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資訊分享 #2:世界第一、正確長度、PodFest China
今天聊幾則新聞。
▨ Spotify 的丹尼爾‧埃克打算在好萊塢做 Podcast 並且創造「世界第一的聲音平台」
「美國人聽聲音的時間和看影片差不多,聲音產業的規模卻不到影片產業的一成,我們要問自己:你的眼睛價值是耳朵的十倍嗎?我不這麼認為,聲音會更有價值。」
這篇是《好萊塢報導》對 Spotify 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丹尼爾‧埃克的專訪。談到 Spotify 為何以及如何把觸手伸向 Podcast(就像我先前寫過的,他們受夠了再被唱片公司控制),同時介紹他們的未來計畫。
Spotify 十五萬平方公尺的新園區坐落洛杉磯市中心,包括十七間錄音室、一間混音室、休息室以及現場活動空間,空間可以凝聚人群,這個野心顯然不小。他們與許多創作者展開合作(例如歐巴馬夫婦),當然有些創作者擔心做平台獨家內容會限制他們的影響力,Spotify 拿出《The Joe Budden Podcast》作為回應:在和 Spotify 合作以來,這個節目有 19% 的增長。
你可以注意他們要宣稱成為世界第一的聲音(audio)平台而非 Podcast 平台,我其實還是不太確定音樂和 Podcast 放在同個平台的相性如何,但相較那些過去想登上 Podcast 平台霸主地位的挑戰者,Spotify 顯然更有問鼎之姿,他們的主要對手可能是 Apple Podcast 這個龐然大物,儘管 Apple 至今似乎都對 Podcast 有些佛系。
▨ 如何讓你的 Podcast 處在正確長度:一集播客該多長?
Podcast 代理商太平洋內容統計了 2005 年至今所有 Podcast 節目的平均時長,結果是 36 分(相較於去年的 38 分 42 秒),Podcast 似乎正在變短。從類別來看,遊戲、摔角節目普遍較長,商業、教育節目普遍較短。
這代表你應該把節目維持在 36 分鐘左右嗎?也不盡然。我超喜歡 podnews 的看法:
「如果說一個好故事要花 25 分鐘,去除所有的毛病並且確保每分鐘都很重要,那 25 分鐘是這個故事的正確長度。但如果要花三個小時,那也很好,只要每分鐘都很重要。如果不是,剪輯,並且繼續剪輯。」
這是很有啟發性的觀點,當然長度還是會影響收聽意願,但過度在意長度也許會讓你忽略更重要的事。
▨ 第二届 PodFest China 这或许是中文播客史上最盛大的一次「面基」
中國 Podcaster 聚會 PodFest China 11 月 9 號在上海舉行,上個月底他們推出活動回顧,這篇文章推薦台灣的 Podcaster 從頭到尾細讀。
我特別喜歡清芒的使用者研究。經過訪談,他們發現 Podcast 聽眾是一群表達欲和分享慾都很強,有能力與需求影響別人的用戶,也對收聽體驗難以預期、缺乏互動場域、聽完節目難以進一步滿足好奇心感到困擾。
值得關注的還有 JustPod 創辦人程衍樑和喜瑪拉雅內容總監 Sophie Zhou 談Podcast 的商業化案例,還有看理想內容總監孫瑞岑談 Podcast 製作的方法論。
活動本身也很重要,目前台灣有過一兩次小規模的 Podcaster 聚會,但還沒有長出一個穩定互動、幫助彼此成長的創作者社群,來自中國的經驗,可以幫助台灣的創作者思考自己的創作者社群要成為什麼樣子。
▨ 最後,為什麼要談這些事?
我認為對創作者而言,了解其他人在做什麼非常重要。台灣的 Podcast 剛剛開始盛行,而這個媒體已經在世界上發展有段時間了,參考別人的道路,一方面能了解某些嘗試為何成功 / 不成功,讓自己少走歪路,一方面也可以反過來對照這個市場的特質,甚至創作者本身無可取代的優勢。創新總是脫胎於模仿。
我是臉男。如果你想知道更多 Podcast 的資訊,歡迎訂閱我的 Instagram「聽音辨位」以及 Medium。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有幫助,可以分享這篇文章,或是點擊 LikeButton,讓我能得到回饋,謝啦。
░ 參考資料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