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回顧]青年旅館裡的,對話和故事。
最近在整理一些以前寫的文章,本文寫在2018/3/24的臉書粉專‘’旅人找上門‘’,當時在台北的青年旅館,回顧我的生活,有五六年以上的時候大都這樣的,人來來去去。
在疫情持續的2021年,我們很久沒看到說著不同語言的人、交流的機會也變少了,我想起那些不同國籍的人流轉在四周的回憶,想跟matters們分享。
----------------
跨文化短篇,這一個禮拜遇到的故事。
那一個晚上,我們在微雨的九份,來自台日韓三國的人們坐在同桌聊天,不避諱的談論政治,是個蠻奇妙的狀況。日本客人說來到台灣他覺得有點愧疚,因為殖民歷史,他蒐集了一些故事,然後就越覺得當時的日本對待殖民地的人是很嚴酷的,他說的當下讓我突然發現為什麼我覺得這三國的人聚集在一起,能在同一場合對話是多麼珍貴的事情,因為我們的上上一代,從來沒有機會可以這樣對話,平等地對待過去的殖民地和宗主國的身份,而這些是因為時代變遷的關係。
----------------
日文課。在我所工作的青年旅館裡最近在辦一個藝術彩繪計劃,因此我認識了日本藝術家Ayako,想跟她多學一些日文,但我們當天也談到了日本對於戰敗後的態度,以及日本對於教科書裡應該要誠實告知國民他們當時所犯的錯誤,透過教育讓下一代也知道當時的狀況。在日本住的時候,會常常看到新聞說原子彈和日美關係,但對於戰敗或是大規模屠殺這件事,相較於德國,似乎還是避重就輕。Ayako說,有可能是因為上一代人還活在那樣不那麼遠的歷史裡面,因為怕傷害他們所以不敢提及一些事情,這是他們的溫柔,有些歷史也是她自己上網找資料並閱讀之後才了解的(像台灣以前是日本的殖民地這種歷史,以前有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當時我也跟Ayako說了我的看法:我覺得教科書是很重要的,因為在高中畢業之後,很多人並不會再閱讀,也不會再對歷史事件有興趣,所以在高中時期所讀的歷史教科書內容,就是他們對過去認知的全部了,所以政府有必要在課本裡面說明史實,因為那會影響所有國人對於歷史的不同立場以及看法。
還是要透過對話,才會了解對方立場和想法。
----------------
印度客人,跟他聊了一個多小時,他跟我介紹印度地理,還說因為當地地方方言太過複雜,所以各區播放自己的電影,每個地方放的電影都不一樣,所以可能北方人從不知道南方人看過的電影,他還告訴我說我看過的印度電影可能比他還多,比如說我的冠軍女兒,雖然很有名,但也不是全印度都知道。種種語言以及宗教隔閡,就像一個國家裡有不同的小國或聯邦一樣,造就了印度的多元及岐異性。
客人二十五歲,已去過27國,我還是問了一個老問題,為什麼會想留在台灣開店,而不是其他地方?
(畢竟有很多東西是我們置身其中而看不到的,我們想往外走,但有時候都不知道這塊土地美在哪裡。)他說這裏很鬆,很自由,拿北歐來比,當然風景沒那麼好,但那些風景優美的地方,除了漂亮以外,有時候其他的東西什麼都沒有,這裡的人很有禮貌,人與人之間也剛剛好,沒那麼緊迫,也沒那麼疏遠。
(是這樣啊。)
-----------------
在廣東工作的鄧鄧,她實在是一個很可愛很大辣辣的女生,蠻直率的,唸英文系的她畢業之後從事外商工作,第一次來到台灣,我也一樣問了她對台灣的觀察:她跟我說,她的朋友圈裡的人,來過台灣之後回去都沒有人說不好玩的,我們的小吃多元性實在太多了,還有些小地方值得提:捷運站裡面給殘障人士和拿大行李的閘門,在廣東根本不會有,還有地鐵站的廁所,台北每個捷運站都有,但在廣東或是香港你就要憋著去商場裡面,蠻沒人性的。
(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卻會是其他人所驚訝的。)
所以人為什麼來台灣,或是留在台灣的理由,實在太多種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