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教室
第七天( 6 月 9 日)
請寫出一個代表家鄉,讓你感慨萬千的地方或場景。
說不上是代表家鄉吧,只不過當年確實是家鄉唯一的中學,所以幾代人都在那裡成長學習,成為家鄉人的共同記憶。
那場景太熟悉,我閉著眼都能回想起來:學校的建物分佈、操場上跑步的人群、石建的常駐溜滑梯,小時候熟悉了熱鬧的校園,畢業之後每次重返,總是夜間的無人樣貌。
我就讀時的教室消失了,那是數十年來少數拆除的學校建物。我們在那待了三年,比其他班級更大一些的教室,倚著窗外就能望見校園外的車水馬龍,在走廊上奔向比其他班級更遠的合作社(雖然當時我們根本不知道,員工消費合作社是社會主義的一種形式化),反倒是離老師們的行政大樓很近,或許我們還自恃為天之驕子。
拆毀的教室早已不復存在,就像我們的青春軌跡,滿滿的苦澀之中還是有著無法取代的初戀滋味,只因為所有第一次的事物都那麼美,回憶那麼美,只能懷舊的事蹟最美。
正如當時曾用 V8 記錄下來的影像,我甚至記得當時的我,明明見到遠方有鏡頭,卻故作正常姿態,彷彿一切如常。每年每次,我回頭望向早年這段 VCD 影像時,我都會記得那時候的小小心思,感慨萬千的是我,那麼多那麼多校園回憶中,寫在日記裡的雜亂心思都已不復想起,又如我們消失的教室,或許曾經活在我們幾屆學生的記憶中,如今也不再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