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Tomo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倪匡,RIP

Tomo
·
·
倪匡寫的書,改變了我的人生

倪匡走了,心中充滿遺憾。

還記得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在學校圖書館見到舊版《衛斯理》系列的小說的封面,最深刻的是頭髮和犀照的封面(至於爲什麽會看到這些封面,是一個複雜的故事)。當時有被嚇到,覺得在圖書館怎會有如此恐怖的封面,完全不敢讀,雖然對現在的我來說當然不算什麼,但確實算是童年的一個小陰影了。

不知過了多久,仍在小學的我,被一位摯友推薦《衛斯理》系列,我當然有所抗拒,但友人推薦,圖書館又增添了《衛斯理》(新版封面沒有那麼刺激),加上金庸和Q版特工當時看得七七八八,便問哪本是第一本(鑽石花),姑且看看試試,一試就停不下手。

讀《追龍》的時候還是小學,唯一記得的是陳長青嘗試去拯救那城市,跟老師提起,才知道其實說的是就是香港。引用一下倪匡八七年寫的序:「東方的一個大城市會徹底毀滅,那是「氣數」,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挽回。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都知道這個大城市的名字,也知道這個大城市會在甚麼時候毀滅。…大災劫必然會發生,一定會!可以逃避的,盡一切力量逃避!留下來的,必然遭劫!天啊!」對當時的我來說真的相當難以理解,現在的我卻明白,如天書一般,該發生的已經發生了。

中學某年,那個夏天,我每天跑去家附近的圖書館,每次都要看兩本以上的《衛斯理》,一個暑假就把整個系列看得七七八八。如今想起,大概是只有那個時期的我才能做到吧。上年嘗試重新讀一篇《衛斯理》,由《鑽石花》開始讀到《頭髮》就停下來沒有再讀,希望近期有動力可以繼續讀下去吧。

《衛斯理》之後,看了一些《原振俠》,又讀了倪匡早年在報章登的短篇。倪匡對人性的刻畫,令我非常深刻,不過很多人都寫過,就在此不提。不過正如我之前講的一樣,第一次讀的時候只算懵懵懂懂,再看的時候已經物是人非。

倪匡所講的話,寫的故事,背後的理念,對我影響之深遠,很難完全描述,大概也沒有對我影響更深的作家了。當然也是因爲讀完倪匡之後就開始沉迷網文,實體書離我越來越遠。

寫作的配額沒了,多少總能擠出一點,但生命的配額沒有了,大概就不能再留下來。不知他生命最後是否看到美麗的那邊?

倪匡,RIP。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