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Vanessa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刪掉臉書帳號後的一個月,我對「朋友」的新想法

Vanessa
·
·
你沒有你預期的這麼需要看臉書

使用臉書這些年來,很多人已經習慣把臉書個人頁面當作人際往來的第一印象,「加個臉書吧」、「不然我臉書私訊你」這類的話,甚至企業或一些新創行銷工作會把臉書個人頁面作為重要參考。完全可以理解,在這個人人都要重視自媒體經營的時代。

我有個朋友,他心思十分細膩,在那些莫名又增加的臉書好友數裡,他仍然能察覺到誰消失了,數字不太尋常地少了誰。有時那個人就是我,自從發現了可以封鎖帳號一段時間後,我偶爾就會藉此消失。

經常是沒有預告的消失。

不過為什麼離開一個頁面還要預告?我也不是很明白。你知道,在過去幾年,時不時就會流行像發聲明似的,昭告自己要離開臉書,搬去 Medium 或其他地方都好,我猜想可能是對有在關心的朋友的基本尊重吧。不告而別,感覺對方就突然不知道怎麼找到自己了。

另一個朋友在一次酒約問道,那我在 Instagram 還會看到你嗎?你會發一些限動嗎?我想了想,或許偶爾會吧,記錄一下生活。(但現在我 IG 帳號也是空的了)

只有和工作領域嚴重重疊時是略微尷尬的。1 月底,在我決定刪除的那天,我就只和最近有多說幾句話的友人交代了我的 Line 或 Telegram ,然後便開始停用。隔天,一個習慣用臉書問轉載的編輯,還差點以為被我封鎖了~

我還有 Email 和手機號碼呀,我們還有共同好友啊,我總覺得想要找一個人的話,一定有辦法能找到的,就像我們沒有彼此的臉書那樣。

我們不能再依靠臉書幫忙記朋友生日,或誤以為他或她發的動態或照片,就是一切

我明明可以花時間,好好寫一張卡片給你。而不是一條臨時想到的私訊和貼圖

直至我領悟要離開的那刻,我才發現一點都不會有什麼損失,那些照片貼文和或好或壞的回憶啦,真那麼想保存珍藏的話早備份了。至於什麼人脈經營、社群自媒體之類,方法還有很多,我依然還是會協助同事粉專經營的文案。

但交朋友的話,就老派一點,約出來聊聊近況吧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