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歷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閱區,回到作品頁
Binggezi
IPFS 指紋 這是什麼

作品指紋

与母亲

Binggezi
·
·
不同的是她和我父亲给予我受教育的机会,我能从自己经历的人生和他人的生命里获得一些正面启发,从而让自己贫弱的人格得以完善。这里需要感谢她。

和母亲的情感关系并不紧密,既是不可能一起讨论月经周期的关系。

我们家两个女儿,她像小我两岁的妹妹倾吐娘家人待她轻慢、父亲对她薄情,吐槽去跳广场舞别人切她的歌失手摔坏她的广场舞音响。她无趣的日常,能从妹妹处获得些情感抚慰。

我不可能和她独处,无法和她独处,明明我又是遗传她脾性最多的孩子。甚至一些情感纠结、多愁善感、拧巴,我们还一同属羊。不同的是她和我父亲给予我受教育的机会,我能从自己经历的人生和他人的生命里获得一些正面启发,从而让自己贫弱的人格得以完善。这里需要感谢她。

我初中二年级和她吵架,于是自己出走,向未开发的山路走去,走了两个小时,最终从山里走出来,又回到了家中。我记得吵架时她是动了手,拿了竹鞭还是棍子,她是真的打我很痛、很狠,期翼我认错、记住我犯的错。然而今天我是记不得两人为何翻脸动手。

七八岁的时候她打我,我站在墙边,她用力的扇我脸,我瞪着眼看她。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理解,你要是气极,咬住嘴唇憋住哭,嘴是会肿的。于是这副样子在她那里就会成为点火工具。“打你是想你好,你嘴扁扁嘴扁扁的干什么”“你再翻白眼看看,你翻,你再翻”于是下手又重了两分。她的说法是希望我哭,我哭了她就不打了,谁知道我一直不哭,于是她下手越来越狠。

初中三年级喜欢后桌的男生,于是我在饭桌上和告诉他们,我喜欢班上一个男生。这应该算是一次试探,希望我能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而他们给的反应不是我早恋了,而是我仿佛从考试成绩还可以的孩子,变成即将要堕胎的孩子。他们具体的反应我已记不得,只是从这里开始,我再也没有跟家里还有深刻的情感交流。

初中开始离家住宿,自此开启了远离家庭的求学工作的生存模式,吃过无数的食堂和快餐,在陌生的城市趟过一趟趟不带伞的水巷。

但是奇怪的是,我和母亲的距离仿佛我的人生一般没有规划,随意而盲目地,努力把它们推开,却还总是在原地缠缠绕绕。我过着普普通通甚至失败的人生,毕业找工作的第一份还可以的国企,以外包合同干了一年即将转正之际,国企倒闭。第二份工作失业大半年后在恒大作为过渡的三个月,结果恒大的结局也不太好。最后一份工作在即将事业起飞时,我给我的老板和我的人生一个下马威,辞职回来生孩子。在失业率高企的今天我都在失业着。


我和母亲建立的神奇交集是,我从不想主动和她独处。然而她三番几次的住院都是我在陪护。赶上我工作近的时候,赶上我辞职的时候,她生病都是我在她身边。


住院是锻炼一个人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和向往的良机。当你面对每日无尽的药物治疗、不断的抽血验血拍片加药、三餐的清淡清淡再清淡,还有病友时不时的哭喊、呻吟、呕吐,以及同房的病友各自出院后,相互问候的电话不久以后由家人打来,告知ta 已离去。


这样的情形下,两个陌生人会不自觉的建立情感纽带,一些同病相怜会让彼此的情感交流变得紧密。母亲不自觉地向我发出情感靠拢。


而我无法割弃自小和她分离造成的疏离的相处模式,拒绝她的情感投诚。


她生病手上插着留置针,我日常照顾她仅限于细致地避开伤口擦洗后背、脖颈,擦手擦脚,一日三餐,扶她上厕所。而她赤裸以后的前胸我一次也没有面对过。这是我和她的情感隔阂,我无法和她坦诚相见。

她住院尝试向我吐露她的日常,她和我爸,和她姐妹的种种,我一律不会接话,甚至于回避。


但是无论如何她给了我生命,我的逃避没有用。她住院的日子越来越多,还是我在陪她,我的生命也无法屏蔽她的存在。


儿女几个我首先结了婚,我和她一样,对婚姻生活还没有清醒认知的时候就懵懵懂懂地结了婚。她甚至没有得到一个婚礼。而我却只能由着她期翼的婚礼,去求助、去置办、去布置,尽量以一个完美的仪式给我一场婚礼。她没有得到一个婚礼,她去问、去跑,结合她以前经历过的婚礼,来给我指导。我父亲甚至没有她灵活主动。


婚后不久我迎来了自己的宝宝。我拒绝和她坦诚相见,但是在我第一次生育不知道如何使劲的时候,产房护士请来了她,那种情况下她看了我的身子、我的下体。我的身体在我成年以后再也没有给她看到过。


很奇怪的感觉。


她似乎没有什么。就当看另一个女人的身体。而我向来把身体当成自己对她的情感屏障,这件事对我而言,是这个屏障被突破了。仿佛古代的女子赋予那个要了她初夜的男子独特意义。如若她的初夜被歹人强行带走,那便自带一种屈辱感(大可不必)。由此想来,我的情感表现应当是,战场上被敌将打下马后,从敌将胯下爬过——带着屈辱感的投降,非我所愿。


在我经历了两三年的婚姻生活以后,我渐渐理解她的一些行为并能体谅她的不容易。家里条件不好,然而她并没有选择让我们成为留守儿童。条件并不好,得到的教育并不优越,但是我们一家人仍然一起成长、生活。


这是一种难得的牺牲,于我而言。我做不到,我应该好好感谢她。






CC BY-NC-ND 2.0 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