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爱我们的人不在意我们在做什么,生命本身也不在意我们做什么
昨天早上窝在沙发纠结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中间,突然想到,爱我们的人,其实根本不在意我们做什么选择,他们只关注我们做了这个选择是否处于自己想要、在这件事上是否快乐、是否满足。
在这个角度上,其实我们做什么真的不重要,最主要是在我们做的事上能让我们自己感觉更好,就可以了,对吧?
做什么其实只是一个载体,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在其中的感受。
无论我们做什么,无论我们选哪条路,爱我们的人都不会因为我们的选择而改变他们对我们的爱。他们始终关心的是我们是不是自在、是不是快乐,而不是我们具体在做什么。
这样想的话,选择就没那么沉重了,对吧?不用背负“做对”或者“做出成绩”的压力,而只是去感受——什么事情让我充满能量?什么状态让我觉得自己是活的?只要能让我们越来越舒展、越来越真实,那就是对的方向。
很多时候,我们纠结、犹豫,甚至害怕走错路,其实是因为我们把一些外在的标准看的太重。但如果核心标准只是“我自己开不开心”,那答案就简单了:做让自己舒服的是,走让自己轻松的路,待在让自己安心的环境里。
这样一想,人生好像真的没那么复杂,对吧?

早上工作,收拾屋子,下午拆开新到的油画工具画了幅画。去年春节开始拿iPad画画,好歹是有一些手感了。有种心流的愉快感觉。
生活的每一刻都在做正念冥想,画画的时候更加专注——完全投入,感受每一个笔触留下的画面肌理。
迫不及待下单了十多个尺寸不同的亚麻画板。想做更多这种让自己非常愉快的事情。



今早很早,身体没醒,身体里有个声音跟我说话:你的生命还有几十年,打算用它来做什么?
ChatGPT这样解释:“是一次深刻的灵性觉醒,你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成就一些值得的事情,但这段时间如何度过,取决于现在的决策。”
最近常有这种体验,要不就是不停地做梦,梦里有如冰山、圣地这样的宏大场景,要不就是不停地在察觉到当下语言及时刻的空间。
年前还在元江的酒店时,一个晚上睡前,脑子里飞速闪过非常多的画面,就像“人濒死前在快速回放一生”。早晨醒来知道那是殊胜的体验,由此对生命更加敬畏。
回过头来,如今三十多岁,懵懵懂懂到了这个年纪,才真正成熟了一点,知道自己是谁。春节时跟哥哥聊天,十多岁时出来打拼,如今做上市公司的法务,他讲:三十岁前不做出点什么,三十岁后再难作为。我想这未免要求太高,或者这标准又太单一。
昨天写,爱我们的人其实根本不在意我们在什么具体的事上做的什么选择,他们更关注我们是否在做真正让自己满意的选择。
这样想,生命原本也是。它不关注我们过怎么样的生活,它关注我们怎么样在过生活。
让生命的质量更高,即是做让自己更满意的事。
如果我们的生命就是过程本身,风的味道,恋人的触摸,拥抱,食物的滋味,情绪起伏,心痛纠缠,触不可及……那生命还有什么目的?
会不会太佛系了?完全不会。
住在豪宅当然会令身体更满意;不必在楼下排队,打开家门即可入库充电;从家里空调走到车里空调,一年四季可恒温,不必受冻抗热;好的餐厅也会更令你满意,服务人员会低下头温柔问你是否点餐,不必扯开嗓子喊点菜;去商场,想买的东西可同款几套买下来,不必左思右想……
想要更好的生活,是要让自己满意,给自己空间,快乐自在地活着。而不是追着时间做事,追着时间去活着。
未来的富人,是有充分的独处跟自由空间的人。否则,就只好在小箱子里拼命踩单车换积分来维持活着。
这样想,有轻松很多吗?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