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凯申]论台湾问题(中一):未来20年,大陆应该如何更优雅地处理台湾问题
未来20年,大陆应该如何更优雅地处理台湾问题
——一个对台“温和鸽派”的思考
本文完成于2016年6月 作者:常凯申
目录
〇、引言
一、现在收台不难
二、被忽视的群体
三、时机
四、上车还是挡车
五、工业人口
---------------------------分割线-------------------------------
六、置身事外
七、粮食?这不都是粮食?
八、这一切都是体制问题
九、请用文明说服我
十、维稳——宝岛的用途
十一、颜色革命——单向的武器
十二、允许反击——台湾的机会
十三、给台湾绿营的建议
十四、探索——为中国也为世界
十五、结语
〇、引言
五个月之前,曾经在知乎写过一个答案《20年内,最好别去真的统一台湾》(下面简称《别》文),描述了我对台湾问题的一些的观点和建议。而今天这篇文章,可以算作是它的姊妹篇或者是深入篇吧,希望通过本文,把之前那篇文章中没有讲透,或者着力较少的一些部分能再补充一下。同时,也会有一些新的东西。
《别》文中讨论过的一些内容,有些可能就不会再在本文中重复了,因此在阅读顺序方面,如果没有阅读过《别》文的,建议先阅读《别》文之后再阅读本文。同时,出于保持本文相对独立性和阅读流畅性的考虑,也有一些观点会再次提及。
在正文开始之前送上迟来的祝贺——蔡英文主席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已满一个月,这段时间干的不错。
一、现在收台不难
对于今天的中国大陆来说,收复台湾已经不像二十年前那样,是个风险性相当高的赌博。如果中国大陆愿意的话,收台只是付出多少的问题,而且这种付出也并没有高到无法忍受、动摇国本的程度。
现在的两岸军事力量,已经完全失衡,在这样压倒性的力量对比面前,台湾方面的一切诡计都是没有意义的。
当然了,虽然某些台湾同胞并不认同这一点,例如下面这位台湾专家:
上面这种言论是军事上的,还有政治上的。例如我不止一次在PTT上看到这样的观点:老共不敢武力统一台湾,因为新疆和西藏时刻都准备独立,你一打台湾,他们在背后就闹独立,到时候“支那”自然四分五裂,台湾独立成功。
这种自我安慰的神奇言论还有很多,大多数都只能用作相声段子。但有一个因素仍然是值得重视的,那就是美国的介入,而这也是很多台湾同胞的梦中救星。
今天的台海局势,如果说要翻盘,那也只有美国能做得到。但以今天中国的军事实力而言,除非是美国自己也不想好好过日子了,起举国之力来讨伐。否则如果只是小打小闹,不但无法改变最终的结果,还会在战后毫无意义地与中国交恶。
美国是个精明的商业国家,考虑的是利益最大化。当然,仁义道德也是要的,但是……山姆大叔,眼前要出售的这两份美国国债,你能分清楚哪份是普世价值的,哪份是“专制集权”的吗?
有许多台湾同胞,总觉得地球是围着他们转的,他们一声令下,美国、日本、菲律宾、韩国、东突、缅甸、印度、藏独、越南、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等就一拥而上,用自己国家士兵的血来为台湾争取独立,而完全无视今天中国在这些国家外交、经贸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这些国家中,真正有能力、有本事、有胆量来搅动台海的,也就只有美国而已。从料敌从宽的角度说,中国军队在备战的时候,必须把美军参战,作为一个考虑进去的因素,以打赢/吓阻来犯的美军为训练目标。在外交层面,如果真的考虑要武力统一,那么在一些非核心的利益方面,向美国妥协一些,用来换取美国中立或者仅仅是口头声援台湾,也不是不能接受。
总之,老美你要玩真的,我自己残废了也能给你弄个重伤,所以最好咱俩别两败俱伤让欧俄得利。你是生意人,你在大陆的利益远远超过在台湾的利益,做这种傻事对你没好处不是吗,拿着给你的钱在一边看着,对大家都好。如果你觉得在国内对部分人不好交代,咬牙切齿骂我两句出出气,我当没听见就是了。
至于日本,如果不满足于观战,而是跃跃欲试想来帮忙,那尽可以放马过来试试。实力暂时不如弗利萨大王,打个基纽队长还是没问题的。
之所以上面只讨论了武统的部分,是因为以台湾今天的民意,和平统一根本做不到。当然了,也有“半和统”的可能,例如开战之前或者开战不久台湾就投降了,但那本质上还是在武力的威慑之下。
所以说,如果想要在短期内统一,只有武力一种途径,而且这条路是可以达到国家统一的目的的。
二、被忽视的群体
就像在《别》文中说的那样,打下台湾或者是逼统台湾,这仅仅是事情的开始而已。一口肉不是说吃下肚子就算完了,还要彻底消化才行。不然,吃下不但不能解饿,还会肚子疼。
打下台湾之后,战争创伤、台湾民众的安抚、对外国妥协的兑现、战争的费用、战后台湾的治理模式、对台独的处理等等,都是麻烦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下台湾容易,但治理困难。
对上面这些不同角度的问题,《别》文中讨论过一些,目前网上有很多其他文章也已经充分讨论过了,本文就不再展开论述了。但还有一个问题似乎很少有人提到,这个问题不是来自于刚刚被打下的台湾,也不是虎视眈眈的外国,它来自一个讨论台湾统一后的治理问题时常常被忽视的群体。
让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民国时期,各地动乱频繁,山头变幻大王旗,而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共产党的军队席卷全国,陆续打下这些地方之后,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把这些地方的社会动荡平定下来,不再有成规模的反复,而且还能较长期获得这些地方民众的拥护?
当然,原因可能有很多,土改稳定了民心,杀恶霸顺了民意,剿土匪提供了和平环境,赶走金圆券稳定了金融,兴修农田提高了粮食产量……等等。但从老百姓的朴素角度其实就一条:日子好过了。
共产党来了,百姓日子好过了,一方面固然是共产党更清廉,社会动员能力更强,组织模式更先进,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史上头号共谍蒋中正成功地把当时中国百姓的满意阈值降到了一个非常低的程度。
参考阅读:
在上世纪20年代末,红军的活动范围更倾向于那些穷困地区,因为一是红军实力弱,只能找那些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地带;另一个原因是那些地方穷,因为穷,人民日子过不下去,所以才更有改变的动力。而到了40年代末,在先总统蒋公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下,尤其是“劫收”政策和“消灭假币运动”政策实施后,终于弄到连国统区大城市的中产阶级日子都过不下去了,至于广大农村就更不用说了,饥荒死人跟家常便饭一样,为反抗国民政府暴政的共产党员源源不断的产生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毛主席在他的文章中,也多次感谢过蒋中正同志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贡献。毕竟,连毛泽东这样的战略高手自己也预计解放战争要打五年,但蒋中正的强大还是无情地击碎了他的幻想。
所以,建国之后,就算遇到麻烦,就算中国新生的工业化幼苗需要从原本就贫瘠的农业中持续吸血来养育,甚至哪怕遇到三年严重困难,建国初的三十年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叛乱或者“起义”。其中一个原因是,即使是建国后生活最艰苦的时代,也只不过是相当于部分地区短暂回到了民国时代的日常而已。
越是靠近现代的国内政权争夺,你拿下了一个地方,并且要这个地方稳定且拥护你,那就越要让百姓对比之前的生活,认为自己过的更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基本上做到了,蒋介石留下的的摊子太烂了,因此给中共用来改善的空间很大。
但今天的台湾,情况则大不一样了。得益于日本的经营、国军在大陆的搜刮、战后西方的援助和技术转移,再加上独裁者蒋经国的手段,台湾现在是一个名义上人均GDP超过22000美元的准发达经济体,而中国大陆只有8000美元。更复杂的是,台湾和大陆的经济水平还在不断快速接近,上世纪80年代随便来个从台湾到大陆探亲的都是大款,而今天台湾已经开始有台劳来大陆打工了。在台湾人均GDP存量居高,但增量却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大陆拿下台湾后,怎么做到让本来就虚高的台湾经济重新掉头上扬?
只有一种方法:让利。搜刮人家GDP只有8000美元,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大陆,去供养2300万台湾人,维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下降,甚至有所提升。
但,这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吗?我们花了这么多力气统一,收获就是请回家2300万大爷吗?如果不让利,收复台湾之后,台湾经济继续按照原有的走势下跌,民众生活困苦,统一后的台湾局势能稳定吗?
有的朋友可能又会说了:我们没必要承诺什么保证台湾的繁荣稳定,就算台湾经济不行,如果台独分子借机闹事,反正是武统,我们杀了他们不就得了。基于这种简单想法,大陆网络上还衍生出了诸如“留岛不留人”、“把台湾人迁徙到内陆,置换台湾人口”等种种言论。这些不切实际的言论本质上是部分大陆网民面对台湾现有独立民意高涨,对统一后难以治理的焦躁和沮丧。
这又牵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就算是武统,我们真的能在台湾为所欲为吗?
答案是不行。除了激起台湾本土的反抗情绪,和外国势力浑水摸鱼之外。最大的阻力,是前面提到的那个讨论台湾治理问题时经常被忽视的群体——中国大陆民众自己。
中国大陆生活水平、社会秩序、教育程度的快速提高,以及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前所未有的流动便捷,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大陆的社会舆论生态。这一点,似乎很多喊着强硬处理台湾问题的网友都没有考虑进去。
“留岛不留人”?呵呵,自己回想一下黑龙江庆安火车站暴力袭警事件中,大陆网民吵翻天的情景吧。
这可是暴力袭警的啊,被枪击致死后,大陆网民都骂成一片,吵成一片,相当比例的人都无法接受警察的做法,动不动就喊“为什么不打腿”。那么,人家在台湾的PTT上只是骂你一句“支那猪”、“支那贱畜”而已,只是语言上的攻击,按照和庆安事件同样的衡量标准,罪刑要相适,只是斗斗嘴,或者上上街而已,按法律你凭什么就能把人家杀了?还要杀2300万?包括天真可爱的小孩子,或者让这些孩子和骂你的父母阴阳两隔?
上图为活泼可爱的台湾小朋友,下得去手吗?
“把台湾人强制迁徙,改变台湾人口结构”,这个就更不用说了,回想一下大陆网民自己在大陆“强拆”新闻下面是怎么骂的吧。你现在要强制搬迁2300万人……就因为其中某些人骂了你?
现代人在网上发言,和面对现实时的表现,很可能是完全两种反应。就像最近台湾的洪素珠事件,那些观点其实只不过是PTT的日常罢了,可是PTT上也摆出一副谴责的样子。因为在网上骂骂“支那贱民”,和真的当面去羞辱一个老人,中间还隔着不小的鸿沟。
同理,别看很多大陆网民平时看到台湾网络上的一些言论暴怒的样子,要真是在各种媒体渠道上看到血淋淋展现出的台湾民众在大陆军警枪下被杀掉或者被强制搬离自己生活半个世纪的房子的时候,很多生活在承平日久中、连杀鸡都没见过的大陆网民在心理上根本无法承受这种冲击。到时候其中相当大比例的人会分分钟调转舆论枪口,忘掉之前面对“支那贱畜”时自己愤怒喊出的“留岛不留人”,转而开始抨击这种泯灭人性的暴政行为——民意如流水,变化可是很快的,经常关注台湾政治的朋友,应当更加清楚这一点吧。
今天的中国大陆社会氛围,在尊重生命和人权方面,已经越来越向西方社会靠拢,整个社会舆论,尤其是以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组成的网络舆论更是如此,表现出来的是对社会负面的承受能力“越来越脆弱”,越来越接近“普世价值”。当然,这里的“脆弱”和“普世价值”都是中性词,不含褒贬。
这几天的深圳警察查女孩身份证事件是最新的例子,这种级别的事件,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根本就不会引发任何社会关注——这也算个事?就算是放在十年前,影响力也不会太大,顶多是一篇普通的网络新闻,有上个几百骂帖的回复而已。而2016年的今天,这件事情变得全国皆知,已经发酵了快一个星期,央视等各路媒体包括微信微博讨论了个底朝天。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大陆快速提升的公民素质、政府治理水平、受教育人口数量、网络普及范围、信息扩散速度。它们从两个方面起作用:1、坏事传播的更快更广了,倒逼政府在民众面前更谦卑更及时回应民意;2、由于社会不断进步,较严重的问题被逐渐解决变得罕见,公众对负面新闻恶劣程度的容忍阈值在不断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你收回了台湾,而且又是武统,到时候台湾却又治理不好,你觉得大陆公众会怎么看待收台这个操作呢。
有人说,台湾出了什么坏事管我屁事,我看重的是那块土地。可是别忘了,武统收回来之后,台湾就是真的一个省了,和广东福建是一样的,到时候你还会这样想吗?难道雷洋案中,对警察执法问题的指责,只是来自北京网民吗?难道指责深圳警察查身份证过程中不当行为的,只是深圳网民吗?
雷洋案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动静,除去上面说的几个方面的原因,还有就是这个案件的某些特征,更容易给网民以代入感——我也有可能会被公权力这样。同理,台湾回归了,那就和其他省份一样了。如果大陆军警在台湾打打杀杀,届时大陆民众自己就可能会承受不了——你能在外省这么搞,如果日久成了常态,我们习惯了,那会不会有一天搞到我头上?民间舆论上来了一施压一议论一成热点,届时的台湾,将是打不得,碰不得,还要想怎么维持甚至擢升台湾经济,来维持台湾的稳定。到最后,靠让利来暂时收买台湾民意将会是大概率事件,因为大陆政府焦头烂额之下,这样做最省事。
而且,恐怕让利也未必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台湾现在年轻人已经是天然独了。武力统一之后较短时间内,他们由于之前受蓝绿两党的恐吓,心中的共产党形象还是青面獠牙、杀人如麻的怪物(部分台湾年轻人经常喜欢拿西藏来举例,声称台湾统一之后,就会像西藏人那样被“集体屠杀”),还心有忌惮,不会太造次。可是这样也只能吓唬他们很短的时间,一旦稍加接触,当这帮台湾年轻人发现共产党和他们心中的恐怖形象相去甚远,对待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强力办法的时候,当他们发现出于国内国际观瞻,TG将比在大陆更不敢采用强力手段的时候。这些人借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给你来上几个“太阳花”,就够喝一壶,你还不能太使劲揍他们,顶多关上一段时间。而他们中的“陈为廷”、“林飞帆”们,将会被天然独年轻人们视作“反抗支那殖民统治的台湾英雄”、“反对独裁暴政的民主斗士”,加上还有西方NGO提供的“坐牢工资”,后来者必定趋之如骛。就算台湾废宅们不敢上山打游击,可是要真是搞软对抗,搞各种“和平静坐”、“占领101大楼”、“非暴力不合作”之类的东西恶心你,也是很闹心的。
如果还不理解,就想想香港最近的一些事情吧,大陆在这些地方,能做的非常有限。稍微出格一点,就会招致极为猛烈的舆论压力。
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在《别》文中说的,弄到这样份上的一个台湾,将会被岛内和大陆的很多人视为“民主消失,台湾陨落”的最好证据,日后台湾本应继续自己走下去的衰落之路,全顺势赖在了大陆政府、大陆人民和“国家统一理念”上,一万张嘴也说不清了。这样的台湾,将持续动荡很长时间,会消耗大陆非常多的精力和资源,甚至会影响到大陆本来的崛起进程。
这样的台湾,就真是砸在手里的沉重包袱了,那将是中国的噩梦。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台湾版的“蒋中正”,在统一之前,在台湾替我们做一些事情,一些我们不方便去做的事情。
吃生肉肯定会肚子疼,入口之前,先要把它烧熟。
三、时机
包袱归包袱,但是如果台湾当局真的一意孤行,直接搞法理独立,那么就算是生肉,大陆这边也必须、只能咬牙吞进去。虽然会肚子疼、买药、旷工、去医院打吊瓶,甚至动手术,那也没办法,也要忍过去,也必须不能让台湾分裂出去。
如果台湾不法理独立的话,那么什么时候,肉才算熟了呢?我认为至少要到绝大多数沿海省份的人均GDP全部超过台湾,更保险的炖法,是当台湾人均GDP在30多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在20位之后的时候,这样吃起来更熟成一些。经济越差,台湾越没有顽固抗衡的底气,消化起来也越轻松,当然了,前提是,经济是被台湾自己搞坏的,不是被我们的炸弹炸烂的。
今天的台湾名义上的GDP排名全国第六,而人均GDP超过22000美元,高居各省之首:
《第一财经日报》本报记者统计发现,2015年又有1个省份的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元,使迈进“1万美元俱乐部”的省份增加到了10个。
2015年各省人均GDP排名10省份进入“1万美元俱乐部”
看上去还有比较遥远的距离。不过如果看历史,双方差距缩小的速度也是不慢的:
大陆与台湾的人均GDP差距逐年缩小,已经从2007年的7.1倍缩小到2013年的3.1倍,这还是总量除以全大陆13亿人口得到的平均值,如果以和台湾人口相当的上海市为例,上海已经超过台湾。广州经济实力2015年经济总量预计赶上新加坡、香港。连香港政界人士都指出,大陆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越来越猛。
台湾也一样,1990年台湾的GDP总值是1700亿美元,大陆当时是3878亿美元,台湾相当大陆的43.8%;但是到2014年,台湾的GDP总值是5283亿美元,大陆却已飙升达10兆1681亿美元,台湾GDP总值仅占大陆的5.2%,消长之快,令人惊异。
时间在我们一边。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大陆经济不好啊,都L型走势了,你还这么有自信?
要L都L,全世界都差不多,台湾也不例外,台湾2015年GDP增长率仅仅为0.85%。至于2016年,不少经济学家甚至预测会负增长。因此,陆台双方的经济差距仍然会缩小。
另外,我对大陆的经济是有信心的,因为大陆的工业人口数量摆在这里、科技人员的数量摆在这里、科技人员的质量在不断上升、中国的制造业的规模摆在这里、世界第一大市场摆在这里、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世界500强,越来越多的全球科技公司并购、越来越多的PCT专利和论文,越来越多的世界首创性的技术井喷……一个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家的基本盘在这里,就算有暂时的盘整,也不会妨碍国势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整体上升趋势。
想想美国,历史上出现过多少次经济危机,甚至是1929-1933这样的重大危机。但是当时的美国工业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基本盘的优势明显,这些经济危机最多只能是暂时延缓它的上升势头。
四、上车还是挡车
作为一个依附型经济实体,台湾二战后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抱大腿”,大腿抱上了,抱对了,台湾就能兴旺。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台湾确实抱上了西方,尤其是美国这颗粗大腿。从而获得了市场、技术、资本。这些东西加在一个小小的台湾上,迅速把台湾推向了繁荣。
但是,随着中国大陆的快速崛起,这个新兴的巨大吸金黑洞也把近在咫尺的台湾经济牢牢吸住。
台湾是出口导向经济体,GDP超过6成来自出口的贡献,投资与消费仅占4成,必须与足够规模的市场依赖共生。台湾在经济发展初期曾高度依赖北美市场,随着全球消费市场的相对兴衰而逐渐发生变化。目前台湾的出口近40%集中于大陆,24%集中东南亚,只有10%到美国市场;在投资方面,台湾对外投资超过半数以上集中于中国大陆。
放弃大陆 台湾经济只会更困顿
虽然台湾政治人物们反复嘟囔着“不要和大陆走的太近”,天然独们咬牙切齿喊着“通匪”,但对于视金钱为指南针的台商,没有人愿意和钱过不去。大家纷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5%以上。表现就是:世界各国,甚至包括那些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纷纷放下身段,和北京亲密互动,各方面合作协议签个不停。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尤其是有各种资源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钱,人家有矿有油,于是一拍即合。中国金主进货多少,甚至可以左右这个国家是否下顿还能吃的好。
中国作为新的世界引擎,这辆顺风车的车票正在被世界各国争先恐后购买(习近平: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实现共同发展),作为一个从上世纪90年代就关注新闻联播的网民,能明显感到今天中国领导人的出访和接见外国领导人来访的密度,要远远超过20年前,甚至是10年前。
台湾的政商集团,更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搭车的姿势更加风骚。不但要求搭车,还要求享受头等座(让利),甚至到了反客为主、厚颜无耻的程度。
链接:
过去八年,以马英九为首的国民党诈骗集团,嘴上说着“九二共识”,每年就能轻松从大陆拿去上千亿美元的顺差(2014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逾千亿美元),然后回去继续搞“独台”,而国台办也乐得养寇自重。以行政命令要求大陆企业采购台湾水果、海产品、工业品,强行为台湾输血,但对方吃归吃,却丝毫不领情。
2009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连续两次组织中国大陆九大彩电厂商赴中国台湾采购液晶面板,总金额高达44亿美元,总量超过1200万片。此举甚至一度被评价为“将中国台湾企业拉出了金融危机泥沼”。
当年2月份,韩国企业突然以现金向中国台湾广达、奇美采购了400万片库存,并签署2009年度采购协议,这种控制市场供应量的行为,立刻让中国大陆面板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同时韩国企业压缩对华液晶出口量,开始涨价。接下来的6个月面板价格涨幅达到了30%以上,导致中国大陆彩电企业再次陷入困境。中国台湾企业坐视这种局面,跟进控制产量,从中获利。
至于服贸协定就更不用说了,对大陆而言,几乎就是不平等条约了。
但幸运的是,台湾年轻的觉醒一代横空出世了,他们强烈反对这样的“卖台”政府,于是终于把诈骗集团国民党赶下了台。此后,继任的蔡英文主席在5月20日,终于没有说出那四个字的通关密码。
台湾天然独的觉醒一代,似乎非常反感和中国大陆有任何的交集。520之后,大陆缩小了赴台陆客团的规模,PTT论坛上一片“终于可以去旅游了”、“终于可以不用和支那人挤来挤去了”的欢呼。
对大陆而言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台湾作为依附型经济,只能抱大腿搭顺风车,而现在东亚地区最大的大腿、最快的顺风车就是中国大陆。你不抱不搭,那就必然加速衰落。至于美国日本,这两位一个想着怎么把瘦肉精猪和过期武器高价卖给台湾,一个想着怎么把辐射食品卖到台湾。台湾也就是在中国大陆面前敢耍横敢撒娇敢喊着“你如果不顺我意我就用选票教训你”,到了国际上的残酷较量,谁理台湾的茬?美日给你两个耳光,台湾照样也得赔笑。
现在台湾的年轻一代多数人对世界大势懵然不知,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却能对台湾政府产生巨大政治影响。大陆一定要好好利用他们。
更重要的是,台湾不仅仅是不搭车的问题,它还站在了这辆车的前面,挡了路。
八十年代两岸产业刚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是有很大的互补性的。台湾负责科技研发、设计、大陆负责组装卖苦力就行了。那个时候,台商开的鞋厂衬衫厂,对大陆地方政府来说都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目标,给各种优惠政策。台商也凭借剥削大陆廉价劳动力,赚的盆满钚满。
但慢慢大陆的各项产业也起来了,并开始对台湾形成了竞争,台湾面对大陆的技术优势领域越来越少。例如我们消费者相对熟悉的手机领域、面板领域,台湾企业都曾经风头甚劲。现在呢,出货量前十名中,早就看不见HTC的踪影;面对复仇的大陆面板,台湾也是连连后退,并由此导致液晶电视大幅降价。(链接:陆潮冲击 台湾面板接单少三成)
对于中国大陆来说,这只不过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而已。我们有14亿人口,超过地球上发达国家的总人口数量。这么庞大的人口要吃饭、要住房、要旅游、还不要雾霾、还要不停电、还要工资高、还要养老金高、还要医疗报销比例提升……靠十个八个的产业,能托的动吗?肯定不行,中国大陆就像一头巨兽一样,不断从产业链的下层,疯狂的向上吃,以满足本国人口日益膨胀的生活改善需求。现在已经吃到了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的地步(链接:工信部部长:中国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就这样,中国政府还整天饱受国内指责,中国百姓还抱怨生活改善的慢。
而这种国内的压力进一步促使政府更大决心投入到技术进步中,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继续把西方原本高贵的高科技产品一个个做成白菜价。可以说,所谓“高科技”的东西,是完全由中国人来定义的。中国人暂时做不出来的,就叫做高科技,而一个原本属于“高科技”的东西一旦被中国人做出来了,出现了一个价值洼地,立刻一大群中国公司像狼一样扑上去分食利润,迅速把这个行业的超额利润拉到微利。没办法,中国人太多了,要想让14亿人都过上好日子,还要继续往前吃下去。
中国大陆和越南、巴西这些现在或者曾经看上去势头很猛的新兴国家有个根本的不同,那就是在建国之后的工业化初期,目标就瞄向了世界科技的最前沿,几十年来始终盯住。1949年的时候,中国还是个极为落后的农业国,但二十年之后,就搞出了两弹一星这样的世界尖端科技,而这样的奇迹,是发生在中国还有数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多数人连省城都没有去过的时代。
面对中国的极端贫困落后,高瞻远瞩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找到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落后问题的钥匙——发展科学技术,搞工业化,并做出了下面这段精辟的论述:
“说到‘施仁政’,我们是要施仁政的。但是,什么是最大的仁政呢?是抗美援朝。要施这个最大的仁政,就要有牺牲,就要用钱,就要多收些农业税。多收一些农业税,有些人就哇哇叫,还说什么他们是代表农民利益。我就不赞成这种意见。抗美援朝是施仁政,现在发展工业建设也是施仁政。
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末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要建设,就要资金。所以,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善,但一时又不能改善很多。就是说,人民生活不可不改善,不可多改善;不可不照顾,不可多照顾。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
有的朋友现在片面强调小仁政,其实就是要抗美援朝战争别打了,重工业建设别干了。我们必须批评这种错误思想。”
——《有言如玉 | 想要特蕾莎?看看毛泽东如何谈大仁政和小仁政》
也正因为中国几十年如一日执行“科技工业立国”的国策,并且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被新中国的工业化改革所激发出的工业人口和科技人口的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中国可以在几乎所有科技领域进行追赶和超越,而不是像那些人口只有几千万数量的国家,就算搞工业化,也只能有余力在一部分领域有所突破。早在1993年(大家可以自行想象一下那个年代的中国科技水平),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就以此为依据做过一个超前的预测:
那么,有人问,到21世纪会发生什么现象?要想预测未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一个长远的社会动态通常都有很深的很长远的因素。我个人认为,以下的几个长远的因素是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有辉煌的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个是需要有聪明的年轻人,有头脑做科学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视纪律、重视忍耐心、重视勤奋的社会传统;第三要有决心;第四要有经济条件。我认为这四项在21世纪中国都会具备的。当然有人讲,你讲得太简单了,中国将有许许多多问题,会有政治动乱,有接班人问题、政治体制问题、贫富不均问题、外交问题,简直数不清的问题。
不错,不错,这些问题都会发生,可是我们看看20世纪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世纪是中国以极高的速度从零开始达到一个把近代科技本土化了的局面。这样一个发展是在什么情形之下出现的呢?是经过两次大革命,经过了无数次的内战,经过了日本的侵略,经过了种种的困难,经济的困难、外交的困难,经过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摧残。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并没有阻挡中国20世纪科技的蓬勃发展。为什么?因为科技的发展所需要的原来很简单,只是我刚才所讲的四个条件,只要有人才、有纪律、有决心、有经济的支持,中国在20世纪里有前三者,到了21世纪我认为将四者具备,所以我对21世纪中国科技的发展是绝对乐观的。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1993) 杨振宁》
今天,杨振宁的这个预言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所以,巴西、阿根廷这样的国家,必然在一段时期内的初级工业欣欣向荣之后,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因为它压根就没真正预先为大规模产业升级做过什么实质上的技术储备。对于现在西方非常看好的越南,我的判断也是如此:越南未来将会有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但它没有技术升级的能力,也没有足够的工业人口数量,因此它无法像中国这样从低级工业开始不断向上进行“发达国家粉碎”,这段基于“廉价劳动力”的快速增长之后,越南将止步于此,并在之后坠入越南意义上的中等收入陷阱。接下来,在积攒了一段时间的民众愤怒之后,在西方和平导演的演变中,越共下台,瓜分国有资源开始,休克疗法走起。当然,到时候,中国企业也可以过去分一杯羹。
而对于中国来说,它会一直由低到高粉碎下去,先是亚洲四小虎、接下来是东欧南欧这些准发达国家。一旦被中国甩在后面并粉碎掉,就再也没有重新出头之日。
链接:也谈即将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中国(转载)_国际观察
而现在,终于轮到台湾的产业挡在前面了。
芯片及其周边的半导体行业,利润丰厚(中国年耗资1.3万亿进口芯片),味道很鲜美,如果拿下,又能让14亿人中的相当一部分,生活水平提高那么一点点。
最近一两年,中国政府和企业在这个方面的动作频繁,未来十年,这个目前台湾的支柱产业,将成为中国大陆正面强攻的目标。
中国现在有雄厚的资本,有经济的活力,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有国家的决心和意志,有充足的高素质人才,面对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所缺的只是时间。假以时日,让台积电、大立光、联发科这些台湾的支柱企业,重蹈它们的手机和面板同行们的路,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台湾产业存在过度集中的现象,以2014年为例,全年电子产品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可以说是支撑外贸出口维持正增长的关键所在。其中表现优异的电子出口产品包括集成电路、记忆体(DRAM)、二极体、太阳能电池等(链接:2014-2015年台湾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可以看出,在台湾经济日趋衰落的大背景下,以上这些领域,就是台湾赖以维持“小确幸”的最后支柱了。
半导体行业是台湾的最大支柱型产业,单IC产业也来说就占了整个台湾GDP的14% ,如果把面板,LED(发光二极管),太阳能以及MEMS(微机电)这些广义的半导体行业也算进来的话那更是接近全台湾GDP的35%。而这些仅仅只是上述半导体元器件的占比, 还不是整各IT产业(信息电子成品)的占比。近年来在台湾整体经济形势困顿的情况下 ,半导体产业占台湾GDP以及出口的比重更是节节攀高 , 所以整各半导体行业对台湾的重要性可见一般,甚至可以说是维系台湾命脉的产业。
——《2015年大陆、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分析(上)》
台湾不上大陆这辆“顺风车”,表面上看,仅仅是无法获得之前的让利而已。但更深层次的,是直接挡在了大陆这辆怒吼前行的巨车前方。搭不上车拿不到让利是次要的,被碾到粉身碎骨,才是更严重的下场。
台湾当然也有少数精英看到了这种危险,去年,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访问大陆的时候,就希望大陆能把台商的意见纳入到“十三五”的规划之中。当然,520之后,这已经是不可能具体落实的了。
只要蔡英文在520喊出了“九二共识”这个通关密码,大陆就存在让台湾上车的可能,就像马英九过去八年那样,那台湾的衰落速度将被大大拖慢。还好,蔡英文主席坚持了立场,这点应该感谢蔡主席,感谢民进党,感谢时代力量,感谢台湾的“觉醒青年”。
终于,今天的台湾已经信心满满地站在路中间,拿着棍棒要和我们玩一场螳臂当车的游戏了。
不过,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看出,如果我们的产业升级继续前进,这个螳臂当车的台湾,难道能够阻挡得了吗?
五、工业人口
肯定有朋友有疑问,你这篇文章,以及之前的《别》文,成立的前提,都是大陆未来20年持续繁荣,台湾未来20年经济持续萎靡。但中国大陆现在有这么多社会问题,20年之后的事情你怎么能说的准?万一台湾在蔡英文的带领下经济蒸蒸日上呢?
如果要预测20年这种较长跨度时间的走势,其实反而比预测3-5年内的要容易。因为预测的经济周期越短,越容易受到各种短期因素的影响,越不好预测。
就像你掷骰子,如果让你预测接下来的3次各面出现的概率,这个难度就比较大。但是如果预测接下来的10000次,那就容易了,各面出现的概率都非常趋向于六分之一。
那么,影响一个国家长期经济走势的是什么因素呢?
现代经济是建立在工业化的基础之上的,掌握的工业产业越多越高端,产业链越完整,获得的经济利益就越高,就能支撑更多的人口过上富裕的生活。
如何才能做到掌握更多的工业产业?强烈建议大家在向下阅读之前,先看一下这篇文章《论工业人口基数在工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讲的非常清楚。
如果不愿意看,那我简单总结引用一下:
工业时代的特征,是用机器制造机器,但设计和维护机器仍然要靠人。随着工业化的深入,产业链越拉越长,产业分工越来越细。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导致了现代社会的每个人的专业知识都会越来越窄深。
每一台机器设备都是由大量零件组成,要保证工业的正常运转,必须保证每一个零件都有充足的备份,要生产,更是必须有无数的零件被生产出来。每一个零件的设计、制造、改进,都必须经过长久的研究、思考和试验才能完成。把工艺记录下来放在图书馆,等需要时再去查阅是行不通的,因为没有人能基于不熟悉的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升级,没有长时间的研究和使用,工业不可能有进步。
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平均每个基本配件,至少要有一个专职人员来研究和生产,同时还至少要有一个徒弟,在学习中把工艺诀窍传承下去。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机器设备复杂性的增加,核心产业所产业的工业人口和工业技术的复杂程度,以及基本配件的数量都在同比例的增长。
只靠核心工业是无法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有了重工业,还要有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农业、矿业、教育、服务业,还要有负责管理的行政,负责保卫国家的军事建设,需要保障民生抚养的社会保障。这些行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口,只有这些行业都配齐了,工业体系才能运转顺畅,人民才能拥有高质量,有保障的,轻松和相对富足的生活。而这些劳动人口还有自己需要抚养的,缺乏足够劳动能力的子女和老人。
因此,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所需要的人口,大约是其基本配件数量的10倍,最低不能低于5倍。特别是重工业,它是生产制造机器的机器的地方,肩负着技术升级的重任。技术升级,开发出新一代的机械设备,需要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向未知的领域发起冲锋,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在无数的失败和经验总结中,获得那少的可怜的,可行的技术升级路线。
在工业时代,小国寡民者,没有参与世界争霸的资格!
19世纪中后期,工业体系只有蒸汽机这一种动力,当时最复杂的工业品无非是铁甲舰,一条铁甲舰大概由几十万种零部件组成,所以,当时一个工业国光是核心产品,就需要上百万人口才能满足。所以当时最小的工业国比利时也有400万人口。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器、内燃机、化工等的出现,工业体系的基本零部件种类翻了几倍,至少要近千万核心劳动力才能构建完整的工业体系了。
当时人口最少的工业国强国是法国,大概是4100万人口,而且工业体系还不完整。英国大概是4700万人口。至于低于这个人口基数的,就自动剔除初列强行列,这个时期,真正能够称的上列强的,只有5个国家,美德苏日英。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口的要求是百万级别,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口的要求是千万级别。而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体系更加复杂,工业产品更加多元,知识更加艰深,每个人穷其一生,也只能在自己很狭窄的专业范围内做到熟悉,此时要建立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基础配置”的人口基数上升到了亿级。这个时候,像英法这种曾经领先的国家,完全落后于新兴的大国美国。因为它们的人口太少,只能撑起部分工业产业——这也是联合为欧盟的考虑之一。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工业人口不等同于人口,晚清人口远远多于西方列强,但绝大多数人口都在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缚下,过着小农经济下自给自足式的生活,文盲率高达90%以上,几乎完全游离于工业文明之外,这样的人口再多,也无法在工业社会中发挥它们的作用。外在表现就是空有四亿人口的大清王朝,面对几千万人口的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不堪一击。
得益于1949年之后以“工业立国”为实际国策的新中国的建立,十几个雄心勃勃的“五年计划”依次展开。新中国领导层敏锐地意识到了:只有把中国庞大的人口转换成庞大的工业人口,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让中国崛起。于是,一场遍及全国的土地改革和扫盲运动开始了。
经过近50年的不懈努力,使文盲比率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80%以上下降至2000年的6.72%,这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最有标志性的成就,是中国教育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不仅意味着中国教育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人口素质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
通过土地改革,新中国清除掉了地主阶级这个阻碍工业化的食利阶层,把资源、土地和被土地束缚的人口解放出来,投入到工业化的建设之中。而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口——>工业人口”的转化,也在这个国家徐徐展开:
1951年到1956年,小学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
1957年到1968年,初中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
1971年到1976年,高中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
1997年大学招生达到每年100万,1998年大学招生108万,是大学招生超过100万的第二年。
1997+4=2001,从2001年到2008年,大学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
2016年,预计将有770万大学毕业生,54万人获得硕士学位,6万人获得博士学位。
——《马平:超越冷战思维,延续中国经济奇迹》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没用。中国的教育都是专制独裁的填鸭式教育,是扼杀创造力的。就算博士硕士再多,也只是没有创造力只会抄袭的呆滞木偶。现在咱们用的高科技玩意不全是西方人发明的吗,中国人只会山寨,为什么不去发明创造呢?
这是互联网上一个常见的错误逻辑,其错误在于:用与A同时发生的事情B,来作为A的原因。但AB同时出现,并不代表B就是A的原因。
中国科技在几百年前就实际上落后于西方,而中国真正意义的工业化始自上世纪50年代(之前那些不成体系的零星工厂只是像历史课本中的“资本主义萌芽”那样聊胜于无罢了)。那是什么时候了,西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都开始了,中国这边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课还没补呢!中国这边一边搞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补课,一边还要瞄准西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上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搞半导体和计算机)。
我的绘画能力不强,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四格漫画,但是画不出来——
第一格:中国落后西方100米,旁观者:太烂了,只有全盘西化才能解决问题
第二格:中国落后西方50米,旁观者:落后这么多,你国果然是无能啊
第三格:中国落后西方20米,旁观者:怎么人家一直比你强呢?说明你国教育太差了
第四格:中国落后西方5米,旁观者:都快七十年了还落后,还说这不是体制问题?
要说创新,那只有先追上才能创新,这个是常识。但现在的某些所谓的批评者,完全无视科学规律,在他们脑子里,科学研究和创新完全不需要累积,只需要拍脑子一想就可以——既然人家可以拍脑袋想出来,而你拍脑袋想不出来,所以肯定是你的想象力被教育扼杀了。
我曾经做过一个类比。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就相当于一堵墙的高度,而每一批人才,就相当于一块砖。中国的“砖”并不比西方短,只是因为之前历史原因导致墙的高度太矮,这块砖本身可能甚至比西方的砖还高,但是垒到墙上之后总高度仍然较低。其表现就是:西方仍然屡屡获得诺贝尔奖,中国这边仍然处于追赶状态。用更简单的话说,就是增量和存量的矛盾。
现在没有任何依据可以证明,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体系比西方糟糕,恰恰相反,近年来的一些中外交流的事例,反而体现了中国体制教育下学生的优秀。
链接:
在科技研究领域,想象力是要基于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积累的。空有想象力而没有坚实的基础,只能造就像“诺贝尔哥”那样的民科。连日本现在也后悔了:宽松教育失败!日本教育重回“填鸭式”
虽然我们的底子薄,但一块块砖累积上去,经过了六十七年来一代代人的努力,今天的中国科技,终于进入了一个井喷时期。
如何看待近一段时间(2016.6)我国科技成果的井喷现象?这种现象能够持续吗?原因是什么?- 自然科学
今天的中国,在很多前沿领域已经追平甚至领先于西方发达国家。很多落后的部分,恰恰是发端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一些工业领域,例如汽车、机械,因为在这些工业行业里面,对方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艺积累和理解,这对我们来说,都需要时间去慢慢磨。当然,如果有革命性的技术颠覆的话,也有弯道超车的可能。
今天的中国,经过六十七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工业人口,这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人类文明而言,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红利已经吃的差不多了,科技前沿领域正在碰到天花板。这代表现有过着舒适生活的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已经是目前科技水平下,所能支撑的最大人口数量了。这个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在十亿左右,而现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正在拼命把自己的人口往里送。这意味着,如果技术没有太大突破和进步,将有一大批没有自己核心技术的伪发达国家(地区)在这个过程中被挤下来。
以代工为主的台湾,将首当其冲。这在上一章里已经提到了。
同时,中国挤进去的过程,也是全世界剧烈动荡的过程,因为中国人口超过目前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大象要坐进浴缸,浴缸本身会破的。
这个过程中,原先高举自由贸易大旗的发达国家们,将会纷纷祭起贸易壁垒、孤立主义的武器。原本我有钱,我可以养难民,可以发高福利,可以高喊普世价值人类大同。但现在我的高利润被都“山寨公司”挤没了,那怎么办呢?
看看英国脱欧、欧美普遍右转和特朗普的得势,应该有点眼熟吧。
这个危机虽然不能归咎于中国造成的,但恐怕却只有中国能解决——只有进一步做大整个蛋糕,才能容纳下更多的人过发达国家的生活,而这要求人类的科技有进一步的提升,要开辟新的技术领域和工业产业链,这样才能吸纳更多的工业人口,进而支撑更多的支持这些工业体系的服务人口。
按照前三次工业革命的规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产业链将更长,工业体系将更加复杂,零件数量将更加庞大。亿级人口数量的国家,也将无法做到支撑全部工业链,顶多只能在局部取得突破。
要想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底线可能要上升到十亿人口数量级别才行。
只有中国能做到这一点,印度由于工业人口比例过低而暂时不能满足。
以前在网易跟帖里经常有人喊“美利坚,人类的希望”。
未来,很有可能要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的希望”了。
今天的台湾,连第三次工业革命状态下,都是靠融入其他工业产业链,做代工才能生存。前沿科学领域,几乎没有多少台湾本土做出的成果。如果说蔡英文政府或者说台湾未来任何一届政府,能够在20年后给台湾希望,那么就问一下:
台湾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的怎么样?
台湾的量子通信及量子计算技术怎么样?
台湾的航天技术怎么样?
台湾的互联网和超级计算机技术怎么样?
这些可能是下一次工业革命先导性的技术储备都没有,年轻人天天想着开个花店咖啡店过小确幸,未来台湾靠什么去幻想那个并不存在的”重新崛起“?真以为能做半导体代工一辈子?也不看看摩尔定律这个柠檬中还能榨出几滴水?
现在在所有科学前沿领域都和美国较劲的,也就是中国了,欧洲算个整体的话也加上。
“今天的中国人缺乏创新能力”,这种话,美国人暂时说说也就罢了,即使是欧洲人和日本人,说这话的时候也要掂量掂量。至于台湾某些人天天把这个挂在嘴上……我就不说什么了。
链接:
第四次工业革命还没来的时候,中国这个粉碎机,将逐渐把台湾工业慢慢粉碎掉;如果第四次工业革命真的来了,那连粉碎都不需要了,直接碾压。
在中国重新回到历史上的辉煌面前,甚至在引领人类文明的波澜壮阔前景面前,台湾问题,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杂质而已。为了它去打乱我们的发展目标,去扰乱我们的政策重点,毫无必要。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是技术暴兵,第二是社会稳定,第三是让民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至于台湾问题,我们的工作做好了,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