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長壽的惡夢:《老後破產》《長壽地獄》
每次準備看NHK特別採訪小組的專題書藉,心裡都有種悲劇即將上演的戚戚然。繼上一本《無緣社會》後,《老後破產》再次道盡高日本齡化社會面對的問題,和發生在底層每個角落的悲劇。
這正好和我之前寫過的《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讀後感互相呼應。
本來打算只寫《老後破產》的讀後感,卻發現它和另一本《長壽地獄》之間有不少共通點便決定讀完《長壽地獄》再一併寫。《老》是如實報導描寫老人窮困的退休生活,《長》還更具批判性,並引導讀者認真思考自己的生死觀和想要的老後人生。
僅僅生存,無力生活
活著就要錢,尤其活在一個對窮人苛刻、社會福利制度殘缺的社會,沒錢活著不如早死。《老後破產》就以各種貧困老人實例證明了這一點。
老後破產的長者,因退休等各種原因失去收入,年金不足應付日常開支,陷入把衣食開支減至一天一餐,每餐只吃一個麵,甚至水電被切斷的黑暗困境。
如果長者生病或受傷,境況更是雪上加霜。因為申請家居照護是逐項計錢,使用的時數也是愈長愈貴,有長者經濟只能負擔一小時的照護服務,但其健康狀況是需要3小時的服務。很多長者忍耐病痛也拒絕看醫生,不只因為花錢,更是出於萬一要住院,住院費和醫療費會令杯水車薪的存款和年金加速減少的不安。
因為身體病痛,及保住不多的存款,長者減少所有必要以外的活動和消費,包括交通、理髮、社交活動等等,生活範圍愈縮愈小,與人互動的機會也減少,逐漸變成失智症和抑鬱症的趨化因素。
儘管社會上有各種看似對弱勢伸出援手的補助制度,事實上要成功申請卻是困難重重,比方有私有房屋、存款或有能援助的親屬的話,就不符合申請資格,這麼一來,申請人必須賣房或用盡存款才能申請補助。萬一賣了房和存款耗盡都申請失敗,那豈不是把人逼上絕路?很多申請人和手足親戚失聯或失和已久,要人在經濟困難時向十多年不見的親戚求助,幾乎是不可能。
兩本書中的長者們,都不約而同表達過「想死」。
長壽一直也被視為福氣,社會文化習俗處處可見各種表達對長壽憧憬的符號,歷史上亦不乏追求長生不死的傳說神話。但現在看見科學家研發出有可能治療絕症、延長人類壽命的藥物時,我愈發覺得毛骨悚然,因為現在這地球上最不需要的就是更多的人類。
為甚麼想要那麼長命? 如果像葛飾北齋那樣希望活久點繼續精進自己的畫技倒不難理解,但大部分平凡人都是純粹對死亡過份恐懼,才執著於比死更痛苦的生命。棘手的是,他們不單害怕自己的死亡,更害怕重視的人的死亡,所以才會拼命求醫生挽回親人的性命,哪怕親人已是垂垂老矣、意識不清、身上插滿管子的狀態。
《老後破產》看得我淚眼婆娑,它真實展現一個現代社會如何一點一點耗削弱勢老人的心靈和生命,可怕的是這是個牢不可破的的惡性循環。
《長壽地獄》彷彿呼應著前者,狠狠批判削減社福預算、只顧與國際接軌的日本政府。
兩者似乎都在描述著令人恐懼又洩氣的未來,但真正的用意不是叫人絕望,而是讓人要在還有能力時有所準備。無論壯年時有多健康、有多勤奮工作,都有可能落入身體失去自主或老後破產的困境,因此我們是不是更應該趁現在和家人好好討論老後及身後的事?萬一父母陷入昏迷,要不要採取/採取多大程度的維生措施?萬一陷入經濟困境,能不能尋求手足的援助?萬一自己陷入無法自主的狀況,又會希望家人怎麼做?這麼多萬一,都不是家人樂於暢談的話題,但都是有必要有共識的。
就如《長壽地獄》書背上的問題:
「每個人都會走到那一天,當那天來臨時,我們是否能有放手的勇氣?」
《老後破產》推薦度:★★★★★☆
《長壽地獄》推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