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問答|李梓新:中國三明治 ──「世代」為何渴望書寫?(feat. 張潔平)
日期:2018 年 9 月 30 日(週日)
時間:10:00 PM(GMT+8 東八區)
透過切分時間來探究社會的樣貌、個人與群體的關係,「世代」,是一個普世的文化度量詞。
世代的時間感不是固定的,它是人有意的建構,永遠可以被拆散、重組;或賦予,或競逐,它的意義也永遠是浮動的。然而,即便再不固定甚至莫衷一是,世代仍有一種召喚的魅力,除了親緣之外,它是最有效能讓人自然而然以「群」為思考的關鍵詞。
說白了,不論身處在何時何地,世代話題幾乎肯定是不褪流行的談資。劃分、定義世代,也因此具有極大的動員與創造潛力。
中國三明治是媒體人出身的 @李梓新 創辦於 2011 年的平台,以引導一般人持續書寫、分享自己的故事為核心,它的定位是一個寫作孵化器:提供不同型態、目標的寫作課程,媒合、組織對寫作有熱忱的群體,發掘有趣的故事,然後嘗試賦予這些故事更多的價值。
搞寫作孵化器,絕對不是獨門的生意。中國三明治從李梓新自己開集體部落格的網站,到形成一個略具規模的團隊,能確實抓住會員的心,穩定催生出好看的故事,關鍵在於這個計畫並不誕生於商業上的企圖心,而從社群出發,抓住了「世代」經驗做為人們渴望透過寫作與分享來紀錄自己與連結他人的原初動機。
取名曰「三明治」,70年代末出生的李梓新一開始就鎖定了跟自己差不多一個年紀的中國人:當時在三十歲上下,開始對人生與生活有比較清晰的想法,不久即將要成為社會中堅,但當下多數仍得在時勢的縫隙中找尋屬於自己的機會。
三明治,三十明志,這是他最初喊出來的口號。
比起新聞業講揭露、批判、公共性的傳統信條,三明治故事鼓勵的書寫內容是生活經驗與人情互動,寫作形式也不講究專業、花俏。李梓新認為,一般人日常書寫的價值被低估了。三明治的集體書寫對他來說就像一門行為藝術,透過對各種不同的社會位置與生活經驗留下大量的文字紀錄,最終或可形成中國社會個人生活的一部斷代史。
有趣的是,這些年過去,最初的「三」明治成員如今多已奔「四」(包括李梓新自己),而隨著不斷捲動進來的人愈來愈多,中國三明治社區的年齡光譜早已溢出了三十歲世代所能框定的範圍,甚至觸及到了少年的群體。李梓新如今看待他所面對的更多元社區?如何往上往下延伸「三十」的概念?甚至重新定義世代的內涵?想來都是非常令人好奇的問題。
今天晚上十點,這位勤勞的故事採集人將在 Matters 跟大家分享這些年來碳火慢烤三明治的心路歷程,以及如今他腦海裡的中國世代群像。此外,(據說)曾經在最初期參與過一小段時間的寫作,持續關注著社區成長的 @潔平 也將同場互動。
週日的夜晚,大家通常不太愛上 Matters ,但這將是一場美食(?喂~)與心靈的嚮宴,如果你明天不用早起(長假阿長假~~),切勿錯過了。很好玩,真心不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