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我不投資,就是 All in 在法定貨幣》- 第一章:錢包 (閱讀心得)
原本以為這本書會以區塊鏈的起源、發展,甚至當前的使用趨勢以及未來的發展作為主要內容。然而,僅僅閱讀完第一章,我便發現它不僅是在介紹區塊鏈,更是在重新定義我們既有的思考方式。作者透過一種新的詮釋,讓舊世界的體制與新世界產生互動與呼應,進而讓我們願意重新思考。
以下是書中幾個我認為值得重新審視的想法:
「創造與投資並不對立,反而共生。」
原先我也與作者先前有相似的想法,覺得像是發明家、創業者、創作者,或者至少是工匠、工程師等,都是做出新事物,為這個世界創造增值,並想以此作為未來謀生的方式,甚至覺得要成為這樣子的人才是有價值的,而不是作為投資者,所做的行為以及決策都只是為自己的財富增值,對社會毫無貢獻。
但透過作者的經歷,我開始深刻體會到「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就萬萬不能」這句話的意涵。有時候,一些理想或想要經歷的體驗,確實需要一定的資金才能實現。以自身為例,我非常希望能憑藉自己的專業到美國攻讀研究所,但面對一年年不斷上漲的學費,以及越來越難取得的工作簽證,這些確實有成為我出國深造的阻力,深怕成為家中的負擔。
我也逐漸開始理解金錢的本質,並且愈來愈能接受「創造與投資並不對立,反而共生」這句話的意涵。創造力與投資之間並非對立關係,反而是互相促進的過程,兩者共同作用才能帶來持續的個人成長和創造價值。
「終極的財務自由,是免於被剝奪資產的自由。」
大家普遍認為的財務自由,指的是被動收入足以支撐日常生活開支,不需要為金錢工作。另一種說法是工作自由,能夠自由選擇工作,且不會影響現有的生活品質。然而,作者在資產擁有方面提出了「分子、分母」的理論,這讓我覺得非常有趣。
我們目前在銀行受保障的資產,只是「分子」,而政府和議會控制的則是「分母」。表面上看來,我們的辛苦似乎都是為了累積自己的資產,關注我們實際賺得的金額,但實際上,這樣的努力遠不及「分母」,也就是政府政策的變化來得具有決定性。例如,政府發行貨幣的行為,同時降低我們現有資產的價值。
因此,書中提出財務自由應該具備另一重意義——「不被濫發鈔票所影響的自由」。我似乎也開始漸漸理解這其中的深意。財務自由不僅是收入足以支撐生活,更在於資產不會因外部貨幣政策的波動而貶值,這樣才能真正擁有穩定的經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