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 AI+機器人雙重革命,股價創新高,繼續追漲還是等回調合理入場?
英偉達股價一路飆升背後,AI革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但隱藏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在今年,英偉達的股價一度突破歷史新高,引起市場廣泛關注。美銀等機構紛紛上調了目標價,認爲AI和機器人革命將爲英偉達帶來“代際機會”,著名投資者 Stanley Druckenmiller 甚至表示對早前賣掉英偉達股票感到後悔。
然而,高估值帶來的泡沫風險是否也值得投資者警惕?隨着競爭對手如AMD、谷歌等在AI市場中迅速崛起,英偉達是否還能維持其護城河?投資者究竟應該繼續追高,還是冷靜觀望,等待價格回調到更合理的水平?
AI革命浪潮:英偉達的全面領先
美銀的 “代際機會”:英偉達的黃金時代來臨?
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最近發佈的報告中,明確指出人工智能市場將在未來幾年內呈現出指數級增長,並上調了英偉達的目標價格,從 165 美元提高至 190 美元。考慮到上週五英偉達的股價爲 138 美元,這一上調意味着可能有多達 38% 的上漲空間。美銀的分析師認爲,“隨着這家芯片巨頭繼續鞏固其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這將給英偉達帶來 ‘代際機會’。”
此外,美銀預測,到 2027 年, AI 加速器市場將從 2023 年的 450 億美元增長到 2800 億美元,並在未來進一步增長到 4000 億美元以上。 OpenAI 、谷歌 (Google) 和 Meta 等科技巨頭正在快速開發新的大型語言模型,這一趨勢表明“對計算的需求只會持續增長”。每一代新的大型語言模型 (LLM),特別是那些專注於更大規模和更好推理能力的模型,都會需要更大的訓練強度,這對英偉達的計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銀的這一系列樂觀預測,顯示了他們對英偉達未來在 AI 領域佔據核心地位的信心。英偉達作爲 AI 硬件和平臺的主要供應商,在 AI 革命的浪潮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是在數據中心和加速計算的應用中。美銀稱這種機會爲 “代際機會”,因爲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增長,而是整個市場需求結構的改變,這將爲英偉達提供持續的高增長動力。
機器人革命正在興起:英偉達的雙重進攻
除了 AI 芯片的機會之外,英偉達還在機器人革命中大展拳腳。英偉達的 CEO 黃仁勳 ( Jensen Huang) 在多個公開場合展示了用於各種行業的機器人,從倉儲到製造業,機器人被賦予了不同的形態和功能,目標是廣泛的行業應用。
在 2024 年 COMPUTEX 大會上,黃仁勳詳細介紹了英偉達在機器人領域的硬件解決方案,包括 NVIDIA Jetson Orin 和下一代 Jetson Thor 機器人超級計算機,以及 NVIDIA Omniverse 平臺,用於在模擬環境中訓練機器人技能。黃仁勳強調:“我們構建了這些平臺、加速庫和 AI 模型,開發者和公司可以使用這些堆棧中的任何部分或全部,來構建他們的機器人。” 英偉達不僅僅提供硬件支持,還希望通過 Omniverse 等平臺從機器人開發中獲取長期的重複性軟件收入。
一個非常有利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訓練採用演示視頻,而不是爲每個任務和場景單獨編程。這需要大量計算資源,對英偉達的高性能 AI 超級計算機形成了額外的需求,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市場中的領先地位。英偉達的 NVIDIA Omniverse 不僅是一個開發工具,也被視爲機器人學習和模擬的操作系統,這爲英偉達開闢了新一輪的收入來源。
英偉達通過硬件和軟件的雙重進攻,不僅試圖佔領機器人硬件市場,還希望在軟件服務領域實現持續的營收增長。正如美銀所言,這確實是 “代際機會”,是一個極具顛覆性的時代,英偉達在這場浪潮中佔據了絕對的有利位置。
英偉達的護城河正在變窄?
雖然英偉達在 AI 市場中仍保持領先地位,但競爭對手的迅速崛起依然對其優勢形成了嚴峻挑戰和隱患。 AMD 最近推出的 MI325X 芯片在某些特定 AI 任務中超越了英偉達的 H200 芯片,而 Cerebras Al 的平臺擁有超過一萬億個晶體管,據報道其性能比英偉達的 H100 快 20 倍。這些新興競爭者的技術進步不容小覷,雖然目前還未對英偉達的市場份額造成重大威脅,但在未來可能逐漸削弱其護城河。
此外,谷歌的 Tensor Processing Unit ( TPU ) 已被用於訓練自家 AI 模型,取代了英偉達的芯片。而蘋果也選擇使用自家開發的芯片進行 AI 訓練,這些跡象表明英偉達可能正在面臨失去部分大客戶的風險。這些競爭對手的崛起和產品多樣化需求,意味着英偉達的市場主導地位可能正在被逐步削弱。
臺積電的壓力:成本是否會侵蝕英偉達的利潤?
除了來自市場競爭的壓力,英偉達的供應鏈也是一大潛在風險。臺積電作爲英偉達最主要的代工夥伴,幾乎承擔了英偉達所有高性能 GPU 的製造。雖然三星也爲英偉達代工生產部分芯片,但其產能不足以完全取代臺積電。
臺積電是英偉達不可或缺的供應商,特別是在高性能 GPU 的生產上,其他競爭對手如三星雖然也爲英偉達代工部分產品,但無法完全取代臺積電的產能。因此,臺積電的漲價行爲直接影響英偉達的成本控制和利潤表現。
近期,臺積電公佈了一系列資本支出計劃,這些投資很可能通過漲價的方式轉嫁給客戶,包括英偉達在內的主要合作伙伴。業內人士普遍預計,英偉達可能需要接受臺積電的漲價要求,以維持芯片的持續供應,而這將對英偉達的利潤率產生壓制作用。
英偉達在 AI 市場上的領導地位固然顯著,但來自 AMD 、谷歌以及其他競爭對手的崛起,正在逐漸削弱其市場護城河。此外,臺積電的漲價壓力進一步加劇了英偉達的成本負擔,使得未來的盈利能力充滿不確定性。面對這些挑戰,英偉達能否繼續保持其在市場上的統治地位,仍需時間來證明。
英偉達的股價是否真的值這個價?
英偉達股價一路飆升,許多投資者對其估值的合理性提出了疑問。
在分析了英偉達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後,我建立了一個簡單的盈利預測模型,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假設:
到今年年底,英偉達的收入預計將比上一財年增長 111% ,這個增速與美銀的預測以及臺積電的資本支出計劃一致。
明年,由於增長基數變大,增速預計會放緩到 70% 。
再接下來,由於 AMD 等競爭對手的產品逐漸普及,預計英偉達的增長會進一步放緩到 20%。
在接下來的三年中,增長率會逐漸下降到 10% 到 6% ,這反映了競爭加劇和高增長基數帶來的影響。
與收入同步,銷售成本、運營開支和利息稅等費用也會按比例增長。
基於這些假設,我的模型預計英偉達的每股收益 (EPS) 將從 2.84 美元逐步增長到 7.66 美元。這個起點和美銀預測的 2.87 美元相差不大。在不折現的情況下,未來五年內的 EPS 總和爲 32.15 美元。
爲了得出這些收益的現值,我們需要一個折現率。根據市場數據,美國市場風險溢價爲 5.5% ,加上當前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 (4.09%) ,得出折現率爲 9.59% 。在這一折現率下,未來五年內的收益現值爲 24.15 美元。
接下來,我需要估算英偉達的長期增長率。考慮到美國經濟的長期 GDP 增長率爲 3.21% ,我假設英偉達的長期增長率爲 2% ,這低於經濟增速但仍保持一定的增長。基於這個假設,英偉達未來的現金流現值爲 59.44 美元,加上之前計算的 24.15 美元,總價值爲 83.59 美元。爲了穩妥起見,我將其向下取整,得出英偉達保守的買入價爲 83 美元。
這一價格與當前市場價格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雖然美銀將英偉達的目標價上調至 190 美元,但保守估值顯示,英偉達的股價可能過高,慎重考慮當前入場的時機。
在這一估值過程中,分析師假設了英偉達的增長可能受到來自其他芯片製造商的挑戰,如 AMD 和蘋果等公司正在逐步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這些競爭可能會影響英偉達的市場份額並降低其增長速度。正如某位分析師所言,“我不是那種根據直覺投資的人,股票價格是否會長期上漲,取決於其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價值是否超過當前股價。”這一觀點反映出,英偉達的高股價可能更多是由市場情緒推動,而非其長期盈利能力的體現。
因此,對於那些保守的價值投資者來說,等待英偉達股價回調到更合理的水平或許是更爲穩妥的策略。在股價高企時貿然入場,可能會在未來市場調整中面臨較大的風險。
美銀上調目標價至 190 美元:追漲的底氣在哪?
與部分保守估值形成對比,美銀的分析師們對英偉達的未來表現保持高度樂觀,並將其目標價從 165 美元上調至 190 美元。這一上調意味着,相較於上週五的 138 美元收盤價,英偉達股價還有 38% 的上漲空間。
美銀認爲, AI 市場將在未來幾年內呈指數級增長,尤其是大型語言模型的不斷迭代和發展,將帶動市場對高性能計算芯片的需求持續增長,而英偉達作爲市場領先者,有望繼續受益於這一增長。 OpenAI 、谷歌 ( Google ) 和 Meta 等公司每年都會推出新的大型語言模型,分析師們認爲,“對計算的需求只會持續增長”。這種增長將直接帶動英偉達在數據中心及其他應用領域的芯片需求,支撐其未來幾年的收入增長。
儘管美銀等機構的樂觀預測支撐了當前的高估值,但面對股價已經接近歷史高點的英偉達,投資者是否應該繼續追漲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雖然美銀對英偉達的前景持樂觀態度,但高估值下的股價波動性風險不容忽視。尤其是在市場情緒高漲的情況下,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對股價造成大幅波動。對於那些考慮追漲的投資者,合理評估風險,並考慮逐步建倉或分批投資,可能是更爲穩妥的策略。
短期股價走勢分析與估值水平
情緒化的市場往往伴隨着高波動性,正如分析師所提到的,英偉達的高估值意味着其股價波動更爲劇烈,尤其是在外部消息(如供應鏈問題、競爭對手發佈新產品等)影響下,短期內的股價波動風險不容忽視。
因此,對於投資者而言,理性分析當前股價水平與英偉達的長期價值之間的差距尤爲重要。
雖然英偉達當前的估值水平被認爲非常高,但部分投資者認爲其未來的增長潛力足以支撐這一估值。
從 PEG (市盈增長率) 來看,英偉達的 PEG 比例僅爲 1.26 ,相較於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其估值看起來並不昂貴。尤其是在考慮到未來幾年 AI 加速器市場可能會繼續大幅增長的前景下,英偉達未來的收益增長可能會進一步拉低這一估值指標,使其看起來更具吸引力。
相比之下,英偉達的 P/E (市盈率) 水平顯著高於行業平均,達到 61.96 。這意味着投資者需要支付更高的價格來獲得英偉達的每一美元盈利。雖然如此,考慮到英偉達在 AI 芯片領域的市場壟斷地位,以及長期來看 AI 和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快速增長前景,部分投資者仍願意支付溢價,以期望享受未來的收益增長。
短期調整與估值修正的可能性
儘管英偉達的增長故事充滿吸引力,但市場對其估值的過高預期可能會在短期內帶來調整風險。尤其是在 AMD 、谷歌等競爭對手逐漸推出具備競爭力的產品後,英偉達的市場份額可能會受到影響,其估值水平也可能因此而被重新審視。
英偉達的估值修正可能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競爭對手技術上的突破,導致市場對英偉達未來增長預期的下降;
二是宏觀經濟因素,如利率上升和資金流動性收緊,這些都會對高估值科技股帶來更大壓力。因此,對於投資者而言,合理評估風險,並在高估值下謹慎操作,顯得尤爲重要。
從保守估值的角度來看, 83 美元的買入價可能是合理的長期投資機會。然而,美銀對英偉達的樂觀預測顯示,未來幾年 AI 市場的爆炸性增長仍將爲英偉達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這也是很多投資者願意追高的原因。但對於理性投資者來說,追高可能並非最佳選擇,合理的策略可能是等待市場調整後的更優買入點,或者通過分批建倉的方式逐步入場,以降低整體投資風險。
總體而言,英偉達仍然是值得長期關注的科技巨頭。其在 AI 和高性能計算領域的技術實力,以及不斷擴展的應用場景,都是未來增長的重要支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