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了Arch Linux,跳發行版的終點?

Ivon Huang
·
·
IPFS
·
安裝完全自主可控的系統,體會到掌控自己系統的快感。

資質駑鈍,轉換到Arch Linux之前是經過了5個套件管理員都截然不同的發行版,以及研究PinePhone的各個手機Linux系統,一年下來的經驗累積,才能順利接軌到Arch Linux ,可以說國內外的開源社群提供了很大幫助。

Arch Linux是是提倡KISS原則、完全純文字畫面打指令安裝的Linux發行版。

每個人有不同的用途和安裝方式。像我是用於文書、剪輯、開發、遊戲。

促使切換到Arch Linux的最後推手可能是openSUSE Tumblweed搭配KDE,滾動發行模式, 加上KDE什麼都能調,讓強迫症獲得滿足感。openSUSE YaST是很好用,不過嘛openSUSE的 pattern安裝模式會亂塞全家桶,所以決定安裝完全自主可控的系統。

Arch Linux有更多需要使用者自訂微調的地方,所以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樂於研究原理 、認為目前系統的發行模式不夠靈活,才會想嘗試Arch吧,體會到掌控自己系統的快感。

這次有過去在虛擬機裝過留下的筆記參考,再參照Wiki做小修正,一小時便完成安裝 Acrh Linux。雖然現有archinstall安裝腳本,但還是用指令一行一行慢慢來。

安裝過程

詳細安裝過程指令:https://ivonblog.com/posts/install-archlinux/

1. 將硬碟切成EFI和EXT4分區,沒有做SWAP。

2. 自動設定下載最快的軟體庫站點

3. 安裝Linux核心與韌體

4. 設定地區、時間、語言

5. 安裝KDE桌面環境、SDDM顯示管理器、Nvidia專有驅動

6. 安裝GRUB

==到這裡已經進入圖形環境==

7. 設定Fcitx5注音輸入法

8. 設定yay作為AUR的套件管理員

9. 安裝Flatpak

10. 設定UFW防火牆

11. 設定QEMU-KVM和Docker

選擇這些軟體的理由

桌面環境選擇上,GNOME操作邏輯是很炫,但是自訂性太差,才選兼具現代風格與高度自定義性的KDE,應用程式耦合度沒那麼高,桌面想怎麼排序面板就怎麼排序,預設的Breeze主題也比Adwaita好看。KDE內建的文字編輯器等工具程式功能較多。舉例來說,選取檔案的file picker,Dolphin的縮圖模式就屌打GTK。目前比較在意的是細節能自訂的部份,界面上的rice還沒有那個功力去設計。

Fcitx5輸入法框架對Wayland支援度佳(Nvidia逼人留在X11),東亞語種輸入法俱全,新酷音還有簡繁轉換輸出。

AUR包山包海,所以套件絕對不會缺,但就算是自動編譯的腳本,若沒有除錯能力,也是不適合新手使用,所以才又安裝Flatpak。

Flatpak是用openSUSE、Fedora、Alpine Linux後得出的軟體來源偏好。雖然Flatpak很肥,但能解決跨發行版某些軟體不好安裝的問題,同時也避免發行版各自打包出現的界面不一致。

關鍵的大型應用程式,如LibreOffice、GIMP、Kdenlive、Steam會偏向採用Flatpak版,這些關鍵的應用程式不想要太新的版本。Flatpak版的GIMP要安裝內容感知這類擴充元件也比較方便。

QEMU-KVM是測試Linux發行版和隔離編譯開發環境,以及偶爾玩玩Windows。大部分工作還是在Linux上用自由軟體完成。


最後有什麼問題的話,就多去Arch Linux Wiki仔細研讀,至少跟一些手冊文檔比起來,Wiki筆調已經十分詳實和善了。

這會是跳發行版(distro-hopping)的終點嗎?不...以後就要學習連系統都自己編譯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Ivon Huang自由軟體、航空、20世紀歷史愛好者。 這裡記載的東西究竟會成為未來的碎片,在那最果之處,反射出匯集各處思念的光芒。 My Blog: https://ivonblog.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將suckless.org極簡網頁設計哲學付諸實現

Linux電腦好用的必裝軟體,從文書處理到玩遊戲一次滿足

半回憶錄形式的2022年Matters回顧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