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屑 04|如何寫好一個單口喜劇段子?
IPFS
我的 2020 新計畫「書屑」,發音有點像「速寫」,我想用最快的方式捕捉我讀一本書後的印象,並分享給可能也會覺得這本書對他有用的人。今天是第四本了!
- 《手把手教你玩脫口秀》是我偶然讀到的電子書,其實以前就讀過一些單口喜劇的創作教學,一直心癢癢的覺得很想親自來寫一些段子。咦?為什麼不乾脆直接去酒吧 Open mic !(我有一位行銷人朋友還真的這麼做,每週去練一次,練到有售票演出場了)但我比較懶,主要還是基於對文字打磨的興趣,想從單口喜劇演員身上偷些靈感!
- 首先這本書很多翻譯容易讓人有誤解或混淆概念的麻煩——雖然也不是大問題啦,比如日常語境的搞笑 VS. 單口喜劇中的笑話,或脫口秀和單口喜劇的差別。因為太多人習慣用「脫口秀」一概而論稱呼了,不過如果你看過現場表演的話,就能感受到它既有事先演練過的體驗鋪陳,也更講究即興、與觀眾互動的控場力。
- 要怎麼「聽懂」拆解單口喜劇的結構?每條段子可拆解成兩大組成:Set-up(鋪墊)和 Punchline(笑點),前者像是一段濃縮版故事的前提假設,後者是能讓人發笑的另類解讀,像是一個神反轉般,把故事通向意外或詭異的走向。而「爆笑點」的位置也很重要,通常是在一段內容的最後一句話,如果太早出現,後面卻還在講話,觀眾就會感到不明所以。
- 我經常覺得「好笑」其實有分很多種,但實際表演往往取決於現場觀眾的背景和共鳴程度。比如我在 Open mic 可能最常聽到的是開性別、政治人物的玩笑,有的地獄梗會給人不適或眼光狹隘的感覺(內心 OS:果然直男就是這麼自戀啊!),而許多人愛用的雙關也可能會淪為平庸、老掉牙。
- 這本書提供很多實戰練習的框架和建議,對於文案寫手也很有幫助。作者建議平時就可以多發想蒐集素材,建立自己的笑話或段子素材的資料庫,可以做成卡片盒裝的索引(很復古),也可以建立線上文件分類。當要講特定主題時,就可以抽取出來運用設計段落。
- 有一個對我滿有用的提醒是,發想時不該質疑著「這有很好笑嗎?」,這很容易讓人陷入驚慌或挫敗,作者建議可以多試著繞回去找另一個切入點解釋,盡可能從不同的情境再解讀選項,選出最適合的詮釋——這也是為什麼優秀的單口喜劇演員,平常在生活必定也是善於觀察的人。當然,如果現場觀眾反應真的不如預期,對觀眾自嘲自己不好笑,或故意給觀眾對自己噓聲,也是不錯的效果。
- 單口喜劇演員可能不會只是講他自己的故事、看法,為了在舞台上鋪陳完整度更高的場景,會來回穿插三個視角:本人、角色(故事中的特定人物)、敘述者(跟觀眾解釋角色是誰),比如敘述者視角會面向觀眾,置身事外地講解「本人」與「角色」的爭論,然後就進到演出「本人」與「角色」怎麼對話的。
- 因此在排練時,用多重視角演繹角色的心境,又需要適時跳脫出來進行觀察和評價,是很有意思的練習,也考驗是否能讓觀眾全心投入狀態,或動用到他們的感官,想像得到段子所在的情境。今天這篇主要分享我覺得實用的觀點和技巧,就不花篇幅在舉例了,在 Netflix 上有很多節目可以參考,或是直接去喝啤酒看 Open mic 吧!
最後來分享相關文章,喜歡單口喜劇的人不能錯過的影集:
《The Marvelous Mrs. Maisel》:迷人而風趣的女性獨白
以前邀請博恩來演講的活動紀錄(也算是我學到的第一堂課了)
還有我兩年前就讀過的書,教你怎麼把幽默感應用在更多日常情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