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小象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七日書Day 2 |普通米粉

小象
·
·

第二天:描述一道你的 comfort food。例如可以寫寫,你會在什麼場景下想到它、它如何牽動著你,為什麼能為你帶來慰藉?

和任何一個異鄉人提起湖南的話,基本上對方想起的第一個城市就是長沙。長沙的米粉很有名,來到長沙沒有嗦過粉的旅行是不完整的。但是對於我這個經常穿梭於家鄉(長沙附近小城市)和長沙的人來說,最好吃的、最想念的那碗粉永遠是離家最近的那家粉。

離開家鄉去到外地念大學時,第一個令我詫異到的並不是城市的風景與故鄉有何差別,也不是方言的陌生,而是對於米粉形狀的默認——從小到大說起米粉,我默認的都是扁粉,而離開家鄉以後出現的米粉店,米粉默認的是圓粉。湖南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粉,例如長沙的豬油拌粉,郴州白露塘的殺豬粉,衡陽的魚粉,常德的牛肉粉......即使在同一個城市,每一家粉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味道都完全不一樣。

外地默認的米粉,如果在廣東的店裡點粉,河粉更接近我們這裡米粉的模樣,但製作粉的米不一樣

最近去長沙嗦粉的時候,發現許多老字號粉店商業化運營了起來,每家店的墻面上都貼滿了各家粉店的歷史文化和特色碼子。把這個粉麵術語拍下來,是因為除了雪裡紅這種菜以外其他的術語我吃了二十多年粉根本沒用到過hh

長沙每家粉店特色都不一樣

記憶裡家鄉的米粉,最早是賣人民幣兩塊五一碗,和蓋碼眾多的長沙米粉不一樣,我家這裡最正宗地道的米粉就是一種做法——到店後向廚師點份量“一兩或者二兩”,廚師即刻下粉和三兩應季的蔬菜,將熱湯裝進早已乘滿底料(蔥、鹽、醬油)的碗裡,然後將燙熟的粉和蔬菜撈起來,放到碗裡,最後澆上一勺肉沫的油,一碗米粉就出爐了。做這種粉的商家的競爭方式是靠公共放料區的小料,自家做的剁辣椒、乾辣椒、辣椒油、蒜末、豬油渣這些基本是都有的,藕丁、洋薑、土豆絲、木耳絲、酸豆角、蘿蔔乾......這些不同店情況放置的內容不一樣,這也是隨著長大米粉店競爭更迭慢慢增加的,小時候沒有這麼多選擇,不加小料的米粉就已足夠好吃。

加小料版本

對於有一些地方的特色早餐來說,自己家裡也可以復刻出不錯的味道。但是我認為,對於米粉來說,還真只有外邊的米粉好吃——本地菜市場買到的粉和粉店的粉本身味道是不一樣的,只有新鮮的、柔軟的米粉才好吃,湯底也很看店家功底。

和別的地區的朋友可能不能通過米粉找話題,但是如果是湖南省內的朋友,米粉就是一個很好開啟話題的方式。寫《重走:在公路、河流和路道上尋找西南聯大》的作者楊瀟,我第一次認識到他不是因為他的書和報道,而是他在微博上分享的湖南各地的米粉。

在中國的有一些城市,對於出行前後吃什麼有一些講究,“上車餃子下車面”。但對我來說是離開家鄉的時候要吃米粉,回家的時候也要吃米粉。一碗最簡單的普通米粉。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