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育關鍵在OMO

FredLaw
·
·
IPFS
·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各行各業停擺,生意固然大幅萎縮,日常生活亦大受影響。商業和消閒出行都成為禁忌,更可怕的是,沒有人知道社會何時回復正常。在這惡劣環境下,有一門生意彷彿一枝獨秀,儼如商機無限。這就是「線上學習」(Online Education)。

就全球範圍而言,線上教育其中一個里程碑是2012年MOOC的爆炸性登場。MOOC代表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公開線上課堂),讓不少世界一流的教授或學者可以通過網上授課,免費與全球各地學子分享知識及心得。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亦大大促進了線上教育的發展。時至今天,愈來愈多網上教育平台提供數以萬計和內容包羅萬有的長短課程。

然而,線上課程始終有很多缺陷及不足之處,未有充分發揮其影響力。線上課程的「完成率」異常偏低,意指不少學員報讀後,未有完成課程便中途而廢。維基百科中的介紹,便指MOOC的「輟學率」超過90%。

可以說,線上教育方興未艾。它的潛力仍然有待開發。眼見世界各地推出很多線上課程,但極其量只發揮少於10%能量。要釋放其餘90%能量,需要突破。以下我嘗試勾劃出理想的線上課程︰

首先,必須將線上教學等同於線上授課的誤解消除。特別在近月來,由於學校普遍不能如常上課,很多教師都採用線上授課,通過直播或錄播將老師的講授在網上傳播出去。

即使在沒有疫情之前,很多人的印象仍然停留在「線上學習就等於網上聽講課」。這其實是大錯特錯。線上教育的精粹,在於運用線上的資源來學習,學員可以通過網上不同媒體和途徑來學習,不需要依賴老師講授。單是運用網上資源來講課,是浪費了很多線上學習的機會。

整合資源 翻轉學堂

其次,我們要迎接OMO教育的出現(Online-Merge-Offline),意思是線上與線下的活動要整合起來。正如零售行業一樣,已不能把線上與線下活動分割開來,而要將兩者整合起來。同樣,任何線上課程不應只是單純運用線上資源,而要與線下活動有機結合。一方面,傳統以線下為主的課程,必須加添及善用網上資源作為重要補充;另一方面,過去以線上為主體的課程,必須改變忽略或刻意減少線下活動的安排,重新設計整體課程,讓線上及線下活動互相補足,發揮最大的整合效應。

第三,在OMO的基礎上,翻轉學堂的形式是勢所必行。所謂翻轉學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一種嶄新的教學方法。意思是課堂上不再由老師「講課」,而是將要講的內容事先發給學生閱讀和消化;上課時大部分時間用作提問及討論。由於學生可以主動在網上搜集資料,他們的準備可以相當充足,課堂上的火花及收穫因而更大。

第四,過去線上課程最為人詬病的是缺乏人際接觸。師生間和學生間都缺乏聯繫、交流、切磋,徹底忽略在教學過程中人際互動的必要性。線上課程設計最大的挑戰,是重新界定「老師」、「助教」、「學員」的角色。「老師」要成為「主導師」Chief Learning Facilitator(CLF),「助教」則是Learning Facilitator(LF),「學員」是Active Learner(AL)。

CLF是整個課程的設計師,對要學習的內容有系統性的認識,對線上資源及功能有全面的了解,能夠設計出讓學員保持高度學習動機及興趣,又輕鬆愉快地進行學習的流程。

助教角色 舉足輕重

LF的角色也是舉足輕重,但一直被忽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成本。早期的線上課程,過分追求「大規模」,以為運用科技便可以低成本運作,這是致命的錯誤。差不多所有關於線上課程何以如此高「輟學率」的分析,都顯示「孤獨學習」是一個主因。

近年來,已愈來愈多線上課程加上Learning Facilitator的角色,由他們擔當小組輔導的重要任務。這是否意味成本會大增?絕對是。關鍵在你想有5%的完成率,抑或60至70%的完成率。有Learning Facilitator的存在,才有機會發揮「高科技,高觸感」(HighTech, HighTouch)的作用。

AL是指學員要成為主動學習者。這本來是明顯得很。我們經常詬病的「填鴨式」教育,在網上課程中一樣可以出現。假若學員是被動的學習者,我們便只有「高科技填鴨」。所以學員必須是主動學習者,線上課程才有意義。

這牽涉到整個課程的設計,包括收什麼生、如何收生、如何收費、如何進行小組輔導、如何評核成績等。可見,雖然線上教育的需求異常龐大,但能真正針對社會需要善用科技,教育創新的例子並不多見。疫情肆虐,百業蕭條的大環境下,期望一些教育或非教育機構,異軍突起,開拓出嶄新的「線上結合線下」(OMO)教育課程,將會切中時弊,掌握商機,造福人群。

「仁人學社」不單會全情投入此領域,並會建立網上平台,讓不同機構交流經驗,互相切磋,有興趣加入此行列的人士或機構,不妨參閱https://bit.ly/efg-omo

作者: 謝家駒 仁人學社聯合創辦人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FredLaw專注社會創新, 閒時在大學講授不同界別可以如何創新, 仁人學社董事, 會轉載同事研究文章
  • 来自作者

《衞報》數碼轉型成功 共益企業影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