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unn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报业辛迪加丨中国的想象力赤字

sunne
·
中国领导层患上了愈发令人担忧的想象力赤字病。
图源:Tao Zhang/Getty Images
原文截图

中国的想象力赤字

史蒂芬·罗奇(STEPHEN S. ROACH)

中国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

其渐趋通缩的债务密集型经济表现严重不佳。其政府已卷入与美国的一场大规模的超级大国冲突中。它正眼见证一场人口危机发生。最糟糕的是,中国当局应对这些挑战,更多是利用过往的意识形态和陈腐策略,而不是突破性的改革。针对棘手问题的富于想象力的方案严重缺乏。

过去二十五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作为中国问题上的坚定乐观主义者,我不曾轻易得出这个结论。我在耶鲁的课程《下一个中国》(The Next China)论证了中国增长模式的强有力转变,即从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为国内消费驱动型经济。

是的,我有担心过,在退休和医保方面都漏洞百出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可能造成由恐惧驱动的预防性储蓄增加,从而抑制消费需求。但我将这些担忧更多视作挑战而非风险,仍然相信中国最终将实现经济再平衡。

我开始产生严重怀疑是在2021年,彼时,中国监管机构对一些互联网平台公司大开杀戒。考虑到这一轮致命的攻击指向了企业家,我警告说,“动物精神赤字”正在不断攀升。在我的最新著作《意外冲突》(Accidental Conflict)中,我扩大了自己的关注范围,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共同富裕”运动的意蕴纳入其中,这场运动针对的是中国冒险家的财富创造。然后,一年前,我认输了; 在《一个中国问题乐观主义者的悲叹》(A China Optimist’s Lament)一书中,我认为中国政府对国家安全的新一轮执迷将进一步削弱中国经济动能的潜力。

我已因这一立场转变而背负了相当多的骂名,尤其是来自长期持有偏见的美国政客和他们的媒体伙伴的批评意见。令人惊讶的是,中国人对争论的态度更加开放,特别是关于“下一个中国”开始看起来更像“下一个日本”的可能性。过去几个月间,在对中国的一系列访问中,我与包括高级官员、商界领袖、学者、以前的学生和朋友在内的形形色色人士讨论了这些担忧,得出了三个结论:

首先,中国应对经济疲软的政策是不开明的。政府正依靠它长期以来所称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2024年经济增长5%左右(3月,李强总理将在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这一目标)。正如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那样,中国正再度诉诸大量现金注入的蛮力,设法应对当下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融资工具和股票市场的重大混乱。

其次,这一短期的反周期策略无法有效化解中国的长期结构性问题。据联合国估计,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已在2015年达到巅峰,到2049年将减少近2.2亿。基础经济学告诉我们,用更少的工人维持国内生产总值稳定增长,有赖于从每个工人那里获得更多的附加值,这意味着生产率增长至关重要。但因中国目前从生产率较低的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多支持,且生产率更高的私营部门仍承受巨大的监管压力,生产率加速增长的前景显得黯淡。

最后,政府持续强化对国内安全的专注。最近针对军队的反腐举动,以及对私营部门时断时续、眼下再度展开的监管打击,正是如此。例如,游戏行业再度面临严密审查,对若干高调的外企高管也是如此。此外,最近结束的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强调了意识形态纪律作为一种基本价值观的重要性。为此,共产党实际上已经接管了一些顶级教育机构,其中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福州大学。

我最担心的是中国的生产率,尤其是目前,人口的老龄化正在折损中国的劳动力。生产力对中国以市场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对资本主义经济一样重要。学者们已经注意到生产率增长的几个重要源头——技术、人力资本投资、研发以及国民产出组合中的产业间转移。现代增长理论的提出者、已故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对这一点有最恰当论证,解释了劳动力和资本对产出的实际贡献之后,他将生产率视作技术进步的“剩余”代理。

1994年,在发表于《外交事务》的一篇著名文章中,思考经济发展的保罗·克鲁格曼赋予了索洛的增长解释框架以令人兴奋的意义。克鲁格曼认为,高速增长的东亚四小龙所夸耀的经济表现,反映了通过建设新产能和将低生产率的农村地区的工人带到更高生产率的城市而实现的“追赶式”增长。在有关亚洲金融危机的富于先见之明的警告中,他强调,这些经济体最终未能将索洛剩余生产率中蕴含的鼓舞人心的天赋贯彻到底:不妨称之为缺乏想象力。

最近三次访问中国,也令我得出了类似结论。中国领导层患上了愈发令人担忧的想象力赤字病。他们根深蒂固的反周期政策思维,与日益加剧的通缩风险格格不入,而迅速老龄化的人口与严重的生产率问题之间致命的相互作用,又加剧了这种风险。与此同时,政府正在通过一系列规章扼杀创新,试图从意识形态中汲取灵感。

没有一个更富于想象力的经济管理进路,中国可能继续停滞不前,无法集结其改革者在过去曾极为成功利用了的那种勇气。

(作者曾任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目前是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本文原题“China’s Imagination Deficit”,由报业辛迪加发布于2024年1月26日。译者听桥,对机器形成的初步译文有校阅和多分段。)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