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一夫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點燃起自己的一盞燈

一夫
·
·
孤單的來到世上,也孤獨的離開世上,每個自我所能做的是找到一點溫暖,點燃起自己的一盞燈,溫暖自己也溫暖了他人,有了溫度不感孤獨,有了光明勇敢向前,這盞燈給了自己,人生上的意義。
黑夜降臨

社會是個大熔爐,裏面有著大家提供的熱血,不分上下共同築起,熔爐溫暖了起來,感受到溫暖和樂融融的社會,然而四季的運轉變化,時間的推移,景象在變人也跟著變,所謂後浪推前浪,前浪當然死在沙灘上,隨著時間的變化,只能嘗試著去適應這一切。

漸漸的後浪開始有所認知,社會的大熔爐很溫暖,似乎缺少了什麼?摸索是認知的開端,黑暗中摸索,又能認知多少,當有少數人,點燃起自己的一盞燈,放出的光明,讓我們看到了彼此。

初次的相見,彼此總帶些疑惑,難道這是我們所想要的嗎?沒人能拿的準,恐只待時間去驗證,思想就是如此,時間會證明一切,到時人們才會同意,相信就是這個光,是眾生需要的思想。

中國歷史上諸子百家思想,各諸子點燃起自己的一盞燈,百家爭鳴放光明的時代來臨,開始百姓認知到了思想,除了社會溫暖外,我們需要的是光明的思想,看到彼此的我們,黑暗已過去了,正朝向未知的光明面。

光象徵著光明,代表著無限的希望,黑暗總是圍繞著自己,我們害怕黑暗的來臨,點燃起自己的一盞燈,已實屬不易,歷史的見證,佛陀、老子兩者的思想,不圖豐功偉業,有其永不滅的燈,只盼社會的大熔爐能更加溫暖,尚且告知如何去點燃自己的燈?無奈風寒潮濕諸多原因,後人卻點不起自己的這盞燈。

一些不明事理的專家,提倡在社會中高掛個大燈籠,用這道光明(道德)來指引大家,但那道光明帶來許多人暈眩不適,更不用說點燃自己的那盞燈,光明中出現了不明被稱為光害,光不在是光明面,是非已不分,各方去討好,自己好一切都好,有大燈籠罩著,生存下的社會成員,全都養成了鄉愿的惡習,自己過得好就好,何需在去點燃自己的那盞燈?大燈籠的光明,壓低了社會熔爐的溫度,人們變的不在那麼熱血,凡事都是看著辦,這是穩固中華文化的秘密。

光明戰勝黑暗,持續的光明戰勝了什麼?那是個無休止的折磨,光明變成煉獄,人不需持續的光明,要得到片刻的休養,能點燃自己的那盞燈,人生足矣!老子的道德經反諷著道德,自認老子為師的孔子,不解其意,而大倡其道德,還多加了仁義,仁義道德增強它的光度,促成了文化的保留,卻帶來社會的風寒潮濕,後浪的人再也點燃不起一盞燈。

點燃一盞燈,帶來了光明,光沒有方向性,思想如同光,沒方向沒對錯,但有光照的地方才有幸褔,思想給了特定人士的幸褔,它沒有對錯,得到幸褔的人說是很棒的思想,追求幸福的人,不斷吶喊著公平正義,缺乏光照暗淡無光的人,怎會有幸褔可言。

佛陀、老子的思想光照世人,其光茫普渡了眾生,永世不滅的燈幸褔了世人,點燃起自己的一盞燈,溫暖自己也溫暖了他人。然而孔子思想並非如此,他的光照迎合了統治者,給眾生帶來道德的枷鎖(大燈籠),過著不敢害怕猶豫的日子,心中充滿著疑惑,又不知問題出在那的一種光害,光照的幸褔給了統治者,順理成章成為至聖先師。

或許覺的是對孔子的一種偏見,網路的普及,眼光放遠四方,看看西方人的種種,想想自己有何不同?心中總帶有道德的偏見,中國人的心思總是放不開,就像一般常說的,舉頭三尺有神明,那神明就是道德,道德離不開中國人的心,孔子的思想已強壓住浪頭,沒有了前後浪之分,千年來平靜無風。

事實上關於思想它是有仙凡之分,差異在於心和我,兩者存於每個人身上,心是仙我是凡,發生來自心或我,有了思想上差異,有了仙凡之分。

發生於存在的自我,慾望是本心,一切都想要去改變,稱為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做到統一才會完善的,從心所欲不踰矩,這是凡人思想的本心。發生於心中無自我,自由是本心,從不想改變什麼?隨心所欲的仙遊,深知有限生命那還需爭什麼?沒有所謂的理想抱負,發出的光茫,令凡人無法擋,這是仙人思想的本心。

凡人靠讀書專研世事,仙人不讀書完全理解世事,孔子好學不倦,是個有知識的凡人,佛陀遁入空門,是個有智慧的仙人,凡人帶有著私心,仙人不一般見識,試問凡人思想能照耀眾生嗎?光照是給了部分之人,而私心訴說了這答案。

書籍是個自我表達的方式,看了很多書,見識到很多的自我,見識見識滋長了知識,看了那麼多的知識,卻點燃不起自己的那盞燈,問題出在哪?能看但不知怎做,知識都是別人的,不管多麼好學不倦,自己最終會理解出一個方向,此時理想抱負頓時而生,想改變一些目前錯誤的看法,理想的光照有了方向,私心油然而生,理想上沒有對錯,錯在無法看顧到眾人。佛陀說忘我,老子談起心,忘我的心在訴說,眾生都能自己發光發熱,點燃起自己的一盞燈,溫暖自己得到幸褔與快樂。

光明燈

後記

佛陀出生貴族公子可任性,領悟痛苦而得道,老子說:為道日損,損之又損,則近道矣!得道成仙不是所想的那麼親近可為,平民百姓無法任性,怎麼死都不知道,還想悟道之事,奉勸書還是要多看,書籍是孤單時最好的朋友,可知許多他人的想法,超越自我超越什麼的,不感孤獨有個安穩的人生方向。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