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連線
「我 3 月 29 日從荷蘭飛回臺灣,開始接受居家隔離。隔離到了第二天,雖然還沒發瘋,但我已經覺得時間過得很漫長。
我是 2019 年 8 月到荷蘭念碩士的。現在配合學校政策停課到 6 月 1 日,決定先暫時回臺灣,待到 5 月底再回去念書。
我去年聖誕節時有回來臺灣,到了一月底過完年後,才又回到荷蘭。那時候,我就覺得亞洲跟歐洲國情差蠻多的。臺灣當時開始報導武漢肺炎,且從臺灣出、入境都開始在做體溫檢測,當然也可能因為我們跟中國地理位置比較近吧?所以大家會緊張很正常。
但當我入境阿姆斯特丹,機場裡就跟以往一樣,沒有人員量測體溫,也沒有 CDC 設站檢查入境旅客。你就會明顯感覺到,歐洲人認為這些事離他們很遙遠,當時荷蘭政府也覺得病毒是亞洲的事,彷彿疫情與他們無關。
歐洲人平常就沒有戴口罩習慣,就他們認知,只有生重病,或從事醫療領域的人才要戴口罩。即便到現在,走在路上還是會有很多人都不戴口罩。另一方面,荷蘭本來就沒有很多工廠生產口罩這類用品,所以當政府現在開始做事之後,都先把口罩留給醫療單位,造成民間要買到口罩變得更加困難,也更加昂貴。
即使我念生醫,我的荷蘭同學都還是不明白,臺灣人幹嘛這麼緊張?而且我們不是有身分證號碼分基數、偶數領口罩的政策嗎?我跟他們分享,他們聽完竟然都擺出驚訝表情!
我還記得有一門課,主題好像叫做『科學的人權』,當時老師還開玩笑說『中國武漢封城沒有人權』,也無法想像歐洲會發生封城這種事情。結果現在荷蘭鎖國,回想起來,只能說那位老師真的非常無知!
我去年剛到荷蘭時,都沒有感受被歧視,覺得這裡的人都非常親切。當疫情爆發後,我在荷蘭一位臺灣朋友告訴我,她在路上被人喊說 Corona,我聽完很訝異,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在荷蘭遭遇歧視言論。
我自己後來也遇過一次。那天晚上我騎腳踏車,經過前面兩個男的,我不太確定他們有沒有看清楚我的模樣,但我騎車經過他們身旁時,他們就對著我大喊 Corona,我當下就回頭瞪他們,發現他們沒有再繼續看我後,我就騎車回家。
其實,歐洲人他們害怕的是『病毒』本身,但是他們──講難聽一點──羞辱華人、或毆打華人這種行為,事實上,也不會讓疫情好轉。在歐洲國家,『種族歧視』一直存在,只因為疫情爆發,才讓他們有機會借題發揮。
但我還是相信大部分荷蘭人都很理性,社會本來就會有不理性的人,才會在這種時候做出這樣的事情。
荷蘭政府有推行『人與人保持 1.5 公尺距離』的政策,比如在超市地板上,就會貼一格一格的線,讓民眾盡量保持距離。但我覺得他們也沒有很認真看待這件事,有的人不會按照線去走,也不會有人去糾正他們。
他們政策基本上就沒有硬性規範,或許歐美國家還是很注重個人自由吧?所以荷蘭政府現在的口號,主打兩個策略:保護好自己,也保護別人。尤其是你的家人。因為如果只宣導保護自己,很多歐洲人根本不會理它。
現在政府已經明令不能到公共場所聚會,酒吧、大麻店都關了,每天還會有警察出來巡邏。荷蘭年輕人會有一種『我不知道明天會怎樣,所以我現在要好好享受快樂』的感覺。
所以說,荷蘭人排隊搶購大麻的新聞,都是真的!第一是因為及時行樂的心態;第二,是因為現在大麻店關閉,也不知道關到什麼時候,所以那些原來有成癮的人就會感到害怕。
而疫情對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我不能再去當地醫院實習。他們說,所有學生不准進醫院,希望降低醫院聚集人口,因為我們學生會接觸老師,老師會接觸醫護人員,然後醫護人員會接觸病人,而學生的社交生活又相對複雜,因此我們也可以算是高風險群。因為這樣,他們後來就規定學生或實習生都不能進到醫院。
我剛開始被叫回家的時候,其實蠻失望的吧?對我來說,我很努力才爭取到這個機會,然而天外飛來一筆橫禍,讓我沒辦法照著規畫走。
但學校很努力做出應對措施,這蠻讓我感到安慰的。因為你一個外國人,在一個你不熟悉的國家,學校卻會盡力幫我們解決困難,讓我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而不是要我們自行承擔、認為是『自己衰』,就這一點來說,讓我覺得非常貼心。」
計畫緣由
2020 是意外被停滯的一年。因為一場疫情,造成全球發生各種災難及社會亂象,各國政府紛紛宣布鎖國、封城禁令,以緩解疫情衍生而來的各種損失。
同時在這時候,許多人在社交平臺開始使用「社交疏離」(Social Isolation)一詞,並藉由各種遊戲互動、加油喊話,形成一股團結力量,相互扶持來撐過這場疫情。
這項計畫便是從此延伸而來。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與認識的朋友 / 網友聊一聊,紀錄下在 2020 年你我共同經歷的時刻。
註:截至今天(2020/04/08),荷蘭已累計達 19,709 人確診新冠肺炎(亦作「武漢肺炎」),更有 2,108 人不幸因病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