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潤發退出中國市場
這也同樣發生在2017年底,台灣潤泰集團以總價 867 億元(新台幣),出售旗下子公司對中國大潤發的持股給歐尚零售和阿里巴巴旗下淘寶。
不知道該不該開心,我也同樣擁有這一張股票……,當時的情況是股價先上升後下降,主要上升原因為獲得一筆可觀收入,下降原因其實跟統一當時是一樣的就是怕影響未來收入,如果現在來看看營收營收基本上是衰退的,除了2017年12月一筆可觀收入外,往後幾個月幾乎都比不上前年水準。
如果說這一場收購是實體零售與電商大頭的一場較勁都不為過,統一出售中國星巴克股份可以說有一部分是不得已,但是坐擁中國大潤發賣場、歐尚超市的潤泰集團,營收成績漂亮,卻把自家金雞母的部份股權,賣給中國第一大電商阿里巴巴,這就不單單是被迫,而是一場如意算盤?
潤泰集團的立場:
應該是因為中國近幾年零售生態的改變,加上線上零售快速的發展,進逼實體門市的利潤,以高鑫零售的狀況來說,成長幅度在趨緩,獲利也不如前幾年,而阿里在收購大潤發之前已經出手其他家公司,所以即便大潤發坐擁大陸第一零售市場也不敢忽視,大陸市場經營有太多不確定性,背後也有很多風險。
如果擁有巨大資本與資源的阿里巴巴決定走到線下,大潤發勢必要面臨一場非常劇烈的競爭,所以我猜想大潤發才會以合理價錢出售金雞母。
阿里巴巴的立場:
其實大家都知道在大陸坐擁最多數據的可能是百度,接著可能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把每一個人都分析了一輪,如果加下線下的消費習慣,就可以更快掌握消費者樣貌,而這也是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概念,尤其是發展所謂的三四線城市,比起一二線城市,大潤發在三四線城市的佔比為45%+22%=67%,這也是線上市場比較脆弱的目標族群。
2018年6月,大潤發宣布,全中國有100家大賣場門市完成「天貓新零售」改造,這一個改造計畫意味著新零售的真正開始,三公里內一小時配送完成,如果全中國近400家大潤發改造完成,將覆蓋上億人,這不單單歸功於阿里與大潤發,還有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與天貓。
經營「線上」市場的邏輯跟「線下」市場的邏輯是不同的。
線上市場是先推出先營運,邊做邊改,有錯就修正,網站如果需要要維護,可以先停個幾小時,用戶成長速度追求倍數、迭代。
可是「實體店」不允許在顧客結帳的時候說,系統要維護,不能使用,穩定比快速更重要。所以可以看到兩者的重合與相異,這也使得消費者被環環包圍。
如果要說我認為潤泰的決定是正確的,因為他還握有5%的股份,雖然喪失了主導權,但是也讓大潤發在中國市場浴火重生。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