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可以「帶著走」的專業能力

PatrickWong
·
·
IPFS
·
以職能角度思考職涯產業的發展方向

先找到自己的定位,再選「對」的產業

相同的職位,會因為在環境的特性而有「專才」跟「通才」之分(這兩者相關文章很多,在此不再贅言),兩者之間的界線有時真的沒有那麼清楚,而我的目標是作「通用型專才」。

自己若想朝專案經理的路邁進,與其投入某個產業的專案部門,從專員慢慢做起,不如直接投身於管理顧問業,以外部專案團隊去解決組織內部問題,除了學到完整的專案管理技能,也培養短時間釐清現狀的能力。隨著解決的專案越多,見識產業百態,學其精華,待未來轉任其他產業的PM,便擁有更廣闊的思維跟眼界,帶領團隊解決問題。

在職涯的摸索期,為什麼選職位比選產業優先的原因。如果先選產業,所處的部門若非重要單位,付出的貢獻往往很難被看見,而且能學的東西有限,得靠自己摸索。

先知道自己有興趣或是適合的職位,之後尋找該職位在哪些產業中是主要的核心群體,如此一來更能迅速培養專業技能,待爾後跳到其他產業,展現自己的強項。

這就是所謂專業於自己領域,又通用於不同產業的「通用型專才」,既培養了一技之長,又保留了未來選擇產業的彈性。

可以帶著走的硬實力

每個職涯階段都會學習到硬實力( 學歷、證照、專業技能等)與軟實力(領導力、價值觀、個人特質、為人處事等)。不論哪一種,我更傾向於學習可以「帶著走的」硬實力,用資產的角度來說,則是傾向「輕資產」與「無形資產」的硬實力。

用資產的角度是代表什麼意思呢?先簡略解釋一下各資產的差異:

  • 重資產:資本、技術投入大、門檻高的有形資產(廠房、機台、設備等)
  • 輕資產:剔除投資較大的重資產,投資於其他資產(人、研發、品牌、軟體、銷售、服務等)
  • 無形資產:沒有可辨認的實物形態(專利、商標、著作權、Know-how 等)

敘述那麼多,只是要點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意識到自身的專業技能是「依附」在什麼樣的資產上?

如果我在台積電工作3年,專門操作一台價值一千萬的半導體製程機台,現在想換工作,這時面臨幾種選擇:

  • 選擇1:到別的半導體公司當主管(產業相關)
  • 選擇2:到別的半導體公司當有經驗的機台操作員(機台操作經驗相關)
  • 選擇3:到別的產業領域發展,放棄機台操作經驗,從零開始(硬實力無用,僅剩軟實力)
  • 選擇4.其他選項(暫時不考慮)。

在已累積的資歷下,專業能力依附於重資產上,要轉換跑道時,由於重資產無法輕易取得或變動,自身價值也被綁定在特定的產業或企業中,一但跳脫環境,擁有的專業能力可能就變得一文不值。

用上述換工作的例子,要去哪裡找像台積電一樣操作著半導體機台的工作?是有三星、中蕊等晶圓代工半導體製造廠,但選擇終究太有限,專業技能一旦離開當下的環境,外頭的職位、待遇、福利可能都沒那麼好,積累的專業技能也無法繼續深化。

反觀程式設計師,他們可以選擇參與到各產業中,幫助產業進行優化;也可以架好設備跟軟體,獨自在世界各地、24小時接專案寫程式。他們可能買不起一台一千萬的機台,但只需要五萬塊一台的筆電,便可以向全世界展現他們的才能。

同樣是專業技能,程式設計師呈現價值的方式卻比台積電工程師彈性許多,這也是「輕資產」(筆電)與「無形資產」(程式撰寫知識)結合產生「可以帶著走」的硬實力;若是知識工作者,專業技能依附在大腦中(無形資產),外在的各種工具,都是用來展示自己價值的輔助器。

人有一種天性是很難放棄已經投入的資源(沉沒成本),時間做為最珍貴的資源,一去不復返,哪怕知道自己入錯行的人,也會捨不得過去的付出而繼續栽下去。

因此有必要謹慎思考選擇的職能,背後所學到的專業技能是依附在什麼樣的資產上,對職涯發展、累積資歷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如此一來可避免自己走太多冤枉路。

篩選產業的前提條件

文章說了很多,目標不只要「通用」,還要盡量選擇依附在「輕資產」或「無形資產」為主的「專業能力」,至此留了一個伏筆還沒跟大家交代-

為什麼要能帶著走?

原因有兩點:

其一,因為還沒確定要走哪一行,希望所積累的專業能力是能帶到各行各業去的,除了保有專長,又保留了進入其他產業的彈性。

其二,未來的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因此有必要培養自己不論是在台灣、還是在國外,或是產業結構劇烈變動下,都能養活自己的能力。萬一哪天被迫出走台灣,或是重新尋找產業定位,手頭上的輕資產跟腦袋中的無形資產,讓自己就算跟原本的環境脫節,也能在外頭生存。

在未來環境劇烈變動下,只要能夠培養「帶著走」的專業技能(通用型專才)的產業,都是可以納入考慮的範圍。

梳理至此,以職能的角度去連結產業,概括出一條以職能為主軸的產業方向,最後簡單做個分類當作總結:

  • 符合的產業方向:知識密集型產業、管理顧問、大型戶外活動產業、資訊產業等,以輕資產或無形資產為主的產業。
  • 不符合的產業方向:資本密集型產業、傳統製造產業、初級原料生產等,以重資產為主的實體製造產業。

※產業何其多,僅舉少數例子。

難道軟實力就不用培養了嗎?

帶得走的硬實力,是各個產業的敲門磚。軟實力在培養硬實力的過程中,會用各種形式讓人學到,剩下的就是個人有沒有「領悟」到。

不同環境下可以造就不同的軟實力,有些人意識到,心態也對了,因此更能精進自身的軟實力,這就是領悟。服務生讓人學會放低姿態,業務也可以,但不管哪一種職務,只會抱怨的人是學不會的,因為心態上就已經不對了。

將重點放在帶著走的硬實力上,是因為軟實力「可遇不可求」,沒有領悟的人是不會懂的。其次,軟實力一定是跟著人走的,若硬實力也能帶著走,不論到哪裡,才能將機會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讓外在環境來決定。

圖片來源:http://ximiouslaw.com/show-11-416-1.html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PatrickWong「進步,從不說明天開始」,內心燃燒著工管魂的企管人,要求自己人生不設限,並尊重社會多樣性,興趣是廣泛閱讀,夢想是當Serial Entrepreneur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辦NFT空投活動,結果在OpenSea上遇到Polygon塞車,導致數天轉移失敗

新希望只是舊希望與長期願景的延續

我花一個月時間,將自己首波NFT作品上架至Open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