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ke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转载】上海的“文人防疫”何时休

ken
·
上海大量的自媒体和文人在本轮防疫中起到了非常负面的作用,也即他们自始至终没有将网络舆论的焦点导向专业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是将整个网络舆论浪费在各种情绪宣泄和讨论各种文人关心的话题上。

公共卫生防疫的一个基本要求,是防疫管理者不能过早暴露自己的底牌,因为需要根据自身的防疫条件去影响公众预期,从而使公众能够持续配合防疫措施的开展。说到底,大流行病一定是要死不少人的,区别在于死多少、死谁,以及早死还是晚死。这个话很难听,也很难接受,但事实就是如此。准备更充分一些,死的人就会少一些,甚至少很多,少到跟其他疾病类似,这就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所以,需要有沟通,但沟通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特别重要。

最近的经典案例就是新加坡。2021年10月新加坡在疫苗接种率超过85%时就开始告知公众新加坡将要放开,这实际是倒逼社会组织、个体去做好心理预期准备。但新加坡本轮真正放开,是在2022年3月29日,在两针接种率几乎完全接种、符合条件的三针都应接尽接(80岁以上接种加强针的人数超过90%)、药物储备和病房改造已经完成,并且从海外数据分析Omicron的致病性之后,才做出这一决定。这是一个常住人口不足500万的发达城市国家所做到的。

上海此次疫情防控,可以用极其糟糕来形容。我们今天很难讲上海医学界和防疫学界的水平有多高,或者,可能专业人士水平还是够高的,但整个治理水平怎样呢?在3月份的时候,上海老年人的灭活疫苗两针接种率还不到70%,特效药品储备几乎是零(后来紧急调配2.2万盒paxlovid),披露的上海病床总量是16.15万张,但改造为隔离病房的数量有多少呢?能够用于为阳性感染者治疗的病床和医护数量对应的有多少呢?有提前准备好吗?有研究过当感染者数量指数级上升时、上海500多万老年人(绝大部分都有基础病)应当如何分级、分流收治吗?事实告诉我们,当疫情袭来时,上海就连各个社区有多少老年基础病人、孕妇和及其必须就医患者都没搞清楚。

我提供上海本轮疫情(2022年2月26日至4月16日)的几个公开数据,在上海卫健委网站都可以查询到,再给各位出一道不难的数学题,题目是这样的:

条件一:1、已检测出的阳性病例约35万例;2、累计确诊2.2万例,累计住院(中症+重症)2.2万例,重症16例;3、上海病床总数16万张;4、上海本地医护人员30万人。

条件二:1、中症和重症确诊病例需要在医院隔离病房治疗;2、医护人员阳性(院感)后需要隔离转阴后才能回到医院继续工作;3、非隔离病房和其他医护人员要继续保障其他急症患者的救治。

问题:现有条件下完全放开,上海医疗资源(病房+医护)在多长时间内会遭受挤兑?是封控遭受挤兑的时间更快,还是不封控遭受挤兑的时间更快?是封控遭受挤兑更严重,还是不封控遭受挤兑更严重?挤兑各自需要持续多长时间,分别的次生灾害是什么?上海本地的医疗资源在现有条件下,是否能够真正承受2,500万人的全面放开?

就是在这样一种几乎没有准备的前提下,上海各方都充满了一种“可以放开”的认识。这个认识显然不只是很多上海普通老百姓的观点,也是此前上海不少专业人士甚至不同层级管理者的观点。

这种认为上海已经可以放开的认识从哪里来的呢?从我最近一段时间从各个渠道的了解,很可能是这样产生的:上海本地居民在海外的亲友数量众多,海外亲友多年没有回国又盼望回国,企业盼望尽快恢复海外经贸往来,海外人士又亲眼看到许多国家放松防疫限制的现实,所以这些消息就不断传回国内。这些消息传回的时候,往往包含了不同国家的病死率等近期数据。单从这些数据看,似乎已经“流感化”。但问题是,并没有多少关于这些数据背后成因的专业讨论,更没有海外反对意见的声音。

事实上,根据我最近与海外一些防疫、医护一线工作者的讨论,他们认为中国当前的准备确实是不足的,也就是我们此前讲的“防疫四要素”,疫苗有效性、疫苗接种率、药物储备和病床准备,整体准备是不足的。当前的重中之重仍然是应该是尽快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尤其是加强针接种率)和继续进行医疗资源(尤其是药物)储备。

如果上海在3月疫情初步扩散时就意识到自己的准备是不足的,如果3月初以来上海上上下下关于防疫的认识不是在“放开”与“控制”之间摇摆,那后来根本不用承受这么大的代价。当专业声音消失的时候,当只谈原则、只谈理念的“文人防疫”占据上海的时候,上海就成为了最脆弱的一环。

今天我与在上海防疫一线的同学又进行了交流。我直言不讳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上海大量的自媒体和文人在本轮防疫中起到了非常负面的作用,也即他们自始至终没有将网络舆论的焦点导向专业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是将整个网络舆论浪费在各种情绪宣泄和讨论各种文人关心的话题上。

我完全不理解此时讨论哈耶克对解决上海疫情能起到什么作用;也完全不理解凭什么上海自媒体就认为全中国只有上海是市场经济,北京、深圳、广州、成都、杭州都在搞计划经济?我也完全不理解为什么只有上海自媒体在为其他地区发声,上海疫情之前你们有过发声吗?什么叫文明的高地?你们如果真的关心过那些医疗条件很差的地区,一个月之前还会在放开与严控之间摇摆吗?这叫什么文明?

上海的自媒体真以为现在各地民众是心甘情愿让自己所在城市的医护人员去支援你们的?难道这对各地医疗资源不会造成影响?武汉最近派出的医疗队是麻醉医护和ICU重症医护,既然都认为可以放开了,为什么还要占用其他城市的ICU医护?上海医疗条件难道还不如武汉?你们真不会问问隔壁的苏州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要派医护人员去支援你们,苏州民众是种什么心情?


既然上海没有为放开做任何前期准备,当然就要承受大规模社区传播引发的各种混乱。为应对这些混乱又产生很多具体问题,这些问题我们每天都能见到。但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讨论有多少呢?上海有多少自媒体和文人愿意将话题集中于讨论如何解决上海的物流问题和医护分配问题?有多少自媒体愿意花时间收集和暴露,哪怕是转发那些真正的问题?有多少老百姓知道一篇制造焦虑的文章能给自媒体带来多少流量和流量之后的收入?你们都是大V,我也不是小V,敢不敢一起做个“财产公开”,到今年年底的时候,把每个月的流量增长情况和所有广告收入情况全部公示出来?有多少自媒体能够抑制每天变着花样转发各种确定的不确定的情绪化信息,等到周末再把上一周的汇总发一遍。我不是说这些文章都有问题,我说的是,为什么那么多自媒体每一天、每一篇写的都是这种消费民众情绪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东西?

如果拥有这么多网络舆论能力,拥有这么多文人,靠文人防疫是一种高级文明,那请派你们的文人去第一线吧,别再占用其他城市的资源了。至少我们不够高级的文明都知道,中国还需要再争取时间去准备妥当,才敢讨论放开的问题。

最后,再说一遍,目前各地最为紧要的是提升老年人接种率,以及储备足够多的特效药物。一个好消息是,关于药物储备,可能近期会有好消息。

以上。


转自公众号:太阳照常升起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