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想過的虛擬實境困境,如果被解決了呢?

小白的嬉隱肆
·
(修改过)
·
IPFS
·

今年的蘋果開發者大會(WWDC),最大亮點當然是十年磨一劍的頭戴式裝置 Apple Vision Pro。這幾天已經有許多人發表看法,甚至不少是在美國參加 WWDC 時親自試用 Vision Pro 的第一手體驗心得。譬如鍾文澤震撼於 3D 影片的臨場感Joeman 特別著重空間音訊(Spatial Audio)效果等等等。

不同於其他既有產品,Apple 不獨主打遊戲和影視,卻更著重「平台」和「使用者體驗」,這非常蘋果,聚焦於一向是其擅場的元素上。以平台部分來說,一來強調 visionOS 的獨立完成度(不同於 Apple Watch 需要搭配 iPhone),且使用經驗可與現有 Apple 產品無縫接軌;二來 app 與生態系的貫串及延伸更是看似直接從成熟狀態起步,蓬勃發展指日可待,不像其他產品苦苦獨立經營而成果有限。這令人聯想起前 iPhone 時代的智慧手機市場狀況,實在很相似。

至於使用者體驗部分,Apple 更是練家子,果然這次眼球加手(指)勢操作看得大家眼珠都掉出來,便利性令人瞠目結舌,更直接淘汰別人慣用的光標與手把,而且又進一步靠近了電影《關鍵報告》中的魔幻場景。


不過對我而言,這類頭戴式裝置,無論眼鏡還是頭盔,AR、VR 或 MR,其實最關注的部分並非以上幾點,而是「隱私」。

記得 Google 早就推出過 AR 眼鏡產品 Google Glass 嗎?2014 年 5 月開賣,2015 年 1 月停售,上架時間只有短短八個月。雖然 Google 嘗試以開發者和企業專用的名目試圖延長其壽命,但今年三月終於全面告別舞台。一般認為 Google Glass 失敗的主因,就是「隱私疑慮」,你看維基百科提到它的主要問題,第一點就是這個。

《數位時代》也提到:「誇張的造型和張揚的攝影機讓 Google Glass 引來了不少隱私爭議,人們害怕自己會被這個眼鏡上的攝影機悄無聲息地偷拍,因此 Google Glass 在很多社交場所都會遭到排斥或限制,如果你一定要帶它出門,那就要做好被當成怪胎的準備。」

因此,如果 Apple 不想步上 Google 後塵,隱私保護絕對是必須面對的首要課題,何況 Apple 又是眾所周知把隱私保護當作天條的公司。更有甚者,Apple 強調 Vision Pro 是款能夠帶出門的產品,而非只是宅男腐女在家自己爽的玩具,那麼要怎麼做才能避免重蹈 Google 覆轍?

答案是 EyeSight 技術:當有人靠近配戴 Vision Pro 的使用者時,使用者會感覺眼前變透明,既讓使用者看到靠近的人,同時顯示使用者的眼睛予對方,做為給他人的視覺線索,讓他人知道使用者在專心做什麼。

這 MR 的效果太完美!
使用者的雙眼是模擬出來的,太酷!

Vision Pro 在初始設定時,會有掃臉建模的過程,然後生成出 digital persona(數位化身),以使用於 EyeSight 和 FaceTime 視訊通話等需要呈現臉部的應用上。

拜 EyeSight 技術之賜,互動雙方都能藉由眼神接觸保持互信,如此一來隱私疑慮就可被消弭。解決掉這頭號問題後,使用意願才會增加,前方的路才會更加平坦。由此可見 Apple 對一些細節極為重視,且不是用便宜行事的手法去處理,要做就做到最好,畢竟事關公司未來,豈是其他公司凡事先「試水溫」的態度可比擬。


元宇宙的話題熱度在今年驟降,眾口皆言元宇宙已死。在這由 ChatGPT 所掀起生成式 AI 的風潮下,Apple 竟一舉再度炒熱元宇宙概念,然發表會上卻刻意避免提到元宇宙,而是以「空間運算」取而代之。這雖為行銷高招,其實也是現實,因為 Apple 顯然將 Vision Pro 定位在日常使用上,這「日常」同時包含了做正事(如工作和學習)與娛樂,而之前大家所討論的元宇宙普遍都僅聚焦於娛樂。

換言之,在正事上使用,就代表以 visionOS 取代 iOS / macOS 設備。人類一個對未來世界的想像,就是如同《關鍵報告》那般,資訊可被隨時隨地查訪和取用,手機反倒變成非必需品。這很合理,因為手機螢幕小致使用途受限,否則也不會有平板和摺疊手機再現。當然娛樂用途也如此,可「生活萬務」才是真正應用價值之所在,而這肯定是 Apple 的理想與夢想:用科技帶領人類文明的前進。

【P.S.】Vision Pro 中的秘技:將 FaceTime 中的人像無框及 3D 化,創造 "Spatial Persona"(空間化身),實現虛擬空間裡的真實互動!未來真的正在成形,能不興奮乎!

Spatial Persona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