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劇烈變化,從野生品種裡找生機

楊芩雯
·
(修改过)
·
IPFS
·
搬到台南以後多了南部採訪機會,例如今天貼的這篇,是介紹103年優秀農業人員其中一位獲獎者,以我先前在台北的生活圈恐怕接觸不到。能藉機去了解農改場人員究竟在做什麼,看看台灣農業強在哪裡的某個發動點,是接案的初心。除了要搭近一小時公車到農改場,採訪過程還有些艱難,受訪者是實際做事的人,沒怎麼接受過採訪,我想對我也有些戒心。沒能想辦法讓她放鬆一些,是處理這篇稿子留下的缺憾。

黃圓滿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 / 103年優秀農業人員
2014年10月撰稿

黃圓滿在臺南農改場服務已近20年,從民國85年的助理職位一路到今天的副研究員。做育種這一行,需要長時間的反覆配種與觀察,單位動輒以十年來計算。她負責的瓜類育種中,洋香瓜和夏南瓜兩項在近年得出耐熱、抗病表現佳的新品種,不僅能適應愈來愈極端的天候,也利於有機栽植。黃圓滿獲得103年度優秀農業人員殊榮,她開發的新品種則使農民收益得到安心保障。

跟黃圓滿約見面的這天,她教我搭綠幹線公車,就可以一路從臺南市區,坐往位於新化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所。碰到面時,黃圓滿剛從種植實驗品種的田間回來,手上捧著剛採收下來的臺南一號夏南瓜,表皮翠綠生光。

說起怎麼踏入這一行,黃圓滿笑說,早期在念書的時候,想讀農就只有臺大、中興、嘉義農專和屏東農專這四所學校。她念的是丙組,跟現在學制已經大為不同,丙組就是考生化或農業科系。那時候的人,多半不是立定志向、想念什麼才去念,而是聯考填志願,分發到就去念。

最後她讀的是歷史悠久的中興大學農藝學系,期間考上高考,也再進修獲得臺大農藝學研究所作物科學組碩士,一路在公部門的農業相關單位做事。後來她想做實務面,得知臺南農業改良場有個缺額,就商調過來。接任的研究員之前是做瓜類研究,黃圓滿跟著做。臺南農改場負責的範圍包括雲林、嘉義、台南,地形多屬平原,適合瓜類生長,種瓜的農民多,以西瓜、香瓜為大宗。

「一開始民國85年過來的時候先做嫁接,87年才接觸育種,那時候能找到的每種瓜都種。」問經濟背景,黃圓滿一語帶過,講到瓜,她眼裡才發光。

臺灣品種夏南瓜,在地生產新鮮吃

夏南瓜就是那時找來的品種。夏南瓜有許多分身,拍賣市場上叫黃如意和青如意,一到義大利餐廳裡又改頭換面稱作節瓜。原來節瓜屬於南瓜的分支,在歐洲溫帶地區是夏季作物,得來夏南瓜之名,來到臺灣的熱帶環境,可就不耐夏季高溫,天熱時常常採不到果實。夏南瓜屬於小宗作物,市場上需求量雖不大,卻有固定族群購買。產量縮減時,拍賣價還曾飆到一公斤500、700元的天價。

市場上買到的夏南瓜,除了進口以外,農民栽種的是直接從國外引進的品種。由於採收期短的特性,種子入土30多天就開花,40天可採收,黃圓滿就利用田間的邊隙栽種,慢慢了解夏南瓜的特性,希望能選到生成在地適應性的品種。

種下去才知道辛苦。黃圓滿發現,夏南瓜跟所有的南瓜品種一樣,日出東方就開花,而授粉必須在開花的一、兩個小時內完成。每到授粉季節她就得早起,這時田間的農工還未上班,她通常得獨立完成,或是做到一半才有幫手。「公家單位有公家單位的限制,我只能督促自己早起。」黃圓滿苦笑說。

種了幾年下來,具有耐熱特性又能抗白粉病的品種逐漸出現,成果就是民國103年新育成的夏南瓜臺南1號、2號、3號和4號,每種的皮色各有不同。這期間黃圓滿也從國外專業資料庫查詢夏南瓜的營養價值,發現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而且南瓜類營養富含在表皮跟籽,夏南瓜因為早採收還很幼嫩,可以連皮帶籽吃。既然要連皮吃,帶出的就是農藥的問題,新育成的在地品種較能抵禦白粉病,相對可控制用藥。所以夏南瓜很適合推有機栽種,並且用簡單的溫網室隔絕蟲害。

採收期短加上栽種面積小,只需要一個盆栽就能種,所以夏南瓜還適合在都市裡自家栽種。現在黃圓滿常帶著夏南瓜跑展覽,還自己印製傳單解說特性與營養價值。「之前9月去發明展的時候,展上大家都問怎麼可以在炎熱的氣候種出漂亮的夏南瓜。」黃圓滿笑著說。

意外的炎熱氣候,造就臺南11號

洋香瓜是俗稱的哈密瓜,經濟價值高,不過照顧起來不容易。「種洋香瓜,每個時間點要做什麼事都得即時去做,晚一、兩天可能就救不回來了。」黃圓滿解釋。洋香瓜尤其怕靠著空氣散布的白粉病。稱為白粉的是一種黴菌,染上的話會布滿葉面,影響植株行光合作用和吸收營養,如此一來收成的果實品質不好,最終導致衰敗。每到11月~3月是白粉病的高峰期,躲也躲不掉,農民只好加重噴藥來確保採收。

為了從源頭預防大患,黃圓滿一開始承接前人的計畫,想培育體質上較能抵禦白粉病的品種。

「你如果去外面看,野生的洋香瓜抗病性佳,可是生出來的果實又酸又小。」黃圓滿解釋,她的作法是把野生的洋香瓜跟商業品種廣泛雜交,再看下一代有哪些品種兼具抗病、果實賣相好兩項特長。研究員的例行公事,就是每天到田間記錄每一個植株的生長狀況。表現好的,留下來繼續觀察2、3年看狀況是否穩定。

在培育抗白粉病洋香瓜的過程中,農改場面臨搬家大事。民國92年,原位於臺南市林森路、東門路交界的農改場遷至新化,打亂了原來的栽種排程。炎熱天候不利於洋香瓜生長,因此正規的期作是春、秋兩季播種。這一年,迫不得已只好在6月播種,讓瓜在氣溫最高的7~8月生長。夏作本是洋香瓜栽種的大挑戰,因為夏天生出來的果實甜度低,而採收期正逢中秋送禮需求,品項好的瓜才適合做禮盒,使農民傷透腦筋。

在料想不到的逆境下,反而讓黃圓滿意外發現耐熱的洋香瓜。她發現有幾株長得出乎意料的好,果實甜度可以達到13~15度以上。以洋香瓜來說,因為沒有酸度抵消甜度,13~15度已經是入口會覺得甜的程度。於是她把這幾株特別分出,繼續做耐熱的測試。最後的成果,就是在民國98年育成的網紋紅肉洋香瓜臺南11號。

連續寒流中,臺南12號一枝獨秀

臺南12號則是另一個故事。在同批抗白粉病的洋香瓜植株中,除了紅肉還有綠肉品種。黃圓滿說:「市場上有些消費者喜歡紅肉,有些喜歡綠肉,所以我們也提供多一種選擇。」

農業看天吃飯,講到近年的天候變化,黃圓滿解釋,一般人講暖化,其實不只是熱天變得更熱,冷天也變得更冷,溫度走向極端、劇烈的兩頭。有一年冬天寒流接連而至,三波冷鋒接力報到,田間一片淒冷。受寒冷氣候影響,那年大部分實驗植株產出的洋香瓜果實小、裂果多,卻發現有的冷耐力相對好,果實仍有可販售的大小。

這可解了農民一大難題。從12月底到農曆元宵節前後,中間經歷元旦、尾牙、農曆新年等送禮高峰期,然而市場上此時期可作為禮盒選擇的水果並不多。冬作水果價格好,需要穩定的基本產量,來保障好的收益。黃圓滿將表現出冷耐性的植株一路培育,最後得到的是民國100年育成的網紋綠肉洋香瓜臺南12號。在冬季施作,同期產量可高於其他品種25%,更加保障農民在價格好的時期有收成可銷售。

不只耐熱抗寒,更利於有機栽種

新品種臺南11號和臺南12號陸續育成並技轉以後,農民的詢問度升高。採訪到一半,黃圓滿接到太保農會打來的電話,就是想要請她去講種植洋香瓜的大小事宜,把新品種介紹給農民知道。「你們那邊可不可以種洋香瓜?當然可以!我來看一下排什麼時間過去。」黃圓滿笑說,以前去太保有看過洋香瓜,後來漸漸沒有了,多半種小番茄。看雲嘉南這一代的田野看了這麼多年,講這些就透露了自己的年紀。她解釋,小番茄現在種的人多,價格沒那麼好,鼓勵一部分人改種洋香瓜,對他們的經濟收入比較有保障。

黃圓滿進一步說明,臺南11號和臺南12號是從原本抗白粉病的父母本培育而來,當然具有此特性,所以很適合時下講求的有機栽植,加上適當的溫網室照護,不噴藥也有希望得出漂亮果實。若是搭配有機資材,如苦茶粕等,效果更佳。黃圓滿舉例:「在技轉的農民裡,11號和12號都看到有機栽種成功的例子,對洋香瓜來說非常不容易。」

因為外在環境仍持續變動,一個新的品種育成只是階段性任務,並不是終點。接下來黃圓滿仍將持續育種,還有新的洋香瓜品種要推出。黃圓滿說:「當然要繼續,因為白粉病也會持續進化。」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楊芩雯台北人,現居台南。做過雜誌與書的記者和編輯,現在大部分時間翻譯書,偶爾採訪。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英義PK散場以後

失敗者的萬有引力之虹

讀《畫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