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歷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閱區,回到作品頁
郭享玖
IPFS 指紋 這是什麼

作品指紋

我为什么要写作?| 写作训练

郭享玖
·
·

有一晚躺在床上,写一下“我为什么要写作”这个想法突然蹦出来。昨天,在公众号的管理后台,查到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的时间是2017年10月19日,算下来,我已经断断续续写了6年,共计116篇文章,平均每年19篇,平均每个月1篇。算不上高产,但贵在坚持。

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写作者,也不靠写文字谋生,那我为什么要写作呢?

时间回到2017年10月,开始写作的原因很简单。那时,工作上遇到挑战,职业倦怠令我身心烦闷,急需找到宣泄的出口,写作成了我的方法。为什么是写作,现在看来,是由我过去的经历所引导的选择。

2011年到2015年,我在江西的一家非营利的文化机构工作,机构支持和鼓励普通人用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文字等工具记录日常生活,作为一种历史记录。我当时有一项工作内容是负责机构的邮件组,每周收集、整理社群成员向邮件组的投稿,汇总在一起后,向社群发送分享。

我常常花上一天的时间,仔细阅读社群成员们的文字,那是一段非常珍贵的体验:借由文字这种媒介,我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了那些与我日日相处的朋友们,了解到了他们没有通过语言说出口的经历和故事,以及感受到了朴素真诚的文字带给我的各种情绪体验。

这段与文字打交道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了文字的力量。所以,多年后,挣扎在职业发展迷茫的泥塘中,在试过其他方法都没有太大改善作用后,我想起了写作。

那个时候,不知道要写些什么,属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也不在乎写得多好、多严谨和多深刻,唯一的目标就是每周都能在公众号上发表一篇文章出来。每个周末,在公众号后台点击确认发表后,我都会感到一种小小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给了我莫大的满足和自信:你看看,只要你想,你是可以做成事情的!这种小小的成就感,对于当时被工作所带来的无力感包裹的我来说非常重要,它划开了一个口子,让我看到了光,我知道只要我不停的写,划开的口子就会越来越多,虽然无力感不会消失,但我更有信心同无力感和谐相处。

(Image by congerdesign from Pixabay)

很巧,下午一个朋友来家里闲聊,她之前是一家报社的记者,日常工作就是写文字,我们聊到写作这件事情,发现大家对于写作的定义和理解有不同。

写作在我这里是很个人化的一件事情,我全然决定我想要写什么内容、以什么风格写、写多长,我不关注阅读数、点赞量、评论量,也不期待一篇文章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力,我写作是因为我喜欢写作这种创造性的活动,我持续地练习写作,是因为写作可以给我带来我需要的好处。

写作仍旧是我用来做心理疗愈的一种方法,不仅用来对抗工作上的无力感,更用来对抗日常生活的焦虑和迷茫。除此外,写作成了我训练思维的一种方式,为了输出好的内容,我逐渐养成了主动输入的习惯,开始大量阅读文本(书影音)、去同他人聊天互动、去丰富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同时,坚持持续的输出则不断地训练和提升了我的文字表达能力。

与我不同,朋友的写作是一种职业化的写作。什么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以什么框架写,以什么风格写等都有标准和规矩,朋友需要遵守这些标准和规矩,同时兼顾甲方需求、市场反馈、领导意见等,在这样的体制和系统下,写文字真的就会变得越来越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个人的特色和表达会越来越模糊和缺失,也难怪朋友会说,虽然离职有一段时间了,但直到现在都没有动力再写东西了。

22年秋天还在香港上学的时候,接到内地一个内容平台的写稿邀约,主要写一写当时香港防疫政策调整为0-3之后的日常生活。为了让文章过审,平台的编辑将我原稿中我个人认为很重要的一些内容删除、修改了,文章虽然最终发出来了,但读着那篇文章,总感觉是我写的又不是我写的,很怪异!

我后来想明白了那种怪异是什么。我的写作从个人公众号开始,也一直都是在个人公众号上发表文章,基本上是写了什么就发什么,个人表达是顺畅的。而和内容平台合作那次,我明显感受到我的表达是受限制和被阉割的,我产出的文字也不再属于我,为了符合审查的要求,它们变成了一种集体合作的成果,被用作工具去达成某种目的。

其实,那是一次不错的合作经历,平台编辑认真负责,文章引起了不少的讨论,我也获得了还不错的报酬。但也是这一次的经历,让我更加确定,我还不想将写作(写文字)作为我的谋生手段。我也很庆幸,写作于我而言,还是一件完全属于我自己的事情,我为自己负责,我享有完全的控制权,在如今这个个体被加速异化为工具的时代,写作是一件还能够保有自我意志的事情,所以我需要写作,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作的原因

(Image by webvilla from Pixabay)

2021年冬季申请研究生学校的时候,为了写好个人陈述,我花了些时间梳理出了5条人生北极星目标。其中有一条是“坚持个人书写和(各种文化形式的)创作,产生和留下能为他人带来安慰、多元视角、思想启发和历史记录的有价值的内容”。

会有这条人生北极星目标是因为,虽然一开始我完全是为了解决个人问题和困惑去写作,但因为我将公众号的文章转发到朋友圈、豆瓣等公开平台,我慢慢地会收到一些读者的留言,这让我意识到,虽然我写的东西很个人化,但是它们也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是能够给他人产生积极影响的。另外,虽然写作的过程常常抓耳挠腮,痛苦不堪,但每发表一篇文章,我就像农民伯伯收获果实一样喜悦,非常享受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

因此,我将两者结合,首先我喜欢写作,接着我也希望我产出的文字,包括我这两年开始做的播客,除了满足我自己的需求外,也能产生更具公共性和社会性的影响力,所以有了上面这样一条人生北极星目标。北极星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跟着它,就不会迷失方向。

与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们聊到了短视频的流行、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我们聊到,现在的人越来越难以有耐心看下去长文章和长视频,在这样的环境和现实下,写作还有意义吗

面对这个问题,我只能说,对我而言,写作是有意义的。至于其他人,我不知道。

我常常将写作类比跑步,这两个活动都需要自己一个人做,过程都算不上轻松,甚至是痛苦,愉悦感基本都来源于完成的那一刻,而这种愉悦感又很难向他人说明,属于必须要自己亲自做一做才能体会的事情。所以,我现在越来越喜欢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不管是写作、还是跑步、还是其他,做这些事情究竟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意义,就还真的只有自己踏入河水中之后,才知道水深还是水浅

(Image by AdamNir from Pixabay)

CC BY-NC-ND 4.0 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