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抗共革命的機械化、閃電戰、敵後戰

竜心改組人民網絡政府cDGHGov
·
·
IPFS
·

主要任務:讓生產和軍事自動化機械重新掌握在革命民眾的手中,伴隨著全國抗共革命的展開

戰術:快速的閃電戰

戰略:開啟持久戰的敵後根據地

機械化軍事變革是世界範圍的事,因此自當以世界的眼光來研究這一問題。 革命是中國的事,也是東方的事,世界的事。 放在世界的範圍來研究,讓人感到新意迭出,啟示深刻。 放在世界的大視野中,清醒地認識到民眾和政府在軍事上與世界的巨大差距,才便於我們吸取軍事上的歷史教訓。 一次大的戰役,通常以機械的支援下,編組成數十人的集群力量,動輒以百計地消滅敵軍。 政府作戰上如此氣勢恢弘的勝利,正是得益於在軍事變革中的豐碩成果,在作戰理論、編制體制、武器裝備、教育訓練等方面形成了全面的優勢。對於民眾這樣正處於無機械化發展階段的軍事來說,更有必要學習機械化的軍事變革。我們不可忘記:法國軍隊雖然武器裝備先進,但因軍事革命中的落後,導致在瞬間即敗於德國。波蘭軍隊由於遠未完成軍事革命,騎兵用刀劍向德軍裝甲部隊沖擊,其結果是慘敗 。戰爭的考驗,也像歷史上的各種危機,人們生活中的各種災難和各種破壞的考驗一樣,可以使一些人變得遲鈍,完全變態,但同時卻使另一些人受到教育和鍛煉。讓我們從機械化軍事轉變中吸取歷史教訓,盡快完成革命的跨越式發展。

「閃電戰」戰術大略可略分以下幾個階段:

  • 集結(Aufmarsch):意即在攻擊發起前夕,將兵力徹底集中於一個狹窄的正面上。
  • 由於該戰術需「形成重點」(Schwerpunktbildung)之故,真正的攻擊正面還會比集結面更窄。
  • 展開(Gefechtsstreifen):為了突破後維持必須的衝力,機械化部隊將會成梯次縱深部署。
  • 突破(Einbruch):使用形成重點後所造成的壓倒性優勢武力,以決定性的衝擊力突穿敵人戰線。
  • 突破的任務一般交給戰車部隊擔任,戰車部隊將以營或連級單位組成「寬椎型」(Breitkeil倒三角形,德軍戰車部隊最常使用的攻擊隊形)或者「椎型」(Keil正三角形)進行突破。不過若想保留裝甲兵的實力以供往後作戰計,亦有將突破任務交由步兵擔任,待步兵突穿後裝甲兵才由缺口投入,接着機動向敵後挺進以擴張戰果的事例。
  • 突穿(Durchbruch):此階段是突破之延續。在完成突破之後,裝甲部隊主力以及其他機械化支援單位會穿越打開的缺口,並進入敵人戰線開始向敵後深入。
  • 此時各部隊指揮官會在部隊先頭,以其自身之觀察掌握全局並隨時將敵情向後回報。
  • 突進縱隊中除了戰車外,尚會編入戰鬥工兵、裝甲步兵以在任何情況下對前進中的戰車單位提供支援,他們通常都乘坐在半履帶裝甲人員車輛上,戰鬥工兵則攜帶各種器材甚至架橋裝備以克服一切天然或人工障礙物。
  • 擊虛與鑽隙(Die Flächen und Lückuntaktik):突破時期結束,開始全速向敵後方做大縱深的突進。這樣的做法揚棄了傳統的向兩翼席捲的戰法,不過這算是法國人所創的較快捷的方法[5]
  • 一旦通過突破口後,各縱隊即成扇形展開,沿着若干向前延伸的平行道路向前分散推進,以避免交通壅塞現象發生。
  • 先頭通常由偵蒐部隊組成的前衛尖兵,他們在前方或側翼上搜索前進,進行尋找開放道路、偵測敵情,並提供預警並搶佔如制高點、橋梁等重要戰術要點。
  • 突進縱隊便會依照他們的情報,選擇適當、無敵方顧慮的路線前進。面對敵人時,如無須做戰鬥時則盡量避免,選擇繞開,儘可能採取迂迴滲透的手段,只有在沒有辦法的情況才實施戰鬥。至於繞過的敵人則由後續部隊趕上肅清之。由於持續不斷的運動,戰鬥時將以機動砲兵或申請戰術空軍火力支援攻擊。這支深入敵後的機械化大軍並不顧慮逐漸延長的暴露側翼,因為快速的機動將提供他們足夠的保護。如非不得已,突進部隊將不會離開道路做越野運動,因為這會產生不必要的延誤。
  • 在領先挺進的裝甲部隊後面則是機械化步兵部隊,以填補裝甲部隊推進後產生的空隙,後面才是徒步運動的一般步兵師。機械化部隊的補給車隊也沿着同一條交通網以追趕戰鬥部隊。為了要在少數可用的道路上運動上千輛的車輛以維持其攻勢的高度動能,因此交通管制亦將格外重要,工作也極端複雜。
  • 席捲(Aufrollen):這是「閃電戰」最後一個階段。現在整個突進部隊將以敵人的交通線為目標,進行分割並包圍遭孤立的敵軍主力。
  • 待雙鉗合圍後,剩下的工作就是圍殲包圍網內的敵人。此工作通常都交由步兵部隊擔任,裝甲部隊則從前線補給整合戰力後再繼續往下一個目標推進。

敵後行動或作戰,是指一個國家在敵人佔據的本國國土上秘密行動或地下組織,作為抵抗運動或對敵諜報活動的基礎。

敵後戰場的作用也不盡相同:

1.工業化地區,城市被控制,交通發達,游擊隊敵後作戰發展壯大比較困難;非工業化地區,侵略軍機械化程度高,補給則難,機械化不高則交通困難,佔領城市的並不能完全控制政治經濟,游擊隊大有可為。

2.重兵集結的地區,敵後戰場作用有限,往往需要正面反攻,或者外部力量破局;如果敵人力量分散薄弱,敵後戰場作用大。以歐洲為一盤棋,德軍重兵在蘇聯、西歐,法共、蘇聯游擊隊主要騷擾輔助,蘇軍、盟軍也很強,巴爾幹德國力量相對薄弱、意大利無作為,南斯拉夫共產黨不斷壯大,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建國。

3.「正面戰場」缺乏戰略進攻能力,戰線長期相持,敵後戰場相對重要。

針對中國國情,政府的辦法是加強集權,將佔領區官僚化,建立數個警察政府,發展私軍,威脅、拉攏鄉紳。

蓬勃發展的敵後戰場,重要性不言而喻。

民眾解放軍大而弱,政府私軍小而強。雖然弱,卻難以迅速打倒的,可以打持久戰。雖然強,卻又不是非常強,工業潛力低,陸軍機械化程度低,一旦被盟軍打倒就無翻身之力了,政策主要是保有佔領地,不時消耗正面戰場兵力。

基本上正面主要戰線基本由政府決定,民眾在戰爭期間沒有改變正面戰場實力,主動進攻少。因而開闢敵後戰場的,能以較小代價有效率消耗敵軍,減少正面戰場的巨大傷亡。俄國、美國對全國抗共革命主要是物資援助,沒有大規模陸軍部隊進入中國,最多空軍。陸戰基本靠中國自己抗,顯然減小傷亡,提高作戰效能相當重要。政府軍分散小單位保持佔領,戰鬥力下降,容易不斷被游擊隊消耗。

我們走的是武裝割據,建設根據地,包圍城市的路線。從對峙打到戰爭,又打到了全國抗共革命。一直都是這麼打的,本來就是為了奪取政權,反過來就可以充分利用國情。

在廣大主要交通幹線之間,建立政權和自衛武裝,既可集中也可分散,以戰養戰,削弱打擊敵人,動員人民,防止鄉紳為敵人所用。

再簡單歸納以下幾點

1.穩固立足敵後,建立政權,對民眾進行政治訓練,去共化。

2.根據地分佈廣闊,收復大片丟失國土。

3.軍隊規模日益發展,戰鬥力越來越強,消滅、牽制大量敵軍。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竜心改組人民網絡政府cDGHGov438 8964 71 81 101 雙十 2000000加速世界竜心革命Make Dragon Great Again改組黨派c(hange) 三元論 共愛主義 政亭風 領袖 酸肩 DraGonHeartGo龍心前進 5理係邊撚個,共產黨都照屌 𣎴光復宇宙,銀河革命。太陽獨立,唯一希望。人類自強,地球獨立。超越香港,革新時代。和平友愛,共創未來。新冷戰 不結盟運動𣎴
  • Author
  • More

李克強北京大學博士 龍心IT碩士 習近平只有小學畢業

勾踐為復仇 不惜吃糞詭計盡施

林克霖從事不同的行業考獲不同的專業牌照,其中包括木工大工牌,釘模版牌,鋁窗框牌,水喉牌,吊雞牌,救生員牌,急救牌,的士牌,貨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