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偏門研究員 KU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城市]曾經古都車站前的老榕風景

偏門研究員 KUN
·
·
日本時代的臺南車站前,座落著一棵極大的榕樹,見證著車站的設立、修建與新建,不僅是許多外地人搭乘火車來到府城的第一印象,也是南國豔陽下往來旅客歇腳乘涼的好所在。然而,過去這棵扮演古都地標的榕樹,多數人對於它的消失都不太清楚緣由。

近期臺南車站的文化資產修復事件引起了軒然大波,雖然對於古蹟的破壞已經造成,仍希望有關單位除了亡羊補牢,並藉此改善工程監管制度,或許可以納入更多公民參與的形式,不僅有良好的教育功能,還能促使修復團隊細緻地處理任何一個修復步驟。

目前正在整修的國定古蹟臺南車站

在各位持續關心臺南車站古蹟本體修復工程之餘,不妨也來了解一下站前風景的改變!如果是對文獻史料與地方研究有極高興趣的朋友,會從不少日本時代的老照片中發現,臺南車站前座落著一棵極大的榕樹,在南國豔陽下,曾是往來旅客歇腳乘涼的好所在。然而,過去這棵扮演古都顯眼地標的榕樹,多數人對於它的消失都不太清楚緣由。

1910年代臺南車站前的參天老榕 (資料來源:廖明睿提供)

清國時代的老榕可能就已生長在這塊土地上,到了日本時代幸好受到官方的呵護,1911年臺南發布市區計畫時,特別規劃綠園空間,保有老榕的棲身之地,同年也在綠園的北側設置後籐新平男爵的銅像,與老榕在站前一南一北相對,周邊也加以綠化。廣場上的參天老榕,不只見證了1900年臺南停車場的設立,還有歷經的數次修建,再到1936年第二代站房的完工,同時是許多外地人搭乘火車抵達古都的第一印象。

臺南車站前綠園北側的後籐新平銅像 (資料來源:廖明睿提供)

有趣的是,現在大多數人對於臺南的印象幾乎都是「鳳凰城」,其中一個說法是源自於很多鳳凰木的種植,不過在日本時代似乎是榕樹更受到歡迎。當時不單許多名所舊跡可以看到老榕的身影,在很多儀式活動都是由重要的大人物種植榕樹作為紀念,甚至1926年臺南還出現了榕樹同好會,時常舉行榕樹盆栽的比賽。此外,臺南的一些藝文團體的命名也與榕樹有關,像榕蔭會與綠榕會等。

臺南五妃廟前的古榕 (資料來源:廖明睿提供)

終戰後,在臺日本人踏上引揚回國的旅程,1946年3月7日下午一批數百位居住於臺南的日本人,分成三隊向車站廣場集中,在老榕下席地而坐,準備搭乘前往高雄的火車,再到高雄港後船,當時還上演臺籍人士與日籍人士送別依依不捨的情景。

1936年落成的臺南車站第二代站房與老榕 (資料來源:廖明睿提供)

可惜老榕在1952年11月間受到貝絲颱風狂襲,不敵風雨摧殘而應聲倒下,從此消失的綠蔭,使得臺南車站前的廣場空間失色許多。1953年12月間臺南市政府著手廣場的新建工程,重新規劃圓環與分隔島,並種植有大王椰子,圓環內設置噴水池與鄭成功銅像。

1970年代初期的臺南車站前景觀 (資料來源:Jim Harrison拍攝)

爾後,1960年國產商品展覽大會在臺南市舉辦時,曾由唐榮鐵工廠捐建一座鐵塔於圓環噴水池上方,這座造型仿造東京鐵塔的構造物,可能拆卸於1969年的圓環改善工程。後來2006年臺南市政府再次執行圓環改善工程,將原有噴水池移除,逐漸成為我們現今所見的樣貌。

1960年代所見臺南車站前的鐵塔與鄭成功像 (資料來源:台灣回憶探險團)
現今自車站門廊往站前圓環眺望的景象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