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陳逸卿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留学生活杂绪5

陳逸卿
·
英国诗人泰德修斯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唯一的准则,是全心投入,是无视恐惧,不怕被人伤害,无论是揭短还是羞辱。人会后悔的只有一件事,便是活的不够勇敢。


最近状态不太好。

这里指的状态,可以理解为,近来会时常产生一种厌烦自我的情绪,或者怎么也无法融入工作的状态。当然,也有一些旁支末节的不顺。

以上种种夹杂在一个不算忙的时期倒还算好,但恰好此时此刻对我来说尤为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想来也是一部分缘由。

可惜我没什么朋友,骨子里还偏偏带了丝莫名至极的“傲娇”,自我压抑已成为常态。秉持这种生活方式,侥幸活了二十多年。再加上我好久没有更新日志随笔,便想着记录下,也算是自我心路上的整理和排解。

今年是我选择出国读书的地八个年头,期间经历种种,早就被现实的染缸漂白的“麻木不仁”。貌似每过一段时间,我多少就会陷入目前的状态。如今细想都无一例外的尤为重要。

一个人在某个地方呆久了,自然不可避免的想换个地方。尤其是最近一年,换个地方的想法断断续续的会浮上心底,为此在年初的时候终是下了决心:

“那就换个地方!”

就我本人的性格而言,这多少是不甚重要的,毕竟我在异国他乡独自飘了这么多年,一个人生活已近乎本能。无非换了个地方继续“麻木不仁”。再加上作为一名95后,家乡的概念早就被都市化的高楼大厦连根拔起,原生家庭推波助澜的孤僻性子隐藏在骨子里让我无所顾忌。年轻人独有的冒险精神反而有些跃跃欲试。

说的好像有些义正言辞。

但是我得承认,促使我下定决心的并不是单纯的“一腔热血”,而是反复思索后的决定。

我想换个国家继续读书。或者说,换个国家攻读博士学位。

两者本质相同,但是明显后者的压迫感要远远超过前者。起码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尤为厚重的说法。

我需要理清目前为止的研究脉络,思索博士课题和研究方向。在这个过程里要涉及感兴趣的领域,还要不可避免的考虑现实因素。至少未来本专业内的大致走向和发展前景。

于是在年初的时候,我提交了博士课题申请。

说到底,我总会是下意识的给自己留后路。

就像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在本校攻读博士学位,只不过期间大多数时间是在他国做调查或交换。

我好似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中硬生生的玩出了一套花样。

迫使我做出妥协的是来自自我经济上的拮据。本校博士期间充裕的生活费和研究费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故事的走向貌似在朝一个相对来说愉悦的方向发展。而我也在等待审查的结果。

以上可以说是故事的背景,而此时的我正处在一个交叉路口上。我依旧有充裕的“后路”选择,可只要往前走一步,则会陷入一个“狭隘”的道路里,前路漫漫不自知。

说到底,我到底是否有成为一名研究者的能力和资本。彼时在硕士入学前我就在思索这个问题。此时我依旧会偶尔的想到。

在申请博士课题时,不可避免的需要填写目前的学术成果。

一张A4打印纸,尽是惨淡的学术成绩。

写到这,抬头发现对面的妇人早已下了车,又上来了新的人。

看着窗外不断掠过的风景线一瞬间忽然很强烈的意识到原来已经这么快了,总觉得有了些被时间追着跑的感觉,又说不上来是好是坏,但想必自己多少还是主动的。

同时面对这种复杂的情绪,又深感自己的沉默。

时间好像带走了我表述的能力。只觉得或早或晚,很多事情都结局已定。

我越是想要往前一步,便越是在背弃自己的路上更进一步,而救赎却还遥不可及。

我有时会想强烈的摆脱这些,去争吵,去斥责,去辩论,去滔滔不绝。

但经历这些,安静下来,想起自己是如何度过了无数虚妄里的困顿和奔走,到头来还是沉默最是轻松愉悦。

而促使我这样选择的怕是那些,渐渐变作了我们日日制作又想日日挣脱的妄念与不堪吧。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