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跨文化溝通:專訪 - 林逸文
無論身為 NFT 藏家或創作者,相信大家總能夠在 NFT 平台上發現不少驚豔、有趣的作品,甚至隨著時間推移,還能夠追蹤到觀眾喜好,以及藝術風格的演變。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總會被更新奇的東西或畫面吸引,在這樣的情況下,藝術家們也得想辦法跳脫既有的模式,創造新想法來吸引人們的目光。
c2x3 本次邀請到現今在倫敦創作的台灣藝術家「林逸文」來與大家分享家鄉文化如何影響自己的創作內容,以及身為創作者,他如何透過與其他人合作,共創既保留原始風格卻又同時突破自我的作品。
程式藝術與環境背景
林逸文大學主修資訊科學 (政大資科),由於對於美術設計、藝術領域感興趣,後來選擇離開台灣前往巴黎想申請多媒體相關科系進修。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工作機會比入學通知早一步出現,讓他在深造前先行步入巴黎的職場。
對林逸文來說,巴黎有著更為特殊的情感。從學生轉變為社會人士,從伴侶晉升為丈夫,迎接新生命成為了父親,所有的一切都發生在巴黎短短的五年間,在那之後林逸文便前往倫敦,陷入繁忙的工作跟家庭責任中。
雖然沒有探索倫敦的機會與時間,卻也絲毫沒有降低它在林逸文心中的地位。該地區的多元與國際化的氛圍吸引著他,工作場合碰到的文化衝擊,也更能帶給他更不一樣、更大膽的想法。
工作上,林逸文擅長使用 JavaScript 應用程式介面「WebGL」進行渲染,也常在工作中擔任工程師與設計師之間的溝通橋梁,與設計師一起把案子的主視覺設計出來,提供工程師分析技術上的可行性。
東方藝術風格的奠定
在長時間接觸程式與藝術後,林逸文開始著手製作一些小型項目。在創作過程中,他發現文化衝擊依舊存在,並了解自己偏於東方風格的喜好,開始嘗試在創作中衷於自已對東方文化的感受。對於東方文化的執著,林逸文認為,由於生長在台灣,在台灣受教育,自小便在東方文化下長大,因此作品或多或少也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
他以自己與法國朋友合作的作品《夸父》為例:
該作品由傳統的東方神話故事為出發點,使用 3D 技術創建墨水質感的環境,重現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夸父逐日」,是一件融合了東西方色彩的作品。最終這件《夸父》更入圍當時 Google 舉辦的 DevArt 競賽前十名。
在這之後,林逸文的創作進一步向區塊鏈領域邁進。2021 年的一次長假成為了契機,讓他開始在 fxhash 上練習創作,並準備 Art Blocks 的投稿,而後便一路創作至今。在他的 NFT 作品中,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強烈的東方氛圍。對於鏈別的選擇,林逸文則表示 Tezos 跟 fxhash 相對開放、自由,沒有策展機制,自己在上面創作也比較沒壓力,能夠放膽嘗試不同的想法與做法。
與 Mashiro 的合作,跨文化之間的溝通
Tezos 的自由開放,加上區塊鏈本身無國界的特性,讓林逸文的客戶也遍及全球。如何與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文化背景、價值觀的夥伴共事變得格外重要。對於地區差異,林逸文表示疫情大幅地改變了人們對遠端工作的接受度,視訊會議普及化讓彼此溝通變得更加容易。然而,要與不同語系的人溝通,仍然是非常具有挑戰的事。
林逸文進一步舉了近期與 Mashiro 合作的例子,他坦言自己一直以來都很喜歡 Mashiro 的作品,也常去他的 Twitter 留言按讚。在完成《The Fire Within》後, Mashiro 向林逸文提出了合作的想法。
後續開始合作《Ginga》時,因為語言不同無法做到即時溝通,兩人的合作方式全以 Twitter 訊息為主。合作結束後雙方都坦言,每天收到對方訊息時壓力都很大,為了如何以最精確的字詞表達想法費盡心思。Mashiro 甚至經常會使用 photoshop 製作輔助說明的視覺。
林逸文告訴 c2x3:「回頭看整個合作,我們沒有單就作品本身開過任何視訊會議,有視訊會議都是跟 Wen Tokyo 一起討論作品發行細節,這還蠻讓我印象深刻的。所以我想回到問題本身,只要雙方都願意溝通,願意多付出一些讓對方能更了解彼此的想法,那距離就不是一個問題。」
《Ginga》不同文化碰撞的結晶
《Ginga》的作品理念是「不同與共存」。兩位藝術家在技術背景、創作風格,甚至是對作品完成的定義都截然不同,林逸文是工程師,喜歡材質跟繁複的細節;Mashiro 則完全不會寫程式,作品相當地簡潔乾淨。當 Mashiro 覺得作品已經完成時,林逸文會想再試著加入更多的元素,最終發現太多了才又全部捨棄。
這次的合作,兩人都在挑戰自己,盡可能地不要與原本的創作風格相似,作品中有著許多不同的元素對比,我們可以看到畫面以 Mashiro 風格的簡單黑白幾何色塊做為骨幹,底下有兩種不同顏色的墨水往相反的方向流動。
「最終 GINGA 這個名字是 Mashiro 提出來的,他覺得最後的呈現很像銀河在星空流過,以黑白的幾何為主,而背後的墨跡向外散出,而畫布上的墨點就像繁星一般。」林逸文說道。
生成藝術內容的變化
在區塊鏈藝術圈中,有不少藝術家們會像林逸文和 Mashiro 一樣,相互合作、突破既有框架、激盪出新想法,讓 Web3 藝術生態更加多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更加緊密。
提及 Web3 的未來,林逸文表示生成藝術領域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雖然目前整體進展趨緩,卻仍舊有許多創作者和藝術家仍努力不懈持續創作,甚至願意花更多的時間細細琢磨每一幅作品。
未來我們或許可以從作品中看到更多關於創作理念、背景故事等訊息,藝術家也有可能釋出創作過程的文章或影片,讓藏家與觀眾們能進一步了解藝術家的想法,這是林逸文相當樂見的。在過去的訪談中,林逸文也曾提及自己很常為專案製作紀錄影片,認為作品背後的故事性是專案很重要的一部分。
作品形式的突破
除了內容變得更完整、豐富,不同的嘗試與合作也讓 NFT 作品的形式越來越多變、有趣,如 Yuga Labs 的實體書,Emily Xie 的绗縫織品,以及有許多虛實整合或多版本呈現的案例。
林逸文告訴 c2x3 目前自己也有兩、三件作品正在嘗試不一樣的想法,例如將數位、非數位作品結合,製作成半數位或非數位的生成藝術作品。近期也開始將過去在 fxhash 的作品製作成版畫,搭上水彩進行創作:
除此之外,林逸文也想做出不一樣的使用者體驗。過去這些作品都是在螢幕上呈現,雖然有些會印出實體,有些會附上動畫,整體呈現卻還是離不開螢幕的範籌。因此想構思一個更大的作品體驗,可能 NFT 技術只是其中的一部份,或著是配合其他的媒體一起展出。
雖然林逸文表示這些作品還沒有任何發行計畫,但真的令人十分期待。經過本次的訪談也讓我們了解,藝術的進展絕對不只歸功於技術的研發,創作者們對藝術的熱情,以及精益求精的態度,更是不容忽視的強大推力。
c2x3 除了會在 Matters 分享Web3相關資訊,也致力將台灣項目推向國際,如果喜歡這些內容,請不吝分享我們的文章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也有 Facebook、Instagram 和英文版的 Twitter、Medium 跟 fxtext 喲,歡迎大家來逛逛,未來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