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書時料理小P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我們能從歷史中學到教訓嗎? 用投資看歷史 ---股癌書單 之 《致富心態》(5)

書時料理小P
·
·

我們能從歷史中學到教訓嗎? 投資的規律 ---股癌書單 之 《致富心態》(5)



還記得行為這本書嗎?

在最後一個單元時,我提到了一句話「不學習歷史的人,注定要重複歷史。」

讀歷史,暸解歷史,似乎是你在學某一門學問時最先要做的基本功夫!

如果你連過去發生什麼都不知道,怎麼知道未來會如何呢?


但是!相信你也聽過一句,據說是哲學家黑格爾說過的話「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相信,一起走到著的你,已經不會因為看到兩句相反的想法,而無法正常思考了~


我相信這兩句話都有道理,但問題在於,他的範圍、他的邊際,他的前提在哪~



我們繼續來說 致富心態~

這集我們來用這本書,聊歷史!


你覺得歷史是不斷重複的嘛?


如果你覺得歷史是不斷重複的~


那我得跟你說幾個事件,


核彈的發明、抗生素的誕生、九一一事件、網際網路的誕生、化學肥料的發明......


這些都不是能預先預測的發明,這些都可以說是 意外事件!

你可能會想,意外就意外啊~

這些意外事件沒預測到沒關係,只要預測到其他事件就好拉!


但這些事情,直接改變了發生之後的世界!

因為這些事件,你就無法用事件以前的規律來看待事件以後的未來了!


這就是世界線節點的收束啊!!


核彈的發明不是有了新的武器,而是直接改變了戰爭的模式,甚至可能消滅戰爭本身。

抗生素不是發明新療法,而是把全人類平均壽命多延長了幾十年。

化肥不是讓農民多一些產量,而是讓勞動人口從從做農民轉去做製造,甚至後來做服務業!


馬克圖溫說過的「歷史不會單純重複自己,但總是壓著同樣的韻腳。」

歷史不是毫無規律,只是這些規律,恰恰讓你無法預測未來!

下面我總結了幾個規律。


第一個規律,就是我們剛剛說的,一些意外事件會導致結構性的變化!

如果事件感覺太抽象了,那你可以想想,假設 毛澤東、希特勒、愛因斯坦、比爾蓋茨,或是馬斯克 沒有出生的話,現在這個當下會有多大的改變!


這有一點二八法則的味道,一些數量稀少的事件,決定了整個世界的大方向。



過去的人不會知道有一秒毀掉一個國家的武器,

也不會想到如果我們能隨時跟他人聊天,那我們的隱私如何控管?

這些問題,你沒辦法以古為鏡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以銅、古和人為鏡…可以星爆氣流斬

:D


總之,這種事情,你無法從歷史中找答案。

但是!歷史依然是可以學習的。


第二個規律是

人們總在歷史中學習,豪瑟在這裡用 經濟衰退的間隔時間來當案例。

每隔一段時間,經濟總是會衰退一陣子,這似乎是資本主義逃不了的命運。

但有趣的是,雖然總會衰退,但好日子似乎持續的越來越久。

在80年代,大概每兩年就會衰退一次。

到了90年代,每五年一次。

而到了接近2000年時,每八年才會衰退一次。

而看看現在,距離我們上次的衰退,如果不考慮武漢肺炎的那波大跌大漲的話,上次公認的衰退已經是十三年前了!


而之所以能越來越長,或許跟產業結構有關~因為現在主要以服務業為主,不會有製造業的生產過剩問題。

但更有可能,也更好的解釋是。

人們從每一次的衰退中學習,使得週期能拉長,直到再度遇到一個新問題。


這代表,就算沒有發生那些足以改變世界的大事件,光是渡過一段時間,因為人們會從中學習,這段時間以前的規律,就不管用了!


我平常很喜歡聽一些投資界的Podcast~

還有看一些相關的文章。


我常聽到很多投資界的人說:那些散戶啊,個個都覺得 現在世界不同了 ,這是非常愚蠢的!


在投資界中更有一句話,出自約翰.坦伯頓,他說:「投資界最危言聳聽的五個字就是:「這次不一樣!」

我覺得,如果是關於 我這次一定會賭對的! 他一定會為了我改變的! 這種日常生活的人性問題的話,這五個字的確蠻危言聳聽的。


但,如果我們說的是 歷史 是 市場的話,麥克.貝特尼 的話,或許更有效。

「投資界最危言聳聽的十七個字就是:「投資界最危言聳聽的五個字就是:「這次不一樣!」」


呵呵,有種 我識破你的識破 的感覺。


不過要我說的話,我們當然能從歷史中學到東西~

不然看書學習,基本就沒用了。

我覺得啊,在第二個規律中,不是說到 我們會從上一段歷史中學習 嘛?

所以這給了我們幾個學習上的重點。

第一,要學新的東西! 

牛頓當然厲害,但你說,你要研讀牛頓的書籍,來成為物理學家!摁...那我真的不知道你想從中學到什麼,讀這種科學的東西,我們要讀 目前最新的科學共識,而不是 經典 ,因為經典很有可能已經被推翻了,他剩下的只有文學和思考上得價值。


第二,你要學得夠快! 只要你E得夠快,問號就追不上你。

如果你能更快學到教訓,你就有機會成為改變規則的那群人。


舉個例子來說,

提到價值投資,你應該會想到巴菲特。

但是,價值投資的創始人並不是巴菲特,而是 葛拉漢! 他可是巴菲特的師傅!是傳奇人物。

他有一本經典著作叫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我還真的有看過!但我忘了內容,哈哈


這本書除了像我們介紹的股癌書單一樣講很多心法和思考外,他還給了你 公式! 照著做,你就能跟葛拉漢一樣投資成功!


可是,如果你單純照公式走,你會發現操作不如預期,甚至可以說是差到極點。

為什麼?

難道傳奇人物是假的?

不是,是因為你手上拿的 不是葛拉漢最新版的公式。


葛拉漢出的這一本書不斷再版更新了好幾次,當然公式也不斷修改,數值和參數不斷替換。


這個公式直到1976年才不再更新,不是因為葛拉漢覺得他完美了,而是因為葛拉漢去世了。


葛拉漢本人或許能用這套公式賺錢,但你八成不行,因為當你拿到時,他可能已經過時了。

你學習的速度得要快到,


公式 是由你創出來的!


而歷史,最愛獎勵那些改變規則的人。


第三點,有些東西變得很慢。

人們會從前段歷史中學到教訓,但是 有些事情人類學的很慢,這一~~段歷史,就能夠很長。

例如:貪婪與恐懼的更迭、人類現在是不是容易上當、人如何面對激勵、人懶惰的一面。

這種人性上的東西,變化的不快,他的時效性有可能比較長。



但既然有時效性,你就一定得警惕第一點,你得要看 新的東西!


不知道為什麼,我感覺投資的書大部分在說兩種東西。

訓練你預測未來的能力,訓練你的眼光。

接著,證明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

至少不能一直預測一直爽。



既然我們無法預測未來,那我們該怎辦?


你需要 安全邊際!


這是一個巴菲特很常說到的詞。

要說安全邊際,我們要先大概說一下巴菲特的理念。

基本上總結巴菲特說的想法,大概是以下幾點。

首先:「買股票的本質是買公司」,投資是為公司的價值,而不是賭高賭低的投機,所以你要有好眼光,去估算公司的價值。

但你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精通,所以你要專注於某些領域,某些公司,你要理解你的「能力圈」,在棒球中,你會被三振出局,但在投資中,你可以錯過上萬球都沒關係,你只該去打那些進你能力圈的球!

接著你得要「長期樂觀」,你要能無視短期的波動,因為那基本上等於隨機,價格不是隨時準確的,市場經常過度反應,不論是樂觀還是悲觀。



最後,就是「安全邊際」。就算球在你的能力圈內,你還是可能看錯,看錯是常態,你無法預測未來,所以你一定要等到公司的股價 遠低於 你所想的價值時再買入。


你預估這間公司值200,但你可能看錯,他實際只值180,所以你要等他150的時候才買。


這麼說起來的話,我覺得很多人自稱的價值投資,根本不是巴菲特的價值投資,頂多算是長期持有。

如果真的是價值投資的話,你覺得那間公司的價值是多少?你有去研究嗎?你怎麼判斷價值的?你的能力圈在哪?你的安全邊際呢?


我想大部分的人根本不會用到安全邊際,而且要用到它,似乎有點困難。

但即便你只是想簡單做個被動投資,你也該運用到安全邊際的邏輯。



安全邊際,這個詞聽起來複雜,但他實際上就是一種 預留犯錯空間 的方法而已。


而在工程界還有另一種方法可以增加犯錯空間,那就是 冗余。


馬斯克的SpaceX研發的獵鷹九號火箭,就是冗余很好的例子。

獵鷹九號總共搭載了9台引擎,但他實際上只要8台就能運作了。

多帶一台引擎,就是擔心有一台可能會壞掉,這就是冗余。


再來,獵鷹只需要一台電腦就能運作,但帶了不只兩台,而是五台電腦,其中四台用同樣的軟體,每次火箭動作,都讓這四台投票,如果其中一台壞了,少數服從多數,還是能做出判斷。

那,如果軟體出問題,那就讓第五台出動!第五台的軟體是另一家公司寫的!


多帶一點東西,多存一點錢,這都是 冗余 的一種。

我突然想到,這樣 我阿罵大概是冗余大師。

看看那個冰箱,還有用來裝用來裝塑膠袋的大型塑膠袋。

塞好塞滿的冗余啊


而冗余和安全邊際的差別在於,安全邊際是加強你的守備範圍,冗余則是多一點東西!而那些東西,沒用到就沒用了!

套用在投資上就是,一段老生常談啦,


手握現金,別冒你承擔不起的損失,

因為損失總會到來,而你無法預測未來。


我們為什麼一直在重複同樣的結論?

因為只有這些東西,他的持續時間很長,不會那麼快被歷史抹去。

而這些東西,卻也是大多數人聽過卻難以照做的。



納西摩.塔勒布的一句話,正好可以當個結尾~

「你可以熱愛冒險,但你應該徹底厭惡破壞。」

IG . FB . 購書 . 收聽 . :https://linktr.ee/cuisineoffreshbook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