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变差后
2年前曾经因为担心影响工作,去街边听力设备店测过听力。但当时的结果相当乐观,除了高频音和耳语听不到,对日常生活其实不成问题。
但这两年听力又明显下降了许多,表现形式就是听得到声音,但是很多东西听不清。陷入焦虑的我,某个周末鼓勇气去三甲做了一次专业的听力测试。医生告诉我我的情况大概率是天生的。所以我可能本来就“没听到过”到很多声音,而且唯一的解决方案是人工耳蜗,连助听器都没有用。
是的,助听器技术的发展至今仍非常有限。根据我自己的提前做的调查,医学对耳朵的了解程度其实也不是很深,因为人能听到声音、到理解语言的过程其实很复杂。至今高频音缺失背后的原因也尚未厘清,只能理解为先天或者经受过噪音的伤害。
但是医生说的先天,好像确实也能解释通很多事情。包括从小学语言就慢,主要体现在听力和说。小学老师说的很多东西,理解起来慢,也有了理由(绝非出于智力,但听不清很容易被“听者”误解不够聪明)
人类的语言能力和听力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如英语考试经常把非母语者的考试分成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听说两两一对,读写两两一对。听不到的音,自然发不出来,这是很多人说外语口音重的原因之一。反过来,听力特别好的人,通常学外语也非常快,因为听得到也容易听懂。
由于耳朵作为接收器听到声音,传入大脑转化成语言的复杂机制,听力和语言能力的连接,会导致久了听不到的人的语言能力,也就是“说”的能力也会下降。所以小时候还有残余听力的人,开口说话如果不够勤,那么完全丧失听力后,讲话、发音的能力也会下降很多。
这篇文章其实没有结论,非要做结尾的话,如果你生在北欧,那么人工耳蜗是免费的。如果你在大陆,那么就要自掏腰包20万人民币做手术。真是一个结束于资源差异的悲伤的故事。(当然除非你不差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