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苗栗-三義小壯遊筆記分享

搖百yaobite
·
·
IPFS
·

   這學期因為修習一堂通識課的緣故,有一份課堂作業是要在春假前完成一趟國內的小壯遊,且必須選擇「沒有去過的地方」,並繳交筆記心得。這次旅程的收穫意外豐碩,於是也分享到Matters,文內會提到許多我不夠了解或可能理解有誤的地方,還請大家不吝指教!文有點長,若願意耐心看完真是感激不盡!

   這次本來要一個人前往苗栗,但臨時起意邀請了Chloé - 一位來自法國的交換生 - 同行,而經過這趟旅程我發現我因此得到了更多,透過她許多對台灣的疑問,我發現我有許多不曾多加注意的事情,進而引發我對台灣文化、社會及歷史的反思,以及更多對自身文化的問題意識。而這次我選擇前往的苗栗,就在我的故鄉台中的北邊,而我卻對它非常陌生,在網路上也幾乎搜尋不到多少苗栗的資訊,只有少數一些觀光景點的分享。一開始想去苗栗,一方面也是想去爬火炎山,在從台中來回臺北的國道路途上總會經過它,被它特別的地貌吸引,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去。而我另外安排的景點,幾乎都是從Google地圖上看到,再一個一個點開來,依僅有的照片所選擇的。

   在做壯遊前的準備功課時,我也搜尋了一些關於苗栗的文章。一開始本來計劃走海線,但發現火炎山較接近的三義站是在山線,再加上有一篇文章提到過,苗栗的客家族群主要聚居在山線,而海線主要是閩南人(也因此媽祖廟及媽祖園區都在海線)。因為本身是閩南人,因此我決定將壯遊地點鎖定在苗栗市及三義這些山線地區,希望能藉此機會對客家有更多了解。


   我們一早從台北出發,約九點半到達苗栗。我們先從苗栗火車站附近的苗栗鐵道文物展示館以及鐵路一村逛起。鐵道文物展示館展示了幾台火車,而半殘破的鐵路一村比較吸引我,它是一幢失去了屋頂的老磚屋,裡面有一些鐵道一村歷史的展示,還有一兩件藝術作品在此展示,應是之前有跟藝術家合作。我很喜歡裡面繽紛的彩色磁磚鋪成的浴缸跟廚房。

   在這次行程中我原本安排了三山國王廟,但最後改去了玉清宮。第一天的行程我們都是靠 Youbike 以及雙腳來移動。玉清宮外面有一個獨立的舞台,舞台外部用大型的西洋樂器造型裝飾,裡面的舞台背景則是中國傳統故事畫,這樣有些粗暴的衝突感在台灣很常見,在此之前我其實也常觀察到台灣這樣的挪用及移植現象,並想像是否能在這樣的多元混雜基礎上找出更屬於台灣本土的文化樣態。舞台旁邊還有一個很大的園林造景,然而並不是像中國傳統園林造景般精緻的宮廷風,材料部分使用許多水泥來模仿石頭,上色則像是用油漆去塗的。原本看起來開放遊客攀登的路線只開放了一半。

   在Chloé 的詢問下,我發現我對於廟宇的參拜以及道教的神祇的了解非常淺薄,我只能指認出文昌帝君,而其他的神像我卻都不認識。有別於閩南人主要拜女性形象的神祇(媽祖、觀音等),在玉清宮看到的都是男性形象的神祇。我們跟一位賣香的婆婆買了四支香,我第一次拿到這麼粗的香(跟平常拜拜用的不一樣)。她問我是否是個道教徒,我跟她說我祖父母輩是,父母輩遵從祖父母的習俗但並不算是真正信奉道教,而到我則完全不能算是道教徒了,但我仍然會跟著他們燒香拜拜、拜祖先。令我意外的是,Chloé說這樣的現象跟她差不多,基本上有宗教信仰的比較是長輩,但她出生時仍然有受洗,所以可以在教堂結婚(這時我才知道原來要有受洗才能在教堂結婚!)。


   午餐後我們去了苗栗示範公墓。在搜尋關於苗栗的資料時我看到一篇關於福祿壽生命園區(禮儀公司園區)興建爭議的文章,自從爺爺去世之後,台灣的墓地以及殯葬文化就令我感到莫名地被吸引,似乎探索它們能讓我在恐懼、悲傷中找尋平靜的可能。


   離開公墓後我們騎著腳踏車來到苗栗高中附近的貓貍山公園及功維敘隧道。功維敘隧道於1903年完工,是台灣僅存的鐵道城牆式隧道,隧道口上方還有城垛式建築,作爲當初防禦的軍事設計,並屬於台灣已停駛的舊山線鐵路。功維敘隧道內現在裝設七彩的LED燈光,並且播放著台灣童謠(像是丟丟噹仔)還有火車進站的聲音,臺灣式的拼裝又再一例。Chloé跟我說苗栗真是一個鐵路之城,我本來還沒有特別感覺,可能因為嘉義阿里山鐵路跟南投集集鐵路等地方,都有鐵路園區,在台灣也很常看到鐵路文化博物館 ; 但結束旅程後再來查詢資料,才發現這些地方在興建當初都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台灣鐵路局的網站上介紹,舊山線鐵路工程難度高、是山線最後完工的路段,多指三義到豐原一段,在此段內就有7座隧道。為改善舊山線坡度陡、彎道大、隧道橋樑老舊、運輸效率低等缺點及避開屯子腳地震斷層,民國87年9月24日新山線全線通車,舊山線從此步入歷史(註1)。在這一番查詢後才發現,苗栗的確是個鐵路之城,雖然不像阿里山跟集集一樣是為人熟知的鐵路觀光熱點,但的確有其豐厚的鐵路歷史。也因為查詢後才得以串接這些歷史連結,我認為這也是臺灣觀光需要加強的部分:景點的歷史文化脈絡很多都是跳點式的,沒有將其他地方及先前的歷史脈絡一併連結起來,缺乏整體的規劃,也使得遊客只能走馬看花,簡介看完就忘。

   我們在貓貍山公園(註2)及功維敘隧道行走時聊了許多,包括Chloé眼中的巴黎藝術生態、以及巴黎美院跟北藝大的異同之處,以及從外國人對法國人的許多迷思,聊到目前黃背心運動的發展以及她的看法。她認為身處其中跟閱讀外界媒體的視角是很不一樣的,並且認為法國的年輕族群普遍不認為移民是搶奪他們工作的罪魁禍首,因為他們這一代本身就充滿了上一代移民的子嗣,這樣的想法主要來自上一世代,而黃背心運動最後與一些極端團體如右翼及反猶太、反移民主義的結合,卻印證了保守反動勢力往往與當地的基層勞工密不可分,這樣的關係真的很令人難過,她說。後來因此聊到了在台灣的外籍勞工,我說移工們主要來做的都是臺灣有人力空缺、自己人不願意做的工作,還拿較低的薪水,在台灣的待遇因為仲介制度及台灣人的歧視,普遍是非常差的,卻仍然被綁上搶工作的箭靶 ; 她聽完則說這樣的情況跟法國差不多。看了台灣許多社會議題的發展,以及閱讀了幾篇關於黃背心運動的文章後,發現現在普遍有一個現象:政治正確、左派,往往離這些目標所在意的「基層民眾」是很遙遠的,而右翼保守反動勢力的支持度越來越高,這也是現在全球化所面臨的難題,幾乎難解。

   在逛貓貍山公園時,我們停下來買了兩杯咖啡喝,意外發現老闆的兒子也是北藝大美術系畢業的,老闆熱情地跟我們聊他的女婿種的香菇、他兒子現在做的工作。繼續路途時Chloé聊到葡式蛋塔,並問我台灣是否被葡萄牙殖民過,而她這樣問的原因是因為蛋塔在台灣非常常見。說實在的,我自己很難有這樣的觀察,因為歐美各國的文化影響對我來說難以分辨,也因此這次跟她一起出遊是非常有趣的,而我有點意外的是,她覺得臺灣這樣多元交雜、隨著統治政權而更迭的歷史令她覺得著迷,聽到的同時在心裡有點感動,或許這樣游移不定、沒有強大中心的文化樣態正是我們台灣的特別之處,也應該加以了解及把握。

   離開貓貍山公園後我們就前往民宿。民宿主人非常熱情,並且對外國人感到很好奇。晚上我們吃了民宿主人推薦的麵館,有特別的葫瓜水餃,並稍微逛了一下夜市就回來休息就寢。


   隔天一早我們就出發搭火車前往三義,到三義車站後就搭計程車前往火炎山登山口。第一天下午還略為飄雨,但第二天是個放晴的好天氣,走一走就出了汗。火炎山比我想的更陡峭,時不時需要停下來喘口氣,路程前2.5公里不斷可以欣賞到地形切割面的礫石岩壁如火焰燃燒,荒涼峽谷的景色壯麗。火炎山為一礫岩惡地地形,地形陡峭惡劣,不適合農林業的開發利用,倖而保留了相當豐富的臺灣原生植物馬尾松和金毛杜鵑等,是目前臺灣最完整的馬尾松原生林區(註3)。而特殊的光禿峽谷景觀則為向源侵蝕所造成,並逐漸形成大型的聯合沖積扇 ; 地質條件惡劣,豪雨時易發生土石流,整治不易,而鄰近國道的交通位址方便,也造成砂石場林立及盜採砂石盛行。

   在爬山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了火炎山這條開放路線的特殊之處:她的步道多用自然工法,有些路段就只是一條沒有草木的小徑,有些路段以現有的石頭重新配置成階梯狀,輔以用鐵絲捆綁固定的木樁扶手,與台灣許多的山林木棧步道很不一樣,與環境的融合度很高,不只外觀好看也尊重自然。沿路上我看到了一些白色的落花,心裡猜想會不會是油桐花,回去後問了媽媽發現果然是。Chloé對自然環境的觀察十分敏銳,她時常提出一些我無法回答的問題,像是好奇現在鳴叫的鳥是什麼鳥、或是發現何時開始鳥鳴增加了,讓我不禁暗暗砥礪自己多加注意周遭的環境。過了2.5公里處後,沿路的林木增加了,也逐漸看不見紅色的峽谷。時已中午,山上起了霧,我們已逐漸開始下山。後段路程我們經過了一處群聚許多登山客的空地,還有一兩桌裝備及補給品十分齊全、幾乎像在吃大桌菜的隊伍,我們在鄰近的長椅上坐下休息,馬上被熱情地請吃水果跟泡菜,並給了我們一瓶水,原來他們是友熊登山隊,火炎山這條開放攀登的步道好像主要就是他們在整理的,沿路許多標示牌也是他們放置的。之後前往出口的路段是大小的鵝蛋型石頭構成,走起來較為吃力。在走到接近平路的地方時,看到了幾棟屋子的牆面上寫著許多引用自世界各國名偉人的「名言佳句」,用意令人費解,或許目的是用來砥礪自己與他人吧!還有一些是自創的詩詞,也書寫在牆面上,台灣總是有一些突破框架的想像力及創作力。

   下山後我們打給早上載我們來的計程車司機,後來是他兒子來載我們到龍騰斷橋,這位先生人很好,為了怕我們在那邊不好叫車,直接在那邊等我們逛完載我們回三義車站。龍騰斷橋我在很小的時候有去過,再次造訪總覺得跟當初在照片裡看到的不太一樣。龍騰斷橋原名魚藤坪橋,也是舊山線鐵路的一部分,但在1935年因不敵關山大地震的震盪而損毀嚴重,於是拆除有安全之虞的鋼樑,留下磚拱橋墩,也就是現在的龍騰斷橋。Chloé於是跟我聊到地震,她說歐洲幾乎沒有地震,也因此幾乎沒有這種崩塌斷裂的建築物景觀,一直非常習慣有地震這件事情的我,才忽然驚覺台灣地理的特殊性所造成的景觀差異。歷經兩天的早起又整天奔波,我們這時都已十分疲累,並且不好意思讓司機等太久,便踏上了歸途。


   這次壯遊前本來對於如何在苗栗壯遊有點擔心,因為資料極少,又對當地不夠瞭解,擔心會不會走馬看花、看不出個心得來 ; 但這次意外的收穫良多,我想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有Chloé同行,也因此我更加體會了壯遊的核心精神:透過不同的眼光,發現當地與自身的異同與連結,將旅程中令人在意的部分筆記起來,再去做更深入的研究,就又會有了下一次探訪的動機。像這次關於舊山線鐵路、閩南與客家族群、以及火炎山的地質特色,就是我結束旅程後想要再去深入了解的部分,而我相信,在這次的研究過後,我會更有方向、更有動機地想要再度到訪這些因為有了理解所以更加迷人的地方。



註1 臺灣鐵路管理局,舊山線簡介 https://www.railway.gov.tw/Taichung-Transportation/CP.aspx?SN=13909

註2 維基百科 - 苗栗縣名由來

苗栗縣縣名來自原住民道卡斯族巴利社(Bari),其社名之原住民語意為平原。最初遷移至此的客家人與閩南人以其音近似靈貓科動物貓貍(俗體字作貓狸)之發音,即以此作為地名。其後官方文書亦有使用近音之貓裏、貓裡或貓里者。清光緒15年(1889年)臺北府新竹縣分拆為2縣之際,將貓狸依改為近音雅字之苗栗,以作為新的縣名及堡名,其後沿用至今。

註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由紅層地貌談火焰山與火炎山(二)—苗栗三義火炎山

http://edresource.nmns.edu.tw/newsletter/ShowObject.aspx?id=0b81a1f92d0b81da1ee00b81e26cf1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搖百yaobite1998年生,藝術工作者,臺灣臺中人,現就讀北藝大美術學系碩士班。作品以影像及空間裝置為主,經常以一種斷裂而雙生的狀態為核心,試著揣摩影像及空間中的複合時間性,捕捉並囤積著日常生活中的雜訊。在創作練習之餘也觀察與他人創作之間的差異與關聯。除了剛開始寫點評論,也寫點歌詞。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我」們和一些我喜愛的作品I:村上春樹〈第一人稱單數〉

睽違已久,如何描述一檔記憶中的展覽?不可能的時態練習:黃點點《關於髒掉的檸檬黃色》

鄭文豪、劉書妤《冶煉是水氣》:時空的合成與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