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雖然在教你打仗,卻反戰的《孫子兵法》!
今天,我想要來講講中國的哲學,而我率先選擇了諸子百家(很多位學者)當中的「兵家」,想要來講講孫子的經典著作《孫子兵法》,到底在寫些什麼呢?
為什麼想寫這個主題?原因是 2 月份時烏克蘭與俄羅斯開戰,因此我想來分享一下兵家的思想,也想說說我自己的看法。另外因為熱度就在那裡,所以當然要蹭熱度啊(借題發揮)!
不管怎麼說,讓我們開始吧!
🙋♀️ 《孫子兵法》在講什麼,教你和別人打架?
《孫子兵法》也稱作《孫子》、《吳孫子兵法》、《孫武兵法》、《武經》、《兵經》,全都是在講同一本書,而以下全部使用「孫子兵法」來做講解。
那麼這本書在講些什麼呢?
顧名思義,因為是兵法,所以就是在教你打仗的一本書。《孫子兵法》一共有 13 個篇章,在最後還有一個篇章以「問與答」為主。而這十三的篇章講解了戰爭的各種議題,戰爭的「理論與實作」都包含在其中,絕對可以說是一本非常厲害的書。
而《孫子兵法》這本書對後世的影響非常深遠,不但是諸子百家中「兵家」的經典,還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之一,在網路上一定能找到不少資料。而《孫子兵法》除了在後世的打仗、戰爭發展有非常顯著的影響,在時代的轉變後,對一些「遊戲」也有影響,幫助了遊戲的設計。另外,這本書甚至在 1905 年被翻譯到國外,因此也有許多此書的愛好者。
那麼做者是誰呢?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聽過「孫子」,這兩個字就大大的用在了書名上,因此想不認識它可能都很難。一般認為《孫子兵法》及是孫子在公元前 515 年至前 512 年撰寫的。而關於作者的問題,卻有了一些爭議:因為本書在東漢末年失傳,因此一些學者指名這本書不是孫子所撰寫的,或者有與他人一起完成本書。不過我自己認為,多數的人還是認為就是孫子所寫。
那麼這本書實際上講述了些什麼,相信大家可能有聽過書中的一些經典名句,但卻沒有對此有太深入的了解,因此接下來篇幅將要講講這些。
📚 《孫子兵法》說了些什麼?三個經典句子簡介
剛剛說過,《孫子兵法》一共有 13 個篇章,加上最後一章問答篇的話,及是 14 篇章。而當中將戰爭、兵法講得淋漓盡致,從戰爭的道理、邏輯,到實際上該怎麼跟敵人「應對進退」,全都有說明。
以下我想挑出幾個比較廣為人知的段落,稍微講解一下。
- 💡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出自《謀攻篇》,這句話的原文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意思是清楚的掌握自己與敵方的狀況、心態等各種因素,那麼百場戰爭都不會輸;而清楚自己但不清楚對方,那麼一場勝一場敗;若是不但不清楚自己,也不清楚敵方,那麼必定每場戰爭都會輸。
而嚴格說起來這句話有點誤傳,原本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被傳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你可能會說,如果沒有輸,不就是贏了嗎?但實際上孫子不太支持戰爭,對「勝利」也有自己的定義,詳見本文下個段落。
如果硬要說的話,這裡用勝利也不是完全錯誤,但確實與原文不一樣。
- 💡 勝兵先勝而後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勝兵先勝而後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出自《軍形篇》,這句話直接從字面上解釋,意思是指勝利者是先取得優勢,然後再和別人打仗;失敗者則是急於和別人打仗,想要求取勝利。
而勝利者之所以能勝利,便是因為懂得指揮軍隊,並且在戰前準備的周全,並不是魯莽的就向敵軍打去。在戰前準備充足,除了那些糧食、兵器一看就能聯想到的事物,孫子這裡指的,我想是屬於比較「無形」的東西。
在這個篇章當中的第一句話「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簡單來說,就是勝利者往往能戰勝容易戰勝的敵人。我知道這聽起很像廢話,而當看這句話它也確實是。但是重點並不在這裡,孫子是想透過這句話,指出要去找出敵人的弱點,要想辦法提高我方的優勢,讓敵方處於弱勢。
唯有如此,才能戰勝敵人。
這邊又必須再次提到有關勝利的敘述,因為對孫子來說勝利的定義不太一樣,因此在我理解了這點後,我意識到了這句話也能成解釋成另一種意思。當然孫子在這個篇章,主要在講解有關軍形的部分,因此我決定將其留到下個段落講解。
- 💡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始計篇》,這個篇章是《孫子兵法》的第一篇章,很大的重點,及是放在
而開頭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孫子兵法》開頭的第一段,直接向我們表明了「戰爭是國家的大事,是民眾的生死之地,生活的地方,因此一定要重視,要縝密的分析、觀察」。
我認為這說的很正確,戰爭不只是那些「領頭羊」在玩的遊戲而已,這攸關到數以萬計的人民的生活,因此一定得重視不可。
以上只是一部份的講解,我打算在之後做一篇,來詳細的講解《孫子兵法》在現代的應用。
🤔 教打仗的孫子,其實反對戰爭?
如果你以為《孫子兵法》是一本教人如何打仗的書,那麼他就一定是支持打仗的,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非常簡單的來說,孫子所教導的兵法,是一種「被動的打仗」方式。
但其實用被動來講也不是非常準確,更嚴格的來說,是孫子對勝戰的定義與常人不太一樣。怎麼說呢?如果是一般人,可能會以為在戰場上打贏敵方,那就是戰場上的勝利,就是打了一場勝戰。
但對孫子來說不是這樣。讓我們看看下面這個例子,:「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謀攻篇)
以上這段話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前面那段像是照樣照句的,二是後面那段看不太懂得。我們先來說說前面那段,雖然是文言文,但其實還是比較好理解的。這段用了非常多的情況來說明,但其實都是在說明同一件事:那就是保住自己的性命,比在戰場上殺了敵人重要;保住國家的大局,比攻破敵國還要重要。
而後面那句則是:「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前面那句直接講明了,百戰百勝的人、國家,並非是最厲害的人,並不是戰爭中的「高手」。後面那句則說明,如果你能不戰爭也能讓敵方屈服於你,那才是真正厲害的人,真正的高手。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原因是對孫子來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而不管怎麼說都要以保住國家為第一重要的事。因此如果不謹慎輸掉了,那當然就慘囉;而就算打贏了敵方,但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也是損失啊,這是不能忽視掉的點,因此不要打仗才是上上策。
因為孫子並不支持戰爭,就算要打仗也是真的不得已的時候。因此這個《謀攻篇》有一半以上的內容,其實是在說保衛國家比較重要,能盡量避免打仗就打仗。
總而言之,對孫子來說,「不戰而勝」才是真正的勝利,嚴格說起來孫子不支持戰爭。
💪 面對戰爭要謹慎,不得已在戰!
目前《孫子兵法》全文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全篇皆是文言文,雖說不到完全看不懂,但有些段確實需要仰賴翻譯。而篇幅雖然有十三篇章,但我個人認為沒有非常多,到是每個篇章字字句句都是精華,值得細細品味。
《孫子兵法》當中除了講述打仗從戰前到戰後的細節,該如何運用各種方式來幫助自己取得勝利以外,還講述了戰爭的理論,或者說探討到「本質」問題,這是我覺得本書很值得一看的點。
例如當中極為重視國家大局、人民性命,大於在戰場上勇於殺敵,血流成河之類的。本書宣揚要對戰爭保持謹慎,除非是情勢所逼,不然千萬不要嘗試戰爭,因為只要開戰了,就很難有毫髮無傷的狀況。我認為按照本書的邏輯來說,即是要有雙贏的局面可能性極為渺小,多半是兩敗俱傷。
大概是我生活環境的關係吧,從小到大(其實也還沒多大)沒有經歷過戰爭,而且在現在這個時代,「實體」這個概念慢慢被淘汰,我實在很難想像還會有戰爭這樣的情況,更不用說去想像戰爭的場面,會帶來的傷害可想而知非常大。
過去 2 月份的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絕對是給了我顆震撼彈,完全沒有想到居然還會有國家發起戰爭。而我也曾經發表過我的想法,在戰爭中,到底有哪些人是邪惡的,有哪些人是無辜的?那些沒沒無聞的人民們,是不是才是最可憐的受害者呢?
不知道怎麼說,我第一次看到孫子兵法的時候,腦中就浮現「一個古人看著戰場,然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的畫面。我完全覺得孫子就是懶得跟你打仗,無法理解那些整天想要血流成河的人的想法。但是出於自己還想活,那就不得不設想一套方法來面對,不然我們要呆呆的等著被敵軍侵略?
至於孫子是不是真的這樣想,這我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怎麼說,我非常認同《孫子兵法》當中所主張的論點:除非情勢所逼,不然不要輕易觸碰戰爭。就算觸碰了,也要保持冷靜,制定縝密的計畫。當然,不戰而勝才是真正的勝利。
來到文章的尾聲了。本篇僅簡短的介紹了《孫子兵法》這本經典、說明了一些段落,並講解了孫子對於「戰爭」的想法。礙於篇幅有限,加上時間也有限,因此本篇文章便到此結束。如果大家有興趣,我會在之後多做幾篇文章,除了講解兵家、《孫子兵法》,也希望將其中的道理,能實際的轉化為現代人能使用的方法,應用在生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