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了Arch Linux,跳發行版的終點?

Ivon Huang
·
·
IPFS
·
安裝完全自主可控的系統,體會到掌控自己系統的快感。

資質駑鈍,轉換到Arch Linux之前是經過了5個套件管理員都截然不同的發行版,以及研究PinePhone的各個手機Linux系統,一年下來的經驗累積,才能順利接軌到Arch Linux ,可以說國內外的開源社群提供了很大幫助。

Arch Linux是是提倡KISS原則、完全純文字畫面打指令安裝的Linux發行版。

每個人有不同的用途和安裝方式。像我是用於文書、剪輯、開發、遊戲。

促使切換到Arch Linux的最後推手可能是openSUSE Tumblweed搭配KDE,滾動發行模式, 加上KDE什麼都能調,讓強迫症獲得滿足感。openSUSE YaST是很好用,不過嘛openSUSE的 pattern安裝模式會亂塞全家桶,所以決定安裝完全自主可控的系統。

Arch Linux有更多需要使用者自訂微調的地方,所以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樂於研究原理 、認為目前系統的發行模式不夠靈活,才會想嘗試Arch吧,體會到掌控自己系統的快感。

這次有過去在虛擬機裝過留下的筆記參考,再參照Wiki做小修正,一小時便完成安裝 Acrh Linux。雖然現有archinstall安裝腳本,但還是用指令一行一行慢慢來。

安裝過程

詳細安裝過程指令:https://ivonblog.com/posts/install-archlinux/

1. 將硬碟切成EFI和EXT4分區,沒有做SWAP。

2. 自動設定下載最快的軟體庫站點

3. 安裝Linux核心與韌體

4. 設定地區、時間、語言

5. 安裝KDE桌面環境、SDDM顯示管理器、Nvidia專有驅動

6. 安裝GRUB

==到這裡已經進入圖形環境==

7. 設定Fcitx5注音輸入法

8. 設定yay作為AUR的套件管理員

9. 安裝Flatpak

10. 設定UFW防火牆

11. 設定QEMU-KVM和Docker

選擇這些軟體的理由

桌面環境選擇上,GNOME操作邏輯是很炫,但是自訂性太差,才選兼具現代風格與高度自定義性的KDE,應用程式耦合度沒那麼高,桌面想怎麼排序面板就怎麼排序,預設的Breeze主題也比Adwaita好看。KDE內建的文字編輯器等工具程式功能較多。舉例來說,選取檔案的file picker,Dolphin的縮圖模式就屌打GTK。目前比較在意的是細節能自訂的部份,界面上的rice還沒有那個功力去設計。

Fcitx5輸入法框架對Wayland支援度佳(Nvidia逼人留在X11),東亞語種輸入法俱全,新酷音還有簡繁轉換輸出。

AUR包山包海,所以套件絕對不會缺,但就算是自動編譯的腳本,若沒有除錯能力,也是不適合新手使用,所以才又安裝Flatpak。

Flatpak是用openSUSE、Fedora、Alpine Linux後得出的軟體來源偏好。雖然Flatpak很肥,但能解決跨發行版某些軟體不好安裝的問題,同時也避免發行版各自打包出現的界面不一致。

關鍵的大型應用程式,如LibreOffice、GIMP、Kdenlive、Steam會偏向採用Flatpak版,這些關鍵的應用程式不想要太新的版本。Flatpak版的GIMP要安裝內容感知這類擴充元件也比較方便。

QEMU-KVM是測試Linux發行版和隔離編譯開發環境,以及偶爾玩玩Windows。大部分工作還是在Linux上用自由軟體完成。


最後有什麼問題的話,就多去Arch Linux Wiki仔細研讀,至少跟一些手冊文檔比起來,Wiki筆調已經十分詳實和善了。

這會是跳發行版(distro-hopping)的終點嗎?不...以後就要學習連系統都自己編譯了。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Ivon Huang自由軟體、航空、20世紀歷史愛好者。 這裡記載的東西究竟會成為未來的碎片,在那最果之處,反射出匯集各處思念的光芒。 My Blog: https://ivonblog.com
  • Author
  • More

將suckless.org極簡網頁設計哲學付諸實現

Linux電腦好用的必裝軟體,從文書處理到玩遊戲一次滿足

半回憶錄形式的2022年Matters回顧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