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眼中的各国领导人(一)
在李光耀回忆录中,提及世界各国领导人。从他对这些人的观察以及评价中,也可以折射出李光耀本人的思想观点。
马来西亚
东姑阿拉曼
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
马来西亚第一任首相,被尊为国父。
东姑和李光耀的交往至少可追溯到1954年李光耀筹备成立人民行动党的时候。
1954年11月21日,时任马来亚联合邦巫统主席的东姑阿拉曼应邀参加人民行动党在维多利亚纪念堂举行的成立大会。
此后两人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直到1970年东姑宣布即将退休。
“东姑的个性跟马绍尔正好相反,他言行一致,绝对可靠。他不会自作聪明,也不会发表长篇大论的演讲。他是一个很纯朴坦率的人,对人的评断一针见血。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懂得运用权力。在父亲王权的庇荫下,他学会如何使人们遵从他的指示行事……最重要的一点是,东姑是个名副其实的亲英和反共分子……他很讲究饮食,善于交际。”
“1970年8月31日——马来西亚的国庆日,东姑大势已去,他宣布准备让出首相的位子。我替他感到难过。他不应该以这样的方式下台。15年来,他先担任首席部长,然后担任首相,期间付出很大的心血,把马来西亚各种族人民团结起来,并领导国家在经济和社会上取得进展。他应当更光荣地退休。1969年的种族暴乱事件,粉碎了他竭力争取快乐的马来西亚的梦想。我本身对他有好感。他是位绅士,一位有自己的道义标准的旧时代的绅士。他从来不会让挚友失望。尽管他没有把我当作挚友,每当他来新加坡观看赛马,或者我到他养老的槟城,我总会抽空探望他。最后一次见他,是1989年在槟城,他去世的前一年。当时他看起来已经很虚弱,可是我离开的时候,他还亲自送到前门廊,送别时吃力地撑起身子,让媒体为我们拍照。”
敦拉萨(拉杂克)
1922年3月11日—1976年1月14日
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出身彭亨贵族,他的儿子纳吉后来也担任首相。1970年,东姑宣布退休,由时任副首相的敦拉萨接任。
“他跟东姑是截然不同的领袖。他没有东姑的和蔼可亲与威严气度,也比较优柔寡断。1940年到1942年,我跟拉萨同在莱佛士书院就读,他是彭亨州一位酋长的儿子。在他们的阶级社会里,他深受马来学生的尊敬。拉萨身材中等,白皙的圆脸,平服的头发,看起来寡言、严肃。他头脑灵活、勤奋,也是一名曲棍球好手,在人前总觉得不自在,除非是熟人。”
“未分家之前,由于我们争取的是同一批选票,他对我始终感到怀疑和不自在,大概觉得我会对马来人的支配权和最高政治地位构成威胁——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之后,拉萨对我的态度有了改善。我不再是他选票上的竞争对手。”
1972年3月,李光耀在新马分家后第一次访问拉萨当首相的马国。两人以公事公办的方式进行谈判,解决了许多问题。唯一的问题是,拉萨会不时改变主意,已经谈妥的事得从头再来。
胡先翁
1922年2月12日—1990年5月29日
马来西亚第三任首相
少年时和李光耀同在新加坡直落古楼英校上学,父亲是柔佛州务大臣、巫统的创始人;胡先翁和敦拉萨是连襟。
李光耀评价说:
“处事认真,在正式会议上,总会把汇报资料放在前面,重要段落都以颜色笔整齐地画上了底线。他认为不能单靠记忆,总会细读汇报资料。跟我交涉时,他表现得坦诚和直率,能迅速地进入重点,这和拉萨不同。我对他有好感。”
“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试图肃清贪污,……”
“为人诚挚,心地善良”
“他的头脑不如拉萨敏锐,做事却谨慎细致,决定了的事不会三心二意。他对自己的言论也很谨慎。”
马哈迪(马哈蒂尔)
1925年7月10日—
“马哈迪对新加坡有强烈的反感。他直言不讳。他追述当年在新加坡念医科的时候,请一名华族德士司机载他到一位女性朋友的家里,司机却把他送到这户人家的佣人宿舍去。他忘不了这次侮辱。”
“他跟几位马来西亚前首相不一样,东姑、拉萨和胡先翁出身于贵族或跟苏丹有联系的传统统治家族,马哈迪跟我一样是平民出身。他是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也是靠自己奋斗成功的政治人物。我相信我让他看清楚了,我对跟他斗智毫无兴趣,要的是建立起实事求是的关系。”
“尽管跟马哈迪有过纠纷,从1981年到1990年,在他担任首相期间直至我卸任的那九年里,我跟他在解决双边问题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要比拉萨和胡先翁在位的12年还多。马哈迪坚定果敢,政治上又得到充分支持,这让他足以超越基层的偏见,以国家的利益为先,马来人在他的推动下,告别矇昧,走上了科技之路。”
印度尼西亚
苏卡诺(苏加诺)
1901年6月6日—1970年6月21日
1959年的一天,李光耀早上八点半开始从收音机里听苏卡诺发表演讲,听他一直讲了七个小时。李光耀当时对苏卡诺的印象是“极具领袖魅力,是一个了不起的演说家,号召民众的本领叫人五体投地。”
1960年,李光耀访问印尼,在独立宫(总统府)拜会苏卡诺。
那天天气闷热,但是总统府既不放风扇,也不装冷气机,因为苏卡诺不喜欢这些东西。
苏卡诺穿着一身笔挺的米色军装,李光耀看到汗水渗过苏卡诺的衬衫湿透了他的上装,而李光耀他们都穿西装,也个个汗流浃背。
苏卡诺大谈他那套“受指导的民主”,李光耀觉得空洞无物,感到失望。
苏哈多(苏哈托)
1921年6月8日—2008年1月27日
印尼第二任总统
1970年李光耀与苏哈托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不结盟国家峰会上第一次见面。
苏哈多英语不流利,接受过荷兰军事训练的他荷兰话倒讲得很流利。
李光耀和他用马来语直接交谈,发现两人对很多问题的见解不谋而合。
“苏哈多总统的个性、脾气和宗旨使我个人能跟他建立友好的关系,这是我的福气。他是一个沉默有礼的人,只是比较拘泥于仪式和礼节。我访问雅加达之前,他如此谨慎地预先试探我的立场,这与他的性格吻合。经过两次交谈,我们相互信任,这些年的相处使我发现他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不轻易做出承诺,但是说过的话一定履行,言行一致,贯彻始终是他最大的长处。”
尽管苏哈多任内发生排华暴动并最终被大学生们赶下台,但他在2008年病重期间,李光耀还是去雅加达的医院探望了他。
哈比比
1936年6月25日—2019年9月11
印尼第三任总统,过渡性总统。
李光耀说:
“他有很高的智力,却性情善变,而且口无遮拦。”
“我们很清楚哈比比的为人,因为他曾经负责巴丹岛同新加坡合作的项目。他对印尼华裔有敌意,而人口多数为华人的新加坡因此也遭受池鱼之殃。他企图以对待印尼华裔'主公'的态度对待我们,想向我们压榨而自肥。”
阿杜拉曼·瓦希德
1940年9月7日—2009年12月30日
印尼第四任总统
有华人、阿拉伯和爪哇血统。
父系先祖陈金汉,是当年跟随郑和下西洋的伊斯兰教徒,定居于泗水,祖籍福建晋江。
瓦希德因青光眼导致视力障碍,左眼失明,右眼部分失明,李光耀认为他虽然双目失明,但对周遭的事情还是十分机警敏锐。
1997年在雅加达首次见到瓦希德时,李光耀的印象是:演讲高手,英语流利,阿拉伯文修养高,脑子很聪明。但李光耀未料到他会当上印尼总统。
李光耀这样说瓦希德:他不只幽默十足,对自己也有非常实在的评价。
据李光耀回忆,有一次瓦希德戏谑说:“印尼第一任总统(苏卡诺)为女人疯狂,第二任总统(苏哈多)为金钱疯狂;第三任总统(哈比比)纯粹就是疯狂。”他女儿问他:“第四任总统呢?”他想也不想就回答:“做戏。”一言概括了他在印尼充当的角色。
泰国
他侬·吉滴卡宗
1911年8月11日—2004年6月16日
1963年至1973年任泰国总理,军事强人
李光耀眼中,他侬不是个复杂的人,对朋友和盟国都忠心耿耿。
1973年10月14日,曼谷20万人大游行,他侬被迫下台投奔美国,住在波士顿一座公寓里。
1974年12月,他侬悄悄飞回泰国,泰国政府要送走他,但他拒绝离开,除非政府答应他带着年迈病重的父亲到一个离泰国比较近的国家。李光耀答应泰国政府请求,让他侬到新加坡居住,条件是不许过问政治。
两年后,他侬身披袈裟回到曼谷,宣布自己已经遁入空门潜修,受到一些泰国皇室成员的迎接。泰国政府后来还将大部分冻结财产还给了他。李光耀认为这就是泰国人的处事方式——只要还有妥协的余地,就决不赶尽杀绝。
李光耀没说的是,他侬回国后,引发大规模群众抗议,在遭到军政府血腥镇压示威后引发严重的流血冲突。
库立巴莫
1905年5月20日—1997年7月28日
拉玛二世后裔,三度担任泰国总理,1975年当选为首相,1976年被军人赶下台。
曾经在好莱坞电影《沉默的美国人》中扮演过泰国总理角色。
李光耀认为他:精明,达观,善谑,不过有时候却显得轻浮,能言善道,动作和表情丰富,可是从来没有让李光耀感觉他真的有志于政治。
克良萨
军事强人。
李光耀评价他:
军事内行,对外交事务则是毫无经验,
处事不如库立巴莫机智,顾虑太多。
布勒姆(炳·廷素拉暖)
1920年8月26日—2019年5月26日
1980年克良萨下台后接任泰国总理,也是军事强人,担任总理长达8年。
单身汉,格外清正廉明,所领导的政府几乎肃清贪污之风。尽管他做首相时,邻国柬埔寨战火纷飞,但泰国却繁荣昌盛,经济开始起飞。
李光耀形容布勒姆:
是一位稳重可靠的领袖,推行政策贯彻始终,虽然沉默寡言,算不上博学多才,却十分务实;
得到泰王的完全信任;
英语水平虽然不及库立巴莫,策略感却强得多;
一身整齐的衣着和言行举止,都反应了他那种自律节俭乃至质朴无华的生活方式。
察猜
1920年4月5日—1998年5月6日
早在察猜担任库立巴莫内阁外长时,李光耀就认识他。他对李光耀说,每次到泰国东北乡村的选区访问时,都要驾驶马力强大的名贵保时捷轿车,不能坐普通汽车,因为他要让农民相信,他是很有钱的人,能够帮助他们脱贫。
出任首相期间,察猜所领导的政府是泰国历史上最腐败的一个。
1991年被军人政变推翻。
李光耀说察猜的个性也有可爱的地方。察猜60年代因参与政变被流放到阿根廷,后来他到了瑞士,在那里买别墅,在欧洲飙车四处旅游,尽情享受生活。
缅甸
尼温
1910年5月14日—2002年12月5日
1962年李光耀访问缅甸,尼温在别墅热情招待李光耀夫妇。但是别墅周围的坦克和高射炮让李光耀有些不自在。
李光耀觉得尼温和夫人都待人友善,都讲英语,而且都是聪明人。
尼温主张推行“缅甸式的社会主义”,争取自给自足,把那些随英国人一起到缅甸来的印度人和华人赶走。
1965年,李光耀在孟买参加亚洲社会主义者会议后,再次访问缅甸,两人还打了一场高尔夫球。令李光耀难忘的是,球场周围有荷枪的军人在把守,尼温自己在不挥动球杆时,头上戴着钢盔。
1986年李光耀在尼温当权期间的最后一次访问缅甸。李光耀发现,尽管经过了20多年的经济停滞,尼温对外国势力依旧是一贯的不信任。
1988年尼温退出政坛,但是执政者遇到重大问题还是要征询他的意见。
1994年和1997年两度来新加坡就医,李光耀再见到他时,尼温最大的兴趣是谈静坐的好处与心得。
越南
范文同
1906年3月1日—2000年4月29日
李光耀和范文同第一次接触是1978年10月16日。范文同那时出访各国,原本安排地区访问行程时没有把新加坡列入,但最后临时加入了。
李光耀觉得范文同不可一世,令人反感。越南人认为,美国是被他们打败的,能把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打败,他们还怕谁?
在两个半小时的会谈中,没有什么客气寒暄。范文同指责新加坡曾经在越战中出售战争物资给美国,从中得利,自然有义务帮助越南发展经济,范文同傲慢好战的态度,让李光耀目瞪口呆。
第二天,驱车经过滨海地区时,看到港湾内停着的许多船只,范文同再一次指责新加坡从越战中捞到无法估量的好处,认为这是以越南为代价来发展新加坡,如今要新加坡协助越南,是新加坡应尽的义务。
李光耀拒绝了给予越南任何援助。
1992年,受武文杰邀请,李光耀访问越南,和已经退位的范文同再次相见。
范文同追忆在新加坡与李光耀见面的往事,说过去的已成为过去,越南历史正掀开新的一页,他对李光耀前来帮助越南表示感激。李光耀觉得范文同听起来有点悔恨交集,1978年的那副盛气凌人的模样消失了。
李光耀在回忆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时,多有温情和赞许,但是也不乏批评。范文同可能是最让李光耀反感的人物之一,但让李光耀直接了当地称之为“恶棍”的唯有一人。以后会说到。
武文杰
1922年11月23日—2008年6月11日
武文杰自从1990年在达沃斯论坛和李光耀见面后,便建议新越抛开歧见、进行合作,并且表示欢迎新加坡到越南投资。
1991年武文杰访新,问李光耀愿不愿意做越南政府的顾问,被李婉拒。
但武文杰没有放弃,还送来两封信,邀请李光耀访问越南。于是有了李光耀1992年访越之行。
李光耀向武文杰建议,利用越南南部、尤其是胡志明市作为全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并将流亡海外的人才争取回来。武文杰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之后武文杰请李光耀每年到越南访问一次,并说李是一位真正的朋友。
李光耀的评价:他们是很特殊的一群,武虽然说话温文,但他们是让人畏惧的对手,意志坚定,斗志昂扬。
杜梅
1917年2月2日—2018年10月1日
李光耀回忆说:
杜梅曾指示政府机关向新加坡学习,并且尽可能优先考虑新加坡投资者所提出的项目;
不像武文杰那样满脑子改革,也不像黎德英那般保守,是党内平衡两派的力量,也扮演仲裁者角色;
对新加坡经验很感兴趣,找人将李光耀的华人版言论集翻译成越南文,并且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在有关经济的段落底下画线,然后把它分发给所有重要的干部和部长阅读;
生活很有规律,睡觉很少,从半夜睡到凌晨三点,做半小时运动,然后阅读到清晨7点30分,才开始处理政务。
柬埔寨
西哈诺(西哈努克)
1922年10月31日—2012年10月15日
李光耀眼中的西哈诺:
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格,非常聪明,精力充沛,深深懂得生活情趣;
气质和风度就像一个颇有教养的法国绅士一样,说起话来姿态语气都风度翩翩,说的是法国式的英语;
待客热情;
对批评异常敏感,会对报章上任何批评他的文章做出答复。
1970年,柬埔寨首相兼国防大臣朗诺发动政变。西哈诺当时在北京访问,组建了以推翻朗诺政权为诉求的流亡政府——柬埔寨王国民族联合政府,红色高棉是主要成员。
1975年,红色高棉占领柬埔寨全境,西哈诺回国,随即被软禁在王宫之中。
1976年,西哈诺辞去国家元首之职,并被幽禁,与外界失去联系。
1979年,越南入侵柬埔寨,红色高棉让西哈诺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向大会控诉越军入侵的不正当性。西哈诺和家人借机逃出生天,但此时已有几个儿孙被杀害。
1981年来新加坡访问时,李光耀觉得他整个人都变了样。在历经沧桑后,原来意气风发的西哈诺已经被摧毁了。
李光耀说:“西哈诺是个活生生的悲剧人物,象征着他的国家和民族所经历的遭遇。”
拉纳利(拉那烈)
西哈诺次子,
李光耀眼中:
相比西哈诺,情绪稳定得多,比较不会凭一时冲动行事,其他方面大致上跟他的父亲一样。
拉纳利在法国留学多年,法语说得非常流利。在接管王族军队之前,曾在里昂大学教过法律。
李光耀80年代曾到拉纳利领导的位于泰国东北的训练营视察,发现拉纳利和手下将领、军官花在曼谷的时间比在训练营的时间还多,营地里士气低落。由于新加坡提供武器和无线电器材,李光耀看到这种情况,感到失望。
1993年柬埔寨大选,拉纳利的政党获胜,出任第一首相,红色高棉出身的洪森担任第二首相。洪森当时控制着军队、警察和行政系统。
当年8月,李光耀在新加坡会见拉纳利时提出忠告,如果他不能控制军队、警察和行政部门,就没有站稳脚跟。
拉纳利最终在1997年被洪森赶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