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座次
《水浒传》当中,梁山本是一个江湖中的一个小门脸。不论是王伦还是晁盖,所图所想的无非就是几两金银、几碗酒肉。
但是自打宋江同志上山后,画风就变了,好汉们开始天天东讨西伐。如此扰民是为啥呢?
是因为生辰纲的巨额财富还不够大家用么?宋哥哥上梁山时才三十来个头领,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超过沙特阿拉伯了。
是为了清君侧以振朝纲么?也没奔着都城出发,也没含着锄奸的口号,更没有提出啥治国的策略。
是为了解救黎明百姓于水火么?每次出门打仗,抢完杀完就回山寨了,所到之处只剩残垣断壁。
你用什么常识伦理、理性逻辑、科学分析、人文情怀都是无法解释的通,所以在这一系列的事情背后,一定有一个更高层级的逻辑。
最高层的社会逻辑,就是政治逻辑;更确切的说,就是高级政客们的斗争逻辑。
其实答案只有两个字:座次。
宋头领是有政治抱负的,奈何在基层做了好久刀笔吏也没什么上升机会,最后还被迫落草为寇。
可喜的是,任何对立的事物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官和匪也一样。
先把小匪做成大匪,然后把大匪转换成大官,这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宋江所能选择的最佳方案了。
要达成这样的目的,就要先确定自己在梁山的座次;要确定在梁山的座次,就要不断的折腾。
首先,从靠山吃山的剪径,到排兵布阵的出击,宋哥哥在战略方针上就否定了前人的思路,也就否定了前人的地位——水泊梁山从我开始,伟大起来!
其次,每次下山打仗,增加的不仅是财富,更有新的头领们。这些头领要么是宋哥哥的铁杆粉丝,要么是宋哥哥的手下败将,上了山自然就是宋哥哥的人。晁天王是谁?是那个放坐金交椅上的牌位么?
第三,梁山的势力越大,和赵家讨价还价的能力也就越大,以后可期待的座次就越高。
晁天王不甘心被架空,非要亲自下山一遭,结果一命呜呼。到此,宋江同志本该完成自己阶段性的目标了。奈何晁天王有遗言: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这句话,迫使宋哥哥改变了折腾的方式:毕竟在山寨里,前任的遗言是有合法性的,如果有其他人狗屎运捉住了射杀晁天王的人,那可咋办。于是把血海深仇的曾头市先放在了一边,转头打起了卢俊义的主意。
卢员外家门清白、世代富豪,生活在大都市里面家庭美满、人生静好,和梁山泊八竿子也搭不上关系。为啥就要死乞白赖的赚他上山呢?
因为这样的人,名声太好能力太强,甭管是豹子头还是霹雳火所有人都能镇得住;但是他在黑道上又是个素人,没有任何根基,给他头把交椅,他也不敢坐。这样的人放在身边,既光宗耀祖又人畜无害,安心呀。
等卢员外上了山,曾头市就又可以开打了。结果很不巧,卢员外在晁天王阴魂的帮助下擒住了史文恭——射死晁天王的凶手,也就是说卢员外应该接掌梁山泊。但是宋哥哥不愿、卢员外不敢呀!没办法,只能继续折腾,直到这头把金交椅能够合理合法且公平、公正、公开的送到宋哥哥的屁股底下去。
待到宋、卢两位比赛攻城,宋哥哥终于赢下寨主的位子后,梁山泊终于又消停了,不再到处找茬打架,大家乖乖的在山上做个安静的土匪了。
为了座次,好汉们用尽了各种下三滥的手段,不仅祸害了很多自己后来称为“兄弟”的人的家庭,还祸害了无数的黎民百姓。义在何处,忠在哪里?
座次就是道理,权力就是目的。
所谓神仙打架,百姓遭殃。百姓们根本不是神仙所关注的事物,最多是个工具而已:他们生是神仙的功劳,他们死是自己的孽障。神仙们只关心自己的座次;不过他们在座次排定之后,会在忠义堂前树一杆杏黄旗,上书四个大字:替天行道。然后团团坐定,培养一批患有斯德哥尔摩症的百姓们,留下一些诸如《“呼保义”亲切慰问祝家庄失独老人》、《为了江州百姓,“黑旋风”生擒黄文炳》之类的传世之作。
这些作品会让他们自己很感动,觉得自己打架是有意义的;
这些作品会让一些百姓很感动,觉得自己这个群体的牺牲是有意义的;
看到这里,是不是对于目前出现在上海的很多无法理解的问题,就豁然开朗了呢?
作为《水浒传》里的百姓,能躲则躲;躲不了,就要屯些粮食果腹、修些地窖藏身、学些本领护体。如果实在逼急了也要去落草,那就请做个不会伤及无辜的“好汉”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