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科技/數位轉譯系列:數位科技導入場域的創新擴散~從展示設計/教學的實務想像談起
下面所分享的舊文在當時是兩個契機所寫的。
- 一個是:看到紐約當代美術館(MoMA)團隊重新脈絡化展區與展品時,在正式策展前所用的「Form-code model 形扣模型」模擬展佈技術與等比例「雕塑紙模替代品」。
- 另一個是:是我在展區設計構思教學中,導入類似的技術,但進一步用3D AR模型檔去讓學生透過「AR實境模擬」去測試。
在紐約時報~藝術與設計版的報導~「The New MoMA Is Here. Get Ready for Change.」報導中,特別介紹紐約當代美術館(MoMA)在經過3年整建期間,重新設計藝術家(畫作)間的對話,也讓經典畫作們有新的展示位置與且脈絡。且這些改變也是在嚴謹步驟與專業考量下完成的,所以文中也介紹了MoMA策展團隊如何使用等比例縮小的「Form-code model 形扣模型」(如圖)去模擬展佈空間,如何使用「等比例雕塑品紙模型」在實境現場中進行佈置擺設。
其實當時就有個想法,#其實可以用AR模型在實體空間測試展佈設計。因為,台灣的宅妝iStaging與IKEA型錄都做類似的應用,透過AR技術讓在購買前,就先在家中「虛擬」擺設,確定合用實在購買。
所以難道這樣的技術不能運用與助益於展佈工作中嗎?「#居家空間=#展佈空間」、「#AR3D傢俱= #AR3D展件」,這是非常簡單的邏輯。
【博物館科技/數位轉譯系列:展示設計教學的尺度實務】專文再分享之發佈時間是在2019年10月,後來在2020年3月,我再於【數位科技系列:Smithsonian Open Access資源的數位典藏策展實踐~以Artsteps創建3D虛擬展區】一文中,介紹我如何以「#SmithsonianOpenAccess數位典藏+#Artsteps3D展覽製作器」引導一票文科生在兩節課內完成可能是他們平生第一個3D VR展覽。就是因為開放資源與合宜的數位軟體,才使這概念在教學上被實踐。且我在「作業繳交區」的說明是這樣寫的:
「感謝大家的配合以artsteps去體驗App的設計與應用。從內容構思,到軟體操作,到發布設定,到分享宣傳等都是軟體製作應有的流程、功能,甚至是障礙(相信大家在發布分享時,已經有所體驗了)。以後還會透過Unity及相關軟體去體驗App的設計與應用。」
我一直認為AR可以引用作為策展工具,甚至是藝術教育資源軟體。我寫過【博物館科技系列:「數位鑑藏觀」與「數位AR實境策展」】、【數位轉譯/博物館科技系列:從偽互動(pseudo-interaction)談「AR實境策展」技術實踐】、【博物館科技系列:從展示科技談AR之應用與解析】等文,把概念、學理、技術都寫下來了。
此外,更看到聯合報報導【亞馬遜推出Room Decorator服務 透過AR一次檢視多款家具】,內文說道亞馬遜這款Room Decorator預計先開放約50%比例的美國境內iOS平台用戶體驗,預計未來幾週內才會全面開放所有美國境內iOS平台用戶使用。此次Room Decorator是2017年AR View的升級版,當時一次只能看一個家具,但此次推出的Room Decorator借助新版ARKit功能,讓使用者能同時檢視更多AR物件。目前Room Decorator已經可以使用在亞馬遜上架銷售的數千種家具,其中包含亞馬遜及第三方業者銷售商品。
所以,既然技術已經到位,數位科技導入場域的創新擴散就需進一步從想像去快速起步,我個人認為,,從展示設計/教學的實務去談,已經不是想像,而是可知且可行了的實務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