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依比
IPFS What is this

七日書 #8 D7:成為外地人後又接著成為半個在地人

依比
·
小時候總夢想著去台北念大學和工作,現在卻生活在陌生的南國城市,已經第七年。笑稱自己狡兔三窟,不再侷限於狹隘的「家」的定義。

第七天
寫一個以往的你絕對意想不到的生活上的決定,卻讓如今的你擁有更多重新想像跟定義生活的力量。這個決定可以是居住地、生活上的大小習慣、決定等等。

小時候總夢想著去台北念大學和工作,現在卻生活在陌生的南國城市,已經第七年。最近笑稱自己狡兔三窟,不再侷限於狹隘的「家」的定義。

身在一個常被拿出來稱做「最無聊城市」的我,小時候的夢想是考上台北的大學,在那個光鮮亮麗又五彩繽紛的城市裡生活,當一個「台北人」,那是當時對於大人的世界的唯一想像。有這樣的開場白,想必就是我沒有考上。反而跑到了從來沒想過會來的城市,至今也沒想過生活到了第七年,已經習慣害怕繞不出去的圓環(沒錯,還是害怕,但是習慣害怕,反正出不去就再繞一圈)、甜甜的食物、富有人情味的陌生人,以及我還是不太會講的台語(我都是聽著台語回國語,這件事還被同事笑過)。


18歲初出家裡,第一次一個人生活,當然哭地淒淒慘慘,在客運上看著高速公路上一盞又一盞昏黃的燈光,配上耳機裡的抒情歌,非常催淚。

後來雖然生活不是直線好轉,起起伏伏,但就像股市大盤一樣,長期來說還是往上的。總是想家的我,到了第四年畢業後,卻不如最初期待的那樣馬上搬回家,一是因為愛上了孤獨但自由的感受,二是當時的戀人定居在此,我也就跟著在台南找工作了。如今,工作和伴侶都不是當初的那一個,但我卻還是這個我,也還是居住在這個地方,也對這塊土地有了不同的感情。

這七年間,加上宿舍我總共住過六個地方。雖然都是租房子,但每一個小空間我都用心布置,不論他是三千塊還是七千塊。回到租屋處時,我都習慣在家裡群組說聲「到家了」,媽媽說那不是家,我一開始也這樣覺得,所以改口說「回到小窩了」,聽起來比租屋處多了一點溫馨,但現在我不在乎了,有歸屬感的地方都是家。我的租屋處是家,男友的家是家,男友的爸媽家也被我稱作家(非常喜歡他們一家人!),當然我的家鄉也是家。

這樣想之後,突然更有底氣。不再覺得自己是這個城市的局外人,每一腳都是踏實踩在這塊土地上,不論未來規劃如何,不再以哪一個城市作為疆界來描繪,當然若對某一處有特別嚮往也無妨,只是心態上沒有了限制,對生活的想像也跟著更自由。

CC BY-NC-ND 4.0