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心中的那幅畫》後記
寫在前面:
這部短篇小說作品,稍微有點黑暗和嚴肅的風格,總共一萬多字,寫於2014年。動機來源,之前在第一幅的「寫在前面」有稍微提到過:「當時,有感於地球環境變化得越來越惡劣,人心也越來越冷漠了,看著以前讀書時期的朋友,價值觀因出社會而有所轉化,變得非常現實到有點功利主義了,突然有所感慨,那種純淨天真的情誼已慢慢消失了,於是,想藉由小說抒發一下。」
但主要還是我個人對於夢想和現實衝突上的一些抒發,把當時寫小說一些不得志的心情藉由主人公來抒發一下,只是把主人公的興趣從「喜歡寫小說」換成「喜歡畫畫」,把性別從「女性」改成「男性」,把「還在追夢的過程路途,甚至中途放棄」換成「艱辛萬苦,最後美夢成真」,一方面鼓勵自己,也想鼓勵那些追夢的人們。
人物刻劃:
男主人公:
原本這部小說的名稱是「愛畫畫的年輕人」,如果眼尖的朋友們,會發現我很刻意地沒有給我們的男主人公一個名字,其他比較輔助型的腳色到最後都會有自己的名字,而那些名字也是我刻意取的。
之所以,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也就是這位「愛畫畫的年輕人」為何沒給他命名,因為我想要把這位追尋自己夢想的年輕人,送給每位在夢想和現實中掙扎的人們;而且不分男女老幼。當他們在讀這部小說時,可以帶入自己的名字,讓自己做一個美夢成真的夢,如果這樣的夢能激發他們在現實不得志的生活,能有一股往上的動力,那就達成當初我寫這部小說的目的了。
所以男主人公的外在形象,也沒有特別刻劃,我也只在第二幅「一名外表看起來忠厚老實的年輕人,騎著摩托車、戴著安全帽,快速地飆到空曠的河堤上大吼」,和第九幅「此時有一位修剪整齊鬍子的男子,正在庭院中專心作畫」做了一個簡單的描述。而他的性格來說,就是一個在現實社會上你我熟悉到不行的,認認真真求生活的小小平凡人物,默默無名沒什麼存在感,但努力為自己夢想打拼。
阿德的老爸,天使小男孩的爺爺:
在故事一開始就出場了,我還特別描繪他的形象:「綠色的褲子、藍色的襯衫、一副亮紅色的眼鏡掛在那張有著正氣氣息的臉上、和一頭灰白色的頭髮。」而從還是小男孩時期的那位愛畫畫的年輕人角度來看他,是這樣的描述:「小男孩開始覺得這男人是個怪人,怪到跟整個世界不符、格格不入,奇裝異服就算了,還滿口讓人聽不懂的話,簡直跟那些博物館的展示品一樣,讓人搞不懂。」
這幾段句子,是我刻意為之的,刻意和那些黑黑暗暗的場景和毫無表情的路人來做對比;而在之後的人物對話中,也有提到這號人物的性格。我用他的形象來象徵,不願順服這龐大的資本主義世界設定好的遊戲規則的叛逆人物。他不像阿德認清現實,把這場遊戲玩得很好,還願意幫助弱小;也不像阿鋒,一開始拿到爛牌不甘心,而選擇作弊獲取名利;更不像那位愛畫畫的年輕人,平平無奇,善良天真,只是認認真真地在玩遊戲,不懂世道的險惡。
而最後阿德的老爸跳河自殺,也象徵著,未來的資本主義世界只會更快速發展,那些不玩遊戲的人,最後會面臨被排擠、被邊緣、被淘汰的壓力;其實這是我把我內心最害怕、最黑暗的那面投射出來在這號人物身上,因為我內心總是有個角落想要逃離這一切、想要叛逆、想要吶喊。但到最後,我都會像那位年輕人,乖乖地回到現實上認命地討生活。
阿鋒:
「阿鋒」,從字面可以看出「鋒」,指的是他的性格鋒利尖銳,也有取自「劍走偏鋒」的用意,所以故事中他的性格才會這樣極端,甚至為了獲取成功,用了不當手段,傷害他人,但他也象徵了人性的另一個黑暗面,和年輕人是用來對比的,最終走回正道,也象徵了,人不是完美的,善與惡只在一念之間的選擇。
阿德和他年幼的兒子:
至於禿頭男「阿德」,是故事中,比男主人公還要年長的一位人士,遭受的挫折也相對比其他人還多,承受的心理壓力也相對來說比任何人還要大;所以才會用禿頭(笑)代表形象。用「德」這個字,是因為他是故事裡唯一頭腦最清醒、最有智慧的人,因為他在年輕時,老爸當著他的面跳河自殺,自己的兒子又罹患罕見疾病而過世(我在故事裡沒有刻意說是哪種疾病,因為不是重點)。
所以我把他的人物形象設定類似像「上帝」一樣的人物,默默觀看著人世間的一切,該出手相救時就出手,該打擊犯罪時就嚴厲地責罰;所以有幾個他出場的特別重要場景,我都會刻意描寫人物和背景的變化,之後會在「場景刻劃」那詳細說一下;至於他那年幼早夭的兒子,我把他刻意描述成像「天使」般的人物,就像是上帝短暫送給人間一位帶來溫暖的小天使,照亮黑暗的大地和人心。
如瑛:
另一個故事中,唯一鏡頭比較多的女性腳色──「如瑛」,也是愛畫畫年輕人的伴侶,故事最後他們生了兩個孩子。對於她的外在形象,在第九幅中,一出場就描寫了「一名身材矮小、長長的臉上有著會發光的眼睛,且留著短髮的女子出現在他眼前。」而她心愛的另一半,也在第九幅的畫中幫她描畫了一張肖像畫:「畫中的白衣女子有著一雙哀傷但清澈的黑眼眸……」而「瑛」字代表著美好的玉,或者猶如玉一般的石頭和光芒。
我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不一定要長髮飄逸的美女,但一定要有一雙美麗的眼睛和一顆明辨是非的良善心。她是在年輕人低潮時遇到的人生伴侶,我覺得兩個相愛的人要長久走下去,一定要互相扶持去面對人生共同的難題,也對比之前年輕人的前女友。
(中場休息)
這邊來說一個小故事好了:當初二十幾歲的我在某小說平台寫完這故事後,設定時間發表上去後,隔了好幾個月,大概快一年了吧,乏人問津的小說(我自己也很習慣這樣的乏人問津了,因為在當時,我比現在的我更是一個非常不愛社交又更害羞的創作者),突然有一位男性讀者來留言,說非常喜歡我這部小說,滿滿正面鼓勵我的字語,說他被這部小說給激勵到,我真的可以從他的留言看出,他是真心喜歡我的這部小說。
好奇心的我,忍不住點進去這位讀者的個人頁面,發現他也喜歡創作小說,但他更愛畫畫,我看到他好幾幅自己手繪的作品發表在上頭,那些都還不是重點,重點是我點進去他的個人部落格,發現他是個從小身體就非常不好,常常需要吃藥和住院的人,但性格一直很開朗樂觀的小男孩,只是後來我就不常寫小說甚至放棄寫小說了,也不知道身體不好的他,現在過得還好嗎?但他的個人頁面的作品到現在都還留著(為了保護當事人,不方便說他的筆名),不過我一直很感激他當初喜歡我這部乏人問津的小說,讓我後續寫了幾部人生中的長篇小說。
(中場結束)
場景刻劃:
回頭來說,這部短篇小說,當初花了很多心思去描述場景和人物內心的轉折,而且有非常強烈的色彩對比和情緒變化,幫大家一一列舉出來。
第一幅:
「灰慘慘的工廠和死白的水泥大樓」對比「生命力旺盛的野花、野草」。
「曾經清澈的藍天、明亮的太陽」對比「黑沉沉的小河、灰濛濛的煙」。
「響亮的男嬰哭聲」對比「死白的醫院」。
「男人穿得五顏六色」對比「一名西裝筆挺的男子」。
「一個真誠的笑容掛在那乾淨的臉上」對比「他們沒有表情」。
第二幅:
「黑沉沉的小河漠然地度過歲月的變遷」對比「年輕人喘著怒氣說著說著,就哭了」。
「昏暗的家中、破爛的沙發、死寂的空間」對比「一首輕快又華麗的旋律」:這裡特別說明一下,年輕人在他前女友還沒跟他分手時,手機鈴聲是輕快地,分手後,變成哀傷的弦律。
「跑步的禿頭男又來嘲諷」對比「年輕人沉默不語,續續作畫」。
「一位漂亮年輕女孩,不悅地望著自己的那張肖像畫,並趾高氣揚地說」對比「男孩雙眼散發出的那種真摯、熱烈的情感」。
第三幅:
「人們依舊如行屍走肉般地走在路上」對比「有個小角落,不起眼的陰暗角落,有某種生命正在無聲無息地努力生長」:這裡特別說明一下,象徵廣大的資本主義社會對比年輕人在默默地努力追夢中。
「男孩望著他露出純真的笑容」對比「人本來就會死、暗紅色的天空」:這裡特別說明一下,這裡暗示小男孩身染重病,生命即將消逝。
第四幅:
「雷雨交加,年輕人穿著雨衣趕緊騎車回家中」對比「一名女人面色洋溢著幸福的笑臉,小鳥伊人似地挽著身旁男人的手臂」。
「昏暗的住家」對比「不熟悉的號碼閃爍著」:這裡特別說明一下,昏暗象徵現實的絕望,而小男孩打來的手機亮光,象徵著黑暗中的希望。
「水泥演藝廳」對比「那女孩宛如天籟的美聲,好像雨後陽光灑在草地上,那樣舒服、那樣空靈,告訴著我們生命還是有它的美好」。
第五幅:
「年輕人雙眼閃著激動的光芒、興沖沖地、主動地去關心和鼓勵他,替他加油打氣」對比「男子起先皺了皺眉、什麼話也沒說,回過頭去繼續嚴肅地低頭作畫、總是很沉默地板起臉孔來作畫」:這裡特別說明一下,這章節主要是阿鋒和年輕人性格的對比。
第六幅:
「暗紅色的光線」對比「灰色天空」。
「蒼白、瘦弱的男孩」對比「對著他微笑,身後的暮光」。
「不起眼的小房子」對比「一堆野草野花」。
「燭火下蒼白閃爍」對比「微笑臉孔」。
「畫筆在畫布上優雅地來回舞動」對比「狹窄陰暗的房間」。
「男孩帶著滿足的笑臉和兩幅畫作」對比「幽暗的屋內、僵硬的蠟油死黏在桌上」:這裡特別說明一下,小男孩代表希望,他走後,蠟燭燒完,也預示著小男孩的生命即將消逝。
第七幅:
「屋內的冰冷氣息」對比「燃燒濃煙的大煙囪意外地帶來些許的溫暖」。
「寒風如同尖銳的針毫不留情地刺進每一吋裸露的肌膚裡」對比「超商買杯熱飲」。
「他開心地走出超商」對比「流浪漢漸漸有了反應,他雙眼迷濛、搖晃著身軀」。
「空蕩蕩的房屋」對比「屋內燈火通明」。
「冷冰冰的水泥地板」對比「不停掉落的淚珠、刺耳的鏗鏘聲」。
第八幅:
「一直呆望著醫院、也不吃飯也不洗澡、靜靜地躺在床上,一天拖過一天」對比「和善可親、笑容可掬,大言不慚地講述他創作這幅畫的過程」。
「死白的天花板」對比「斗大的黑色螢幕閃爍了起來」。
「沉在黑暗深海裡的生鏽鐵塊」對比「一個清脆響亮的巴掌聲、憤恨地舉起拳頭不停地敲打著地板出氣」。
「聲嘶力竭地哭喊聲」對比「默默地流下了兩行淚水」。
第九幅:
「河水依舊黑沉沉」對比「五顏六色的野花和野草」。
「清澈的黑眼眸」對比「黑濛濛的天空」。
「小樹芽的盆栽」對比「巨大的工廠叢林」:這裡特別說明一下,用小樹芽暗示種下的希望種子正在慢慢發芽,巨大的工廠將會被摧毀。
「開朗笑容的孩童」對比「身髒兮兮,沾滿了油汙和垃圾,胸口還不停地淌著血,把腳下的草地染了一地的紅」。
第十幅:
「爬滿藤蔓、綠色草地」對比「水泥牆大廈建築」。
「灰色的小河」對比「野花、野草」。
「老人幸福的臉孔、慈祥的笑容」對比「一個人影鬼鬼祟祟、滄桑臉孔、歇斯底里地拉扯著男子的領口」
「發狂地大笑」對比「空曠的空間」。
第十一幅:
「牆上的畫作」對比「完全崩解毀壞」:這裡特別說明一下,暗示所有舊時代的一切將終結,未來充滿希望的種子將重生。
第十二幅:
「死白色的水泥工廠叢林」對比「斷垣殘壁、野草野花」。
「嬌小的身軀、執著堅毅的背影、雙紅腫流血的手」對比「瓦礫堆中」。
「一個頭的男人對著他微笑」對比「瀰漫一股強大的悲傷和沉悶的氣息」。
第十三幅:
「瓦礫碎石」對比「唯一還活著的種子、和那幅完整的畫」。
第十四幅:
「透白,甚至還夾雜著那許久未見的淺藍色」對比「灰濛濛的天空、震後的殘破景象」。
「阿鋒淚流滿面地緊握著阿德的手」對比「曾有人伸出手把我拉出黑暗,我嫌那光芒太耀眼,拒絕了」:這裡特別說明一下,這裡兩人的和解,代表上帝的阿德,和代表人性黑暗面的阿鋒,握手了,也就是神(這裡的神,指所有人心中的最高信仰)包容了人類的錯誤,原諒並接受了他的道歉。
第十五幅:
「河堤旁全都看得到植物的生命力,正在蓬勃發展」對比「老建築物內」。
「黑色短髮、紅通通臉頰的小女孩、真誠又開朗的笑容」對比「長辮子的小女孩、一臉愁容、聲音卻怯怯生」。
「中壯年男子蹲了下來,眼裡帶著笑意望著小女孩」對比「辮子女孩帶著怯懦的眼神,小心翼翼地望著他」:這裡特別說明一下,故事最後的結尾,是愛畫畫的年輕人變成中壯年人了,並送一幅畫給一位對自己沒自信的辮子小女孩,這裡是要呼應故事一開始,愛畫畫的年輕人在十二歲時,收到一幅阿德老爸給他的畫,而展開一連串的人生旅程,結尾是要接續新的未來,承上啟下和延續夢想和希望的概念。
最後:
這部小說,我總共詳細地描述了九幅畫作的場景,分別寫在這幾個章節裡面,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找找看,分別是哪九幅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