

這一幕的畫面非常類似之前Juri替Karl給Aino送信,但是其語言完全不一樣!Juri送信時說的是愛沙尼亞語,而Prohhor送信只有第一句問候是愛沙尼亞語,接下裡的都是俄語。包括後面那個保姆也說的是俄語!象徵著蘇聯的全面統治,大家這些年間都要學俄語了。

Aino給Prohhor開門
Aino和保姆都改說俄語了

最後,這個電影中用了很多對比的手法。如Karl、Juri的對比,Karl-Aino和Prohhor-Aino的送信對比,農民夫婦對兩批軍人的對比……令我印象深刻的則是Vennad(就是那對雙胞胎,這兩位演員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雙胞胎!),他一開始加入德軍;即便兄弟被蘇軍打死,後來卻又加入了蘇軍。這一個角色,恰恰象徵著愛沙尼亞,乃至整個波羅的海三國在這場戰事之中的悲劇與無奈。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