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程元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覺悟之林《覺林菩薩偈》

程元
·
·

《覺林菩薩偈》作為《地藏菩薩本願經》的開場白,實有深遠用意。這首偈原本出自《華嚴經》,在第四會中,覺林菩薩以此偈讚嘆佛陀並說明法界實相。將這首偈放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之前,是為了引導讀者如何閱讀這部經典,從而揭示其中的深奧之處。

這部偈的背景很有趣,甚至有些科幻感。

釋迦牟尼佛不離菩提樹下,而升到夜摩天宮寶莊嚴殿為天眾說十行法。以及佛不但到娑婆世界的夜摩天宮去,又同時普徧升到十方所有世界的夜摩天宮去。升天和普遍升到十方所有世界的夜摩天宮,各自有其深意,前者象徵佛陀的神聖性以及其教法不僅僅侷限於世間,後者則有暗示著佛陀的教化工作無所不在,無所不及,無論是在人間世界還是其他世界。

掌管夜摩天宮的夜摩天王和閻摩是兩位古老的神明,最早出現在婆羅門教吠陀經典中。根據《梨俱吠陀》,夜摩是太陽神蘇利耶之子,位於帝釋天之下,是一位重要的神明。隨著傳說的演變,夜摩天王和閻摩逐漸被視為兩個不同的神明,據說他們的梵語名解釋為“雙子”,象徵著他們是一對法王,可能是兄妹,也可能是伴侶。

根據傳說,夜摩天王和閻摩分別管理著不同的領域。夜摩天王負責統治天界,照顧眾神和其他天界居民;而閻摩則負責管理地獄,監管到達地獄的眾生。此外,根據傳說,夜摩天王可能負責管理男鬼,而閻摩則負責管理女鬼,統領著地獄中的鬼魂群體,或許夜摩天王和閻摩的角色於《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關於救度地獄道眾生的主題有共通性。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

尓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偈言。

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叢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覺林菩薩偈》在理解《地藏經》的教义中具有重要意义。这首偈子揭示了世间和出世间的真相,将所有事物的本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它的核心在於「心」。

只有當我們明白了心的本質、佛的真諦以及世界的真理,再來閱讀《地藏菩薩本願經》,才如同獲得了探寶的關鍵。否則,如果我們在閱讀《地藏經》時仍陷入表面現象,就無法真正領會這部經典的深刻含義和奧秘了。

覺林菩薩這首偈誦叫贊佛偈,什麽叫贊佛偈?

贊佛偈是指一種表達對佛陀贊美和欽敬的詩歌或偈頌。通常用優美的語言和意境來形容佛陀的智慧、慈悲和功德,表達信徒對佛陀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而這裡提到的佛,不僅僅指釋迦牟尼佛,廣義上指法身佛以及升起的众生心,类似大海生起的一朵朵即生即滅的意識心的浪花。在這段文中,對於法身大海的描述是:無形無相、無所不能、無所不藏的,而生起的浪花則是因緣而生,隨緣生、隨緣滅,即用即了,生滅的作用永遠無盡。

根據文中所述,這種無盡的作用分為“覺”的作用和“迷”的作用。在“迷”中,眾生受困於自我執著的夢境中,認為有著“我”和世界的存在,這就是每個人的大幻夢境。而在“覺”中,浪花不再被夢境和自我執著所迷惑,而是被用來喚醒處於夢境中的眾生。這種无尽狀態下,有的是在“迷”,有的是在“覺”,而這都是心的作用。

而延伸出來講,就是正確的作用和錯誤的作用。如果錯誤使用,就會陷入凡夫的狀態,產生對“我”的執著感覺;而正確的作用則是菩薩的作用,是用來喚醒眾生的作用。

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

就好比善於畫畫的畫匠把顏色分佈在畫佈上、畫紙上。

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就是說這個畫匠只是把顏色分佈出來,有的只是一些顏色,實際上顏色裡並沒有什麼別的,例如形體,物體,只是顏色而已。而凡夫則不理解這個道理,將顏色區別開來,分為不同的色塊,再將色塊組織起來,認為這是什麼,那又是什麼,甚至在這種區分當中再取出來時間和空間,然而這一切都只是顏色而已。就像是電視機屏幕湊近一看,就會發現以為有的都只是色塊。然後,如果再去仔細觀察這顏色,就會發現顏色也是一種細微的區分,而實際上都是虛妄的動態和妄想,而這個動態或波動本身又是沒有顏色的,而只因你將這些波動取出來,並且署名它為顏色,才有的這所謂的顏色。大種就是印度古代講的地、水、火、風。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

這裡講的色,是前五識生起的原始色, 然後第六意識把原始色取成了形色(就是色彩的不同組合)、表色(就是基於色彩組合的行住坐臥)。若是在一位有一定禪定功夫的人的視域中,就可以把形色、表色去掉,把形狀、動態都去掉,就知道只有顏色。

再觀察下去會發現,顏色也沒有,是虛妄的。 比如天人看我們看的紅色,能看出一萬兩仟種,可是有些動物看我們看的七色只能看出黑白,所以說顏色也是假的,是以不同的緣起而成的。

那顏色背後是什麽呢?

實際上就是一種無色的亂動,波動,妄想。眾生如此。

我們以為有的一切顏色當中,併不能真正代表妄動的大種。我們只要取出了顏色,這個顏色就不能真實地代表原來那種綿密的、無量的、全息的、眾生的妄想和波動了,於是色中也就無大種了。

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色是依大種而來,沒有眾生的妄動和你自己的妄動這兩個大種,你也沒有辦法生起夢境當中的顏色和形狀。反過來,你在夢境當中看到的顏色,已經不是原來的大種了。

人類的視覺範圍與可見光範圍。在光譜的不同位置我們看到的顏色是不同的。但是同一個光譜上同樣的位置,其他的生物例如狗,就會看到截然不同的顏色,這說明我們取相的區間是不同的。同一個光譜我們人類可以取出七段,然後將其看成七種顏色,而其他的存在若將光譜看得更細,那麼同樣的光譜就可以呈現出無盡的顏色。著實際上說明大種中是沒有顏色的,這個光譜本身是沒有顏色的,然後從光譜中取出來的顏色,當然也不能真實反應這個光譜(大種)。但是如果離開這個光譜,那也無從取顏色,所以說也沒有離開大種。

為什麼說是大種,因為它就不可能離開我們能接觸到的範圍另外說有什麼大種。以及在法性層面也有無屬性的大種,因為大種是有很多層次的。但這裡就不多延伸了。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這裡講的「心」指的是真心,是前文講到的光譜本身的指向。其屬性是無相的,卻又得以產生萬象。所以直視這個真心,怎麼能看到顏色呢,所以現在看到的所有影像實際上都是虛妄的,看錯了。而在這個看錯的影像中,想要找到這個「真心」,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不離於心,在這裡就是說,如果我們假設把「心」完全去掉,那麼就也沒有任何東西了,所以所有影像又是心的作用。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

然後如果我們取觀察這個「心」的內容,那這顆心是不斷遷流變化,永遠不會停息下來,每一格和每一格前後兩格之間它都不會停止,都不會相同。這個是無量的變遷是不能想象的,它的微妙,迅速,作用的及時是無法窮盡的。

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所以這個「心」示現出了無量無邊的一切色,但這個色於色之間呢?它們是不能相互了知對方的。就像桌子上的蘋果不能了知橙子一樣,只是著裡是延伸到一切色,所以包括你和你的親戚朋友,和你的寵物之間,在色的層面上是不能互相了知的。能知的不是這些影像,而是影像背後的心。就好比木偶劇,前面的木偶互相都不能了知對方吧,是後面操縱木偶的人設立出來的,然而看劇的人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麼還以為那些木頭和布料真的互相了知呢。所以只有在影像脫落,看得真相,才能明白「相知」為何。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

我們現在就像是工畫師,工畫師的工作就是畫出一個個影像。然而我們的現實是,一旦我們畫出了這些畫,這些影像,我們就沈浸在這些影像當中了,迷惑,著相。忘記就是工畫師畫出來的,就像萬象都是「心」所現,然而這個「心」又不能知道自己。

還有一層就是說,一旦工畫師開始畫這些影像,不知道自心的原因就是工畫師去畫這些影像,所以就像是工畫師畫出了一個自己的影子然後錯以為自己的影子就是自己,那麼這個影子怎麼能知道這個工畫師的存在呢。

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影子工畫師不能知自心,但是如果你能明白這個幻想夢境是由心畫的,畫出的影像裏沒有一物是存在的, 心不是依物起、物是依心生的話,那這個心你就算可以找到了,妳就找到夢醒的方向了。 所有現在眼見耳聞一切的東西都是諸法,這一切諸法它的性是空、是不存在、是沒有,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叢生。無法而不造。

我们的「心」就像工畫師一樣,在作畫的時候就迷惑了,以及什麼東西都可以畫出來,這個世界,以及無數可能的世界,生死輪迴,然而這些都不真的存在,快點明白這個醒過來。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這裡說的「心」和佛的心沒有什麼不同,一般人同樣也是這個心,但是卻以為這個心裡面有個「我」有各種各樣的「東西」,這樣的誤解佛沒有,然而即使沒有這些誤解,心的作用依然照常在用,以及因為性空,無我,所以才有無盡的作用,這就是佛的境界。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如果有人知道是因為心的妄動造出了這一切的幻境,這個人就是見了佛了,明瞭是心的作用,而非物的作用,並且沒有物存在,所以也沒有物可以執著。就像是大海的浪花,不會想去佔有大海,而只是回歸大海,然後大海本身就有大海的作用,那就是浪花。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既然物不存在,那麼身就更不存在,那麼心就不會住在這個不存在的身體上。當然這個不存在的身體裡更加沒有一個心可以住在裡面。

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這樣的狀態就自然行出「佛事」,就是佛的本願。隨著迷惑的眾生而度化眾生,就像浪花起落的所有狀況中大海都沒有離開浪花一般。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作用和本願呢?恰恰是因為沒有「我」,不然這樣的本願就不可能存在。什麼境界能困住一個「空」呢?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如果一個人想要知道,一切的道理以及一切諸佛是怎麽回事,一切眾生是怎麼回事,那麼他就應該要去好好觀察,這個法界,都是心製造的幻覺。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