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雜學派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閒談/媒體識讀

雜學派
·
·

在閱讀媒體的時候,你會選擇用什麼方式來讀呢?是挑選自己喜歡的內容?打開搜尋然後把搜尋到前幾篇閱讀?又或者只閱讀特定作者產出的文章呢?

最近我在閱讀媒體新聞,都會拆成幾個部分,先是注意到事件本身,事情是怎麼發生的,然後這位記者是如何描述這件事情的?繼續上網搜尋其他媒體的報導。然後注意這些文章是否用了情緒性字眼,批評的對象又是誰,最後自己稍稍做個小結,過幾天再看看事件的走向。

觀察中有趣的事情,是最近也在MATTERS上看到了幾篇評論美中臺關係的文章,其中一位作者的態度就很鮮明,對於中國的認同,對於美國的抵抗,並透過引導思考的論述,間接證明作者的權威性。透過有煽動性的詞句,造成作者為意見領袖的特色,但是看完內文,我卻莞爾一笑,10篇文章,6篇在貶低台灣,描述靠攏美國是失敗的政治決策,4篇強化中國在世界的重要性,引用的資料來源大多來自統派媒體。最有趣的是,通篇文章看似採用繁體字,卻能看到簡體字與只有簡體字會出現的字型,與中國網路用詞。看到這裡,已經知道這位作者的態度了。

在台灣,統派經營的媒體基本上已經成為了一條龍服務,在我的生活圈內會笑稱是媒體製造業,從文章生產,投放到社群媒體,甚至在社群中找到寫手強化內容,但這些都能從文章內容發現端倪。尤其是近期台灣國民黨內部醞釀的政治風暴,疫情,美國總統交接,正是媒體操作的好機會,這時候如何去判斷一篇文章的真實性,正是考驗我們讀者的媒體識讀能力。

可能有人會覺得,不是要討論媒體,怎常常會扯到政治?因為媒體當初就是為了菁英階級服務的系統,在時間的推移下,媒體談論的事情更多是政治,也就是你的生活,但你不管政治,政治就會接管你的生活。因此在判讀媒體中的政治事件,更需要多花點心思,去推敲真實性。


對了,補充一個,最近在MATTERS上看到政治傾向測試 (CN/Value),我有點進去看了一下題目,這篇測試是針對中國民眾所寫的內容,從題目設計到結果都是依樣,其中結果一項平等/市場翻譯就會變成共產主義/資本主義,更不要說幫你整你出來的結論,入關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毛粉。台灣沒有這種名詞喔。請不要認為做了就認為自己很中立,有時候只是系統告訴你,你認知你自己很中立而已。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