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JC2023:全球調查記者年會
拖了許久,終於把2023年9月去瑞典哥特堡參加「全球調查記者年會」(Global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Conference, GIJC)的經驗整理成文章,希望對同樣在中文世界從事調查報導的同行有些幫助。
全球調查記者年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記者年會之一,由「全球深度報導網」(Global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Network, GIJN)主辦,每隔兩年都會在全球不同城市舉辦。根據主辦方統計,2023年的年會一共有來自144個國家的1,668名與會者參與,是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
總結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參加的記者盛會。別的先不說,在這個媒體經營日漸困難、大環境對記者愈來愈不利(在某些國家甚至能招致生命危險)的年代裡,光是看到這麼多調查記者仍堅守在崗位上,就已經足夠振奮人心了。
會議開幕時主持人也特別提及,有些俄羅斯記者本來想參加會議,卻在出發前收到死亡威脅,而韓國的調查媒體《Newstapa》則是在年會開幕的一個星期之前,因為「毀謗尹錫悅總統」而遭到韓國檢查官的搜查。
整體來說,我感覺這個年會對於入行2、3年,已經有些調查經驗的記者來說特別實用──有了一些工作經驗之後,你會更清楚自己關注的主題是什麼,從而更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坊;而工作坊裡的調查技巧,對於剛脫離入門階段的記者而言,或許也比對入行五年以上的資深記者來說更為有用。
在全球調查記者年會上,你可以獲得什麼?
整體來說,全球調查記者年會的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1)分享調查工具和技巧的工作坊:這類工作坊大致可分為調查報導和數據新聞兩種面向。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主講人討論的報導工具、技巧不見得適用中文語境,但仍然能提供記者的調查思路和經驗。
(2)主題導向的記者經驗分享:今年最特別的,應該是流亡俄羅斯記者、和戰地報導的經驗;我自己則很喜歡「六分鐘快講」,可以聽到不同地區的記者輪番上台談自己做過的報導,也是認識世界各地優秀報導的好機會,很開眼界。
今年講座的主題,除了常見的跨國組織犯罪、環境議題之外,AI、數位監控、地緣政治變化、戰爭等議題也是顯學,反映了當下的時勢變化。此外,主辦方也邀請了很多拉美、非洲、中亞地區的記者,看得出主辦單位顧及全球南方視野的用心。
(3)根據語種進行的記者交流活動(networking sessions):這次年會一共有九個語種的交流活動。中文語種的交流活動當然是認識其他中、港、台記者,尋找跨境合作對象的好機會;由於中國是國際媒體的關注焦點,所以交流活動中也可以看到許多不諳中文的記者參加。
除了中文的交流活動之外,也推薦大家根據自己的關注地區和興趣,參與其他語種的交流活動──我這次就參與了阿拉伯語種和俄語種的交流活動,結識了一些在阿拉伯世界、前蘇聯地區工作的同行,為未來的跨境報導建立人脈。
值得慶幸的是,GIJC每屆都會提供名額不定的獎助(fellowship),提供機票、地面交通、住宿和部分膳食,同時免除受獎者的報名費,對於無法負擔交通食宿和年會報名費(今年的報名費是300美元左右)的小型媒體、以及資源有限的獨立記者來說是個福音。
雖然獎助計畫明定只限「發展中國家」記者報名,但從我申請成功的經驗來看,台灣人也是可以申請獎助的。
幾個讓我特別有收穫的工作坊
以下想跟大家分享我覺得很有收穫的幾個工作坊。
如何追蹤飛機航班和船隻(Tracking flights and ships)
調查船隻(點擊連結查看工作坊投影片)
關於環境議題(比如漏油)、經濟議題(走私貿易、規避制裁)、人權議題(海巡攻擊海上難民)的調查報導,有時會需要調查船隻的背景、所有權或航行紀錄,這時追蹤船隻的工具就能派上用場。(註:若想更詳細查詢貿易紀錄:可以搭配查詢NBD、ImportGenius的貨品報關資料。)
關於船籍紀錄和航跡,常見的數據庫包括:Marine Traffic、Vessel Finder、FleetMon,這些平台可以追蹤某艘特定船隻的歷史路線,但通常要付費,而且價格不低。如果資源有限、難以付費取得資料的話,講者也建議嘗試寫信給平台管理團隊,提及你正在調查的報導,詢問平台能否免費提供相關資訊,也可以提議在報導中露出平台名稱、連結,作為交換。
講者也提到,除了仰賴數據平台之外,也可以自己建立情報網絡,結識海關人員、海運業者、船公司職員等,但需要長期培養人脈;也可以嘗試和收貨者索取海運提單(Bill of Landing),提單上可以更清楚看到船隻載運貨物的內容。
運氣好的話,有時Google Earth上可能也看得到想追蹤的船隻,但要謹慎查核。搜尋社媒平台有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講者建議,可以在臉書、推特、LinkedIn等平台上,搜尋在港口、碼頭工作的用戶,或者用港口地點的tag來搜尋照片,藉此尋找蛛絲馬跡。
若想參考使用船隻追蹤工具製作的調查報導,這篇關於敘利亞磷肥出口歐洲的報導是個不錯的案例:A ‘Bloody’ Trade: Inside The Murky Supply Chain Bringing Syrian Phosphates Into Europe
調查飛機(點擊連結查看工作坊投影片)
最常見的資料庫,當屬flightradar24。
長期關注航線的記者或航空迷,可以記住幾個常用資訊:航班呼號(Squawk,航管人員臨時指定給某航班的四碼代號)、飛機在國際民航組織的註冊編號(ICAO registration/hex code)、GPS定位位置、該航班的無線電呼號(Call sign,比如航空公司代號,華航是dynasty)等;若想查詢私人飛機的擁有者,則可以使用Gainjet(除了講者提到的這些資料庫之外,我自己也很常用Airfleets,可以用飛機的註冊編號查詢飛機型號、出廠年份和轉手紀錄。)
同樣地,除了數據平台之外,講者也推薦記者加入航空迷社群(比如臉書的台灣航空飛航情報分享、高雄機場航空器資訊交流),或結識塔台人員、機師,培養自己的情報網絡。
若想參考使用航班追蹤工具製作的報導,這篇從私人飛機航線看烏克蘭戰爭後地緣政治變化、以及用數據庫調查出盧安達總統將流亡反對派載回國的調查報導,都是不錯的案例。
如何使用衛星空照圖來進行調查報導(可點選連結檢視工作坊的Tip Sheets和簡報)
我是地圖的愛好者,所以一直都很喜歡使用空照圖來進行調查、或者使用地圖作為呈現媒材的報導,之前也做過一些嘗試,比如〈遊走兩岸海域的暴利生意:盜走台灣海砂,中國業者現形〉這篇報導。
這場工作坊的兩位講者,花了不少時間,討論如何識別用Midjourney製作的「假空照圖」,並提醒記者比對不同平台的地圖資料,因為某些國家可能會出於國安因素,而對空照圖進行後製、變造。
另一個讓我覺很有啟發的,則是用烏克蘭空照圖中俄軍佔領區的墓園變化,來估算死亡人數。
講者也特別提及了幾個新的衛星圖工具,特別適合環境議題的報導──不過這些圖資多半是小比例尺地圖,比較適合看趨勢、某區域變化,不見得適合微觀的個案調查(比如某個廠商違規排污):
(1)Earth Surface Mineral Dust Source Investigation (EMIT):美國NASA用高解析度的衛星圖看甲烷(全球暖化成因之一)的排放熱點。
(2)SPECTRA:用衛星圖查看甲烷集中分布範圍(可免費建立帳號)。
(3)SRON:可以看一氧化碳、甲烷濃度(但demo版只有過去個別災害事件),以及更新較頻繁的甲烷排放地圖。
(4)SATALERT:同樣是監測甲烷濃度的資料平台。
(5)Chasing Methane:印度組織建立的平台,每五個月為紀錄週期,免費使用。
推薦大家點擊工作坊Tip Sheets連結,暸解更多衛星圖資源。
進行和美國相關的調查報導時,有哪些資料庫可以用?
Martha Mendoza這場工作坊,雖然和充滿生動故事的講座相比看似有些枯燥,卻是我這次在年會上,覺得最有收穫的工作坊之一。
Mendoza整理了二十多個美國的政府資料平台和民間資料庫,涵蓋政治遊說、政府預算、議員出訪、制裁實體清單、軍事訓練、對美貿易、跨國投資、司法裁判和刑事紀錄等,對於和美國相關的報導十分有用──我目前正在進行的一項調查報導,就使用了很多在這場工作坊認識的資料庫。
以下和大家介紹幾個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資料庫;你可以點擊Tip Sheets連結、玩玩看各個資料庫,說不定也能找到有趣的調查主題。
美國政府花了多少錢在你的國家?採購案由誰得標?
usaspending.gov → Search award data → Location或
Fpds.gov → Search: COUNTRY → Date Signed
由於台灣和美國並沒有正式的邦交關係,因此很多非官方的援助或採購頗為低調──若想探看這些資金上的活動,USAspending就是個很好的資料庫。
比方說,你可以在資料庫裡面查到,今年5-9月間,美國「民用後備航空隊」曾執行過幾趟包機運輸任務,來往於台美之間。
又比方說,資料庫裡也查詢得到美國國防部給台大的「嵌段共聚物合成物」研發經費,似乎和軍事有些關聯:
甚至可以看到VOA撰稿人的稿費⋯⋯
聯邦採購資料系統(FPDS)的搜尋引擎則比較陽春,但也能找到很多有趣的紀錄:https://www.fpds.gov/ezsearch/search.do?indexName=awardfull&templateName=1.5.3&s=FPDS.GOV&q=taiwan
台灣花了多少錢遊說美國政府?
Opensecrets.org → Lobbying → Foreign Lobby Watch →CountriesOpensecret的資料庫可以快速找到各單的花費,但找到的登記代理人,除了台灣駐美貿易辦公室、貿協,還有民進黨、國民黨之外,基本上都是華府的政治遊說公關公司,資訊也不夠詳細。
如果要更具體,可以在司法部的「外國代理人登記法案」(Foreign Agents Registration Act)專區查詢:https://www.justice.gov/nsd-fara → Browse Filings → Active Registrants by Country or Location Represented → Country/Location
資料庫中有兩種角色比較關鍵:
Foreign Principle:被代表的外國法人,亦即出錢進行遊說的單位。
Registrant:在美國執行遊說工作的單位或代理人,有時是台灣政府機構、政黨駐美辦公室,但大多時候是政治公關公司。
點擊第一欄的「view」,就可以瀏覽代理人的附件資料:有些會像國民黨的這個代理人登記文件一樣,雖然沒什麼內容,但看得到申請人、日期;有些則像民進黨的,附錄資料很豐富,比如批評侯友宜核能主張、邀請彭博社專訪賴清德)。
很有意思的是,資料庫裡有個遊說出資方(foreign principle)名為Tech Island Limited,點進去看就能發現是郭台銘的遊說代理人,搜尋後發現,是個近期剛成立的公司,每個月花費五萬美元請公關公司在美國進行媒體公關,還有新聞提及這個公司,和白宮前國安會官員、歐巴馬時代的中國事務官員有牽連。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遊說代理人登記也很精彩,有監控設備公司海康威視(被美國政府禁止銷售監控設備後,花了746萬美元對美國國會議員遊說)、長江存儲、華為、國營媒體等。
美國為台灣提供多少軍事訓練、資產?
若要整理近年美國對台提供的軍事訓練,美國國務院的這個資料庫就相當方便:www.state.gov → Bureaus & Offices → Arms Control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 Bureau of Political-Military Affairs → Reports → Foreign Military Training and DoD Engagement Activities of Interest + Section 655
美國對台進行多少軍售?
除了軍事訓練之外,美國國防部的這兩個資料庫,則可以查到美國對外軍售的紀錄,對於需要整理軍售紀錄的記者來說非常好用。https://www.dsca.mil/resources/publication
或
www.defense.gov → DoD Military Websites → Military departments → full list by category → Defense Security Cooperation Agency (DSCA) → Resources → Publications → DSCA Historical Sales book and Fiscal Year Series每年有多少外國人申請綠卡和H1B工作簽人數?雇主擔保方是誰?申請工作簽的平均薪資是多少?
https://www.myvisajobs.com/Reports/2023-Green-Card.aspx?T=CT
你可以在這個資料庫裡查詢各國籍人士申請美國綠卡的人數、分別申請哪些種類的永居簽證。
很有意思的是,你甚至可以查到為申請者申請永居的贊助方(雇主),藉此看出各國移民的組成,比如比如台灣綠卡申請者的贊助方,基本上就是FAANG這些科技巨頭,而菲律賓申請者的贊助方,則以旅宿業和人力公司為主。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台積電北美分公司也是綠卡贊助方之一。
美國哪些上市公司在投資台灣?
哪些台灣人在美國被起訴?
https://search.justice.gov/search?utf8=%E2%9C%93&affiliate=justice&query=Taiwan
除了上面簡短分享的工具之外,大家也可以在本屆GIJC的網站上,找到所有工作坊/講座的資源,歡迎大家點擊連結尋寶;如果你是調查報導和數據新聞領域的記者,也推薦關注下一屆GIJC的獎助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