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曾雨璇?

低音
·
(修改过)
·
IPFS
·
2024年初,“低音”收到了一位读者投稿,内容是一封新年贺信,写给曾雨璇。自那时起,我们就开始关注这位被媒体称为“首位因‘煽动罪’入狱的港漂”。最近,有朋友做客低音播客的《拒绝遗忘》栏目,与我们分享了曾雨璇的故事。我们特此刊文,为您简单介绍曾雨璇。想了解详细内容,还请关注将于6月3日发布的低音播客《拒绝遗忘》第8期节目:《曾雨璇:漂在香港,大声说话》,这也是六四特别节目的第二期。

作者:金玗

图源:RTI 中央廣播電臺

2023年5月7日,周锋锁收到了一则来自香港的私信:“周先生您好,想问下六四“国殇之柱”的巨幅纪念海报能不能寄香港?想在香港搞一个小型的私人纪念活动。”

周锋锁是“中国人权”执行主任和“人道中国”的创办人。私信里提到的“巨幅纪念海报”,是他们在纽约时代广场快闪活动上用的海报,上面印着纪念六四的雕塑“国殇之柱”。这件雕塑作品原本在香港大学校园里,屹立二十多年后,在2021年年底的一个深夜被拆了。2023年,香港警察国安处又以《港区国安法》案件取证为由,将雕塑扣押。

在本期低音播客《拒绝遗忘》里,周锋锁回忆道,来信人在与他的对话中提到,希望借此活动表达对香港警方绑架“国殇之柱”的抗议,也为了让消失的六四烛光晚会能够得到传承。

周锋锁一直不知道写信的人是谁。直到听到香港有人因直幡海报被捕,他才知道,私信他的人叫曾雨璇。

彼时,曾雨璇正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法律博士,是个积极的政治参与者。她被捕后,媒体报道里如此描述她,“经常穿着小熊维尼举白纸的T-Shirt在各示威场合现身,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曾雨璇告诉周锋锁,她计划在六四行动一周前通知几家可信任的媒体,做纪念活动的报道。周锋锁担心她们的人身安全,劝她们只把海报挂出来,自行拍照,做匿名传播,这样还可以全身而退。

曾雨璇回复:“我们一定会尽量顾及表达和安全效果,谢谢你的关心与支持。”

周锋锁一方面讶异于曾雨璇的勇气,因为她人在香港;另一方面又觉得,香港的六四纪念活动在2020年后就相当沉寂了,因此能把九米高的直幡在香港展示出来,不论以何种形式,一定会是举世瞩目,鼓舞人心。

2023年6月2日,曾雨璇因涉及参与在铜锣湾展示“国殇之柱”直幡的活动,被香港警方国安处控“企图作出或准备作出一项或多项具煽動意图的作为”罪。此案被法官接纳的证据包括:她与八九民运人士、传媒记者、朋友等人的对话记录,以及手机备忘录写下的注意事项和紧急联络人等。曾雨璇在认罪后被判囚6个月,也成为了首位煽动罪罪成的“港漂”。

“国殇之柱”巨幅海报在时代广场的快闪,图源:周锋锁的推特/X @ZhouFengSuo

入狱前,曾雨璇接受了自由亚洲电台的专访,说自己在内地读本科期间研究过“港澳法治”,当时老师使用VPN翻墙,在课堂上向同学们直播了香港立法会民主派议员在议会内用身体抗争的场面。这或许是她第一次看到香港的“实况”。

疫情期间,她准备香港留学申请,翻墙看了很多六四的新闻,也开始了解香港本土的议题,比如支联会和邹幸彤。邹幸彤是香港大律师,女性人权倡导者,也是支联会​​的副主席,因为拒绝向警方提供支联会的资料,2021年被羁押。

2022年秋季,曾雨璇来到香港后,邹幸彤的庭审,几乎每一场她都会参加旁听。2022年11月,中国仍处于严厉的防疫政策中,上海、北京等城市爆发了“白纸运动”。来港不到一个月的曾雨璇就响应了“白纸运动”。白芋与曾雨璇在同一个地方举着白纸,也因此与她结识。

白芋记得,2022年“12・4”国家宪法日那天,曾雨璇群发了消息,说自己傍晚会在维多利亚公园附近举白纸。白芋有些担心,赶到现场时,看到了曾雨璇——她站在维园喷水池前,举着白纸。维园外有警察在巡逻,直升机在上空盘旋。白芋只能在远处望着曾雨璇,没有办法朝她打一声招呼。

2023年元旦,曾雨璇在铜锣湾崇光百货(SOGO)哀悼于“七一刺警案”中身亡的梁健辉。2021年,这位50岁的抗议人士在铜锣湾刺伤一名警察,随后自杀。在遗书中,他批判了警方暴力。

曾雨璇摆了一幅逝者的素描,还有蜡烛和白花。傍晚,巡查的警员逮捕了她,警方控告其“煽动罪”,隔天中午,她才在湾仔警署获得保释。这是曾雨璇第一次遭遇牢狱之灾。

曾雨璇Instagram分享的图片,她身穿小熊维尼卫衣参加了李文亮逝世3周年的悼念活动

白芋说,曾雨璇保释之后,要定期去警署报道;国内公安还联络了曾雨璇的父母,迫使他们到香港做她的工作,劝她停止抗争。尽管各方压力叠加,且学业繁重,但曾雨璇表现得还是比较潇洒。

2月初,李文亮逝世三周年的纪念日,悼念活动在世界不同城市举行。曾雨璇也加入了悼念。她找到一个公园为李文亮点蜡烛、写悼念卡片,和几个朋友一起举着“不能,不明白”的白纸,合影留念。

严密的监视无处不在。白芋说,曾雨璇在第一次被捕后,只要一出门,尤其是往铜锣湾那一带走,哪怕只是去逛街,很快就会有便衣来跟踪。有时跟踪的人靠得很近,恨不得去看清她手机上显示的是什么内容。“她有时候也说过有些害怕,但总体上还是比较镇静。”

在这种情况下,曾雨璇没有合适的机会去做其他公开的政治表达,直到六四前夕。

图源:中国人权

曾雨璇好钟意香港。

来这里前,她就爱看港剧,也爱唱香港歌曲,有了一定粤语基础;到了香港后,她结交了各个年龄层的朋友。元旦被捕保释之后,曾雨璇不但仍然会跟信任的朋友经常见面,一起探美食店,而且因为名字和照片都通过报道曝光,她结识到了更多的同伴。

那封贺年信里就写道:“有一次说普通话的港漂朋友们一起玩耍,和你一同出现的竟然有两位香港师奶,她们给大家拎来了一大堆吃的,以及好多杯冰爽可口的饮料!后来,去探望、寄信、以及迎接你出狱的,也多是本地朋友。而你从狱中寄给他们的信,都是工工整整手写的粤语繁体字。​​”

白芋觉得,在如今这个环境下,曾雨璇的做法是有意义的,“曾雨璇有着她这个年龄的人有的一些特点,但也比同龄的大陆人更关注香港。近几年香港的本土派崛起之后,很多热爱香港的人会对港漂有一些成见,把说普通话的人当成北京的代理人……曾雨璇的做法恰恰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需要的——在地了解他们的议题,明白他们真实的感受,另外一方面也要呈现出作为中国人有跟小粉红不一样的声音,这需要不断地建立社会联系才能实现。”

这种联系是重要且珍贵的,无论是两地间的人民,还是曾雨璇。

周锋锁在一则脸书帖子中说,尽管前途未卜,但好友和同路人的鼓励与关心支撑着她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给了她坚持的动力。“身陷囹圄,她仍表示自己的困难尚算可以,能够克服,希望大家关心处境更艰难、发声更困难的人。在狱中時,她依旧对墙外和国际事务保持关心,拜托朋友们为她收集有关女性主义、穆斯林女性处境和俄乌战争等议题有关的国际传媒的新闻摘录。”

置顶于曾雨璇Instagram账户的帖文

2023年10月12日,曾雨璇应当被刑满释放,她的妈妈和很多朋友在罗湖惩教所门口苦苦等待,一直到晚上,港府回应查询称,已经以“不受欢迎人物”的条款将曾雨璇遣返中国内地。曾雨璇的妈妈也在当日被惩教所的工作人员带回内地,连在香港下榻的酒店都来不及亲自退房。

在狱中,曾雨璇曾被关入“水饭房”。这是一种特别牢房,囚犯会被单独监禁,一日三餐只有清水和白饭,因此得名。现在虽然膳食不再是清水白饭,但囚犯还是会被单独关押,每天只有一个小时被允许在天台活动。

虽然曾雨璇已刑满释放,但白芋觉得,她被送去了一个比“水饭房”还要与世隔绝的地方。“现在没有任何曾雨璇的消息,我们只能推断她仍然不自由。”白芋说。

图源:曾雨璇安全关注组

实际上,恐怖自2022年11月白纸运动时期就已经笼罩着“港漂圈”,大批参与者被警方抄下身份证。一位在读书时期与曾雨璇有一面之缘的“港漂”Lily接受了自由亚洲电台采访,认为港府是要透过对曾雨璇的判刑“杀鸡儆猴”。

香港,这座曾雨璇好钟意的城市,也逐渐笼罩在威权的阴云里。研究香港历史和政治多年的学者阿P在《拒绝遗忘》播客中就评论道:“《国安法》后香港整个法律体系是‘国安化’的……以前香港的保安系统和出入境管理还是相对独立的,现在很明显就渠道直通了。从曾雨璇案可以看到,中港的‘一国两制’已经死亡了。”

环境日渐逼仄,但曾雨璇一直在反抗。她的社媒主页简介至今还写着《双城记》的歌词:“白色恐怖最怕光明正大,就看谁更快崩塌。”

去年被捕后,在法院提讯中,曾雨璇仍穿着那件印有小熊维尼手执白纸的黑色卫衣。散庭时,她向旁听人士挥手,并于步入羁留室前,高举拳头。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